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摘要:山水畫重視筆墨,筆墨是山水畫的核心,是中國山水畫藝術的表現語言,它與物象合為一體,不只是工具材料,更是聯結著物質與精神的一個中介物,是中國畫中最具民族風格、民族文化傳統和最能體現畫家情感意趣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山水畫;筆墨
筆墨是山水畫藝術的主要表現語言,是中國山水畫藝術的一個特殊的表現手法,有其獨特的形式美,能產生一種意韻美。筆與墨的表現能體現出一位畫家的情感與想象的意趣,同時也能顯現出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的風格。山水畫重視筆墨筆墨是山水畫的核心,筆墨巧妙的運用使山水畫表現出語言感,它們不只是工具材料,更是物質與精神的中介物,筆墨是中國畫的品評標準,它同時具有著一定美學內涵。講究筆墨精妙是中國山水畫追求的關鍵所在。
一 、中國山水畫筆墨的形式特征
1. 筆和墨的區別。
山水畫,在畫家的手上創作出來,畫家對筆墨的結構形成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山水畫是中國藝術表現語言之一,從視覺感官上看,筆是成線的,墨是一片一片的。山水畫借助不同表現形式,又出現了山水畫特有文化個性和獨特之美,也同時體現出山水畫不同形式的風格與特征。如,元代中晚期對后世有重大影響的畫家“元四家”黃公望、倪瓚、吳鎮和王蒙。他們的筆墨風格呈現雄秀清潤。明代中期吳門畫派興起,也出現了“四家”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形成了清新自然的筆墨風格。筆墨風格是藝術風格的基礎,畫家要具 備時代特征的筆墨結構才能更好地體現自身價值。
2. 筆墨的形象特征。
從具體標準上講,筆墨的形象特征可表現為渾厚、淡泊、虛靈等多種形式。渾厚: 舉凡渾厚、厚重。厚,在畫面上體現筆性,厚重并不是蠻黑,而是筆墨沉實圓健,畫面表現筆墨結構有一種渾然蒼郁的效果。渾表現出一種糊涂而分明的境界,表現語言要分明,一般說,積墨容易渾態,有時潑墨也能取得渾厚的感覺; 淡泊: 用筆要筆意舒緩、色調潤雅、要從人文自身修養上提高,才可能有淡泊之意; 虛靈: 虛靈是一種極高境界。黃賓虹說: “畫難布虛”。山石勾勒后稍加擦染,大量留白得趣。山水畫的筆墨運用,從藝術角度,整體上來說,精妙標準應是氣韻 生動、骨力強勁,綿里藏針,秀韻天成,豐神雋永。
二 、中國山水畫筆墨的表現技法
如何才能使筆墨達到精妙境界,這在具體技法上有很多步驟的要求。早在唐末五代時期,荊浩就在《筆法記》中提出: “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 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淡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筆。”
黃賓虹說有“五筆七墨”法: 五筆是平、圓、留、重、變。平:指用筆照實沉穩。著力平勻,筆筆力到。圓: 指圓活轉動,使筆法富于彈性,內含剛健之意。留: 指積點成線之 意。重: 指用筆要有分量,但不可流于凝滯,凝滯是呆笨, 與重不類。變: 指變化多樣,形式各異,又如百川歸海,協 調一致。用筆的技法有時又因畫種不同而有區別。如山水畫用筆蒼毛,蒼毛則有自然的真實感。所謂七墨是: 濃、淡、破、潑、焦、宿、積( 漬) 。墨的濃淡畫法就是墨的深淺變化,以加水多少而分。焦墨是比濃墨還要重,他是因缺水而有焦渴之感。潑墨法是大量加水,有自然天成 之感,縱情恣性,潑墨法難以把握,要在筆法成熟時才好運用。破墨有所謂濃破淡和淡破濃,濃破淡就先畫淡,后在上邊以濃墨再畫; 淡破濃,是先畫濃墨后,以水或淡墨再畫。積墨是由淺至深,由少積多,層層堆積,錯落有至,形成蒼茫渾厚之感。所謂漬墨法,有類于水墨痕跡,若水漬成,與積墨似而有別。宿墨為隔夜墨,又稱埃墨,用了易發灰、發臟。用得好,可具有一種特殊的滲化與沾滯感。同時要透徹理解傳統筆墨結構中有關皴、擦、點、染、 勾等多種技法。
三 、中國山水畫筆墨的辯證關系
追求筆精墨妙還應正確理解和掌握筆墨之間的辨證關系。就二者之間的關系而言,畫是墨在筆的置布下而生成的。除其濃淡需加調制外,墨在總體上受筆的支配和制約,也就是說,墨處于被動地位,筆處于主動地位。因此有“筆為墨之骨”、“善筆者多骨,不善者多肉”之說法。他們各有其獨立性。筆離開墨,筆的軌跡則無法顯現。同水能載舟,也能浮舟一個道理,畫面是否生動,就是筆墨的巧妙運用。他們之間又離不開墨色濃淡的調和變化。在中國畫中,二者相互襯托,相互依賴,相互作用,互為條件。我國一些著名山水畫家對筆墨之間的辯證關系有著許多精辟的論述。中國山水畫筆墨技法中的筆與墨不可分割,所謂筆中有墨,墨中有筆,在用筆中要體現出墨氣,在運墨中要見到筆勢。因而論及用筆法,比兼用墨,墨法之妙又全從筆出,二者必然兼得,而且化合成一種極其自然和諧、表現可視形象的繪畫藝術規律。也就是說,有了墨才使筆之形顯于人的視覺,呈現出作品的美感。因此,筆和墨的巧妙運用才能顯示出它干、濕、濃、淡的種種變化,才使墨具有了濃淡、深淺的自然文采。可見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但需抓住主要矛盾,使其融為一體,才能使山水畫筆墨的運用更加精益求精。
山水畫的筆墨具有豐富的內涵,是一門深奧的藝術。筆和墨的運用,是相對獨立的一種美的形式,又是兩者相結合的完美體現。這是我國燦爛的藝術文化在歷史長河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這種文化已經深深扎根于中國人的審美意識當中,并且在山水畫形成因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我們在學習中國山水畫和創作山水畫過程中,欲追求筆墨創作新發展,就要師古而不拘于古,要不斷探索,不斷更新,不斷發展,建立和創新自己獨有的筆墨藝術,從而,使中國山水畫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創新,更具異彩。
參考文獻
[1]李來源,林木.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
[2]梅墨生. 山水畫述要[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1,6.
[3]盧禹舜. 國畫山水技法畫例[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7.
[4]王小川. 黃賓虹筆墨探微[M].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