葉子
摘要:公司的資本制度是公司法改革的對象,是公司法的核心內容。2013年我國對《公司法》做出了較大修改,將公司的注冊資本實繳制度改為認繳制度。這次改革讓股東利益和公司債權人利益變得不平衡,基本上是維護了股東的利益,但對公司債權人的利益保護體制一字未提。因此,目前探索債權人的保護路徑,讓股東利益與公司債權人利益達到平衡是迫在眉睫的任務。
關鍵詞:公司資本;認繳制;債權人利益
一、問題的提出
2013年,我國《公司法》對公司資本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其中,取消了注冊資本最低限額、不再限制發起人或者股東首次繳納數額及分期繳納期限等。這一定程度上為公司股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其逐利行為對公司債權人造成損害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由于在資本認繳制下債權人利益存在更大的風險,這就需要相應的法律制度來保護,然而目前在我國,相應的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并未建立或者雖已建立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第一,在目前我國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對債權人知情權的保護力度不夠;第二,債權人需要真實的、全面的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只有參與公司治理,然而我國目前的法律并未對債權人參與公司治理制度做出相應規定。
二、公司資本認繳制下債權人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1、缺乏統一的信息公示平臺
由于雙方掌握的信息不對稱,使公司債權人在公司的債權債務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為了一定程度上滿足公司債權人的信息需求,我國之前搭建了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但是,該系統的搭建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債權人與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狀況,債權人仍然難以對公司經營狀況、資產狀況等交易信息情況進行一個整體的把握。因此,必須建立統一的信息公示平臺,結合各國家機關、部門掌握的企業信息,為公司債權人獲取公司信息提供便利,保證交易安全。
2、信息披露的真實性難以保障
在實踐中,公司出現違法違規虛假陳述、數據造假等現象。雖然證監會強調要加大對信息披露不真實的打擊力度,但是成效有限。尤其對于非上市公司而言,一般提供一些公司經營過程中的數據,少有人對這些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辯偽,給企業提供了不真實披露信息的機會。并且,公司往往只披露自己希望的或者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不披露對社會其他利益主體希望看到或有利的信息。如今在資本完全認繳制下,一旦公司不披露有關重要信息或者虛假披露有關重要信息,債權人的利益將難以保障。
(二)債權人參與公司治理制度不健全
1、提起派生訴訟制度的主體缺少債權人
《公司法》第151條規定了股東派生訴權,但是這一規定中并沒有將債權人納入行使派生訴權的主體當中。根據代位權理論,公司怠于行使訴權維護自身利益時,股東可以代為起訴,這是因為公司利益受損同時也會導致股東利益受損,同理,公司利益受損也會影響到債權人的實際利益,當出現來自公司外的侵害行為或者內部的董事、高管的侵害,公司內部機關股東都怠于行使權利,如果不允許債權人代位提起訴訟,債權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公司資產受損,從而影響到自身的利益。因此也可以賦予債權人在這種情形下的訴權,即可以監督董事、高管,又方便了債權人可以在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尋求救濟,提高其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地位。
2、債權人缺乏適當方式參與公司治理
一方面,我國目前公司治理結構是大股東控制股東會和董事會,董事之間有時缺乏有效的制約,監事會也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公司股東有可能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讓債權人承擔不應有的風險,由于資本認繳制下公司對自身資本披露義務的全面減弱,所以債權人很難了解到這一風險;另一方面,雖然影響債權人利益的是一個公司動態資產的增減,但由于在資本認繳制下,允許注冊資本分期繳納,這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債權人的風險。
三、完善我國公司資本認繳制下債權人保護制度的建議
(一)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1、建立統一的公司信息公示平臺
在原有的企業信息公示平臺、系統或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以國家工商總局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為核心的統一公示平臺,打破各平臺、數據庫之間相互孤立的局面,便利群眾查詢。我國《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七條雖然規定了國家工商總局及其他政府部門要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其履職過程中形成的信息,但是法律對此沒有作出強制性規定,所以,立法機關應該通過修改相關法規、條例,明確其他政府部門通過統一系統向社會公開履職過程中產生信息的義務、明確企業信息公開的義務主體、內容范圍及責任劃分。
2、拓寬信息披露渠道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企業的信息對外進行公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政府機關,發布的信息具有真實性和權威性,所以一直以來為債權人所依賴。但是工商部門對公司信息的了解是有限的,例如工商部門可能只了解公司設立登記時提交、填寫的材料,但對公司成立后的經營狀況、資金流向、重大作為并不了解,因此,也無法為債權人提供更多有效信息。這就需要使用其它的途徑增加信息披露的內容和范圍。可以讓企業結合當下“互聯網+”的趨勢,充分利用企業的官方平臺,通過立法強制性要求公司的公開平臺必須包含“信息披露”版塊,對于公司的注冊資本、實繳資本、營利狀況、資金流向、對外擔保、參與訴訟等重要信息進行公開,便于其他人進行查閱。
(二)健全債權人參與公司治理制度
1、建立債權人派生訴訟制度
首先,可以參照股東的派生訴訟制度,明確債權人訴權的行使條件。當公司董事、高管的違法經營行為對公司的利益造成侵害或者其他第三人對公司實施了侵害行為,公司對此怠于行使請求賠償的權利,間接地給債權人造成損失,這是債權人行使訴權的前提;其次,債權人行使訴權時應當滿足“窮盡救濟”原則,也就是說,債權人行使派生訴權只有當公司的監事會和董事會拒絕行使或怠于行使訴權的時候;最后,在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應當充分考慮到債權人的特殊地位,因為債權人承擔舉證責任是有困難的,債權人不參與公司經營,對公司的具體情況也不了解,所以可以采用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則,由侵害人對自己未實施侵害行為進行舉證,債權人只需要證明該侵害行為可能導致公司利益的損失即可。
2、設立債權人大會制度
我國有關債權人會議主要規定在《企業破產法》中,由于此時公司已經資不抵債,即使賦予債權人的表決權,債權人也難以得到足額清償。為了更好維護債權人的利益,我們有必要重新定位債權人參與公司治理的時間和債權人會議的職權范圍等。筆者認為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債權人大會的設立上,可以參考股東會制度,讓債權人按債權份額享有表決權。同時,有些債權人因債權份額少而缺少參與公司治理的熱情,這種就可以委托給其他的債權人行使其權利。以及對那些有財產擔保的債權人,不能行使表決權,但放棄其優先受償權除外。 第二,債權人參與公司治理的時間不應當僅限于公司破產階段,而應該貫穿于整個公司經營的過程。債權人作為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治理,其目的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所以債權人通過債權人大會參與公司治理的事項應嚴格限定在與其自身利益緊密相關的事項上。第三,債權人對公司經營決策提出異議,應受到債權額和人數上的雙重限制。由于債權人大會是一個臨時性機構,債權人大會可以組建一個債權人委員會,來開展日常的具體事項,為債權人能夠正常行使權利提供方便。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通過債券融資的方式獲取社會資本,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認繳資本制下,公司股東、公司資本的自治屬性得以強化,國家放松了對公司資本形成的監管,這顯然使得公司債權人債權得以清償的風險增加。認繳制下如何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己經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公司債權人利益保護這一問題的解決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公司及債權人自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沈廣其.論公司資本認繳制下債權人利益的保護[J].河北農機,2019(09):101-102.
[2]朱婷婷. 資本認繳制下債權人利益的保護[D].華僑大學,2019.
[3]李文權. 論資本認繳制下公司債權人利益的保護[D].河南大學,2018.
[4]張憲虎. 我國公司注冊資本認繳制下債權人保護研究[D].蘭州大學,2018.
[5]徐詩瑤. 論公司資本認繳制下的債權人利益保護問題[D].北京郵電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