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漢語碼轉換是語言使用者協調自身和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行為,反映了社會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國社會發展迅速,國際交流頻繁,我國大眾外語水平普遍提高,英漢語碼混用現象頻繁出現在各行各業中。體育賽事作為重要的大眾生活娛樂的方式,在我國受眾廣,對體育解說與評論的關注也日益增多,其中的語碼轉換現象也不在少數。通過體育解說詞的實例分析,考察該現象的影響因素,從社會語言學視角重新全面剖析語碼轉換現象,探討其順應的動因和社會文化意義。
關鍵詞:體育解說評論 語碼轉換 動機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8-0086-02
語碼指人們用于交際的語言、方言、語體或語類,語碼轉換是指雙語者或多語者在會話或交際中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變體,可以用詞、短語、從句或整句的形式表達。自20世紀中葉以來,許多語言學家開始從社會語言學、會話分析、心理學等不同的角度關注這一現象,其中社會語言學的研究視角從語碼轉換與社會因素的內在關系入手,強調語碼轉換的社會或會話組織信息。這一研究方向更加成熟,系統更加完善,將社會因素合理地引入語碼轉換的研究,加深了人們對語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
體育賽事作為社會文化和大眾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生活中占有相當比重,而穿插其中的體育解說與評論,對大眾如何理解和欣賞賽事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解說評論中的語碼轉換現象不容忽視。體育解說評論中,解說員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需要根據言語交際的動態性和適應性原則進行語言選擇。另外,體育解說有極強的臨場感,解說員需在解說中忠實地還原情境的真實性。除此之外,語言還受內部因素制約,即解說員的心理,該心理直接影響其對社會規則和語境的解讀,進而驅動其在解說中進行轉換語碼。體育解說中的語碼轉換主要是為了適應語言現實、還原真實情境和順應心理動機。
一、適應語言現實
適應語言現實情境是一種對情境的被動性適應,是交際者面對具體的語言現實時必須進行的順應,語言現實是指一種特定語言的真實存在和自然屬性。不同的語言有各自的語言成分、結構和特點,為了達到交際目的,交際者綜合考慮了這些語言的特點和語言屬性,他們從一種語言或語言變體轉換到另一種語言或變體時,對動態情況就產生了適應性。
體育評論有很多英文專業術語,這跟多項體育運動的發源地為國外有密切關系,這些賽事傳入中國后,一些英文專業術語也在國內體育評論中流傳開來。此外,體育解說應具有強即時性,解說詞要簡明扼要。因此,解說員為了在轉瞬即逝的解說中體現專業性和直觀性,會使用部分英文術語來解說比賽。
“今天的第一記ACE。”(愛奇藝網球解說:劉鐘鳴,2019年拉沃爾杯小茲維列夫對陣拉奧尼奇)ACE是網球常見術語,意為對局雙方中一方的發球落在有效區內、且對方沒有觸及球而使之直接得分的發球,比賽中經常被解說員所用。
“兩個人之間3.8秒的差距,這個也許還在undercut的范圍當中。”(騰訊體育解說:劉耀,2018年F1比利時大獎賽)undercut是F1賽事中的戰術名稱,意為后車早于前車進站換胎,利用新輪胎優勢實現賽道上無法完成的對前車的位置超越。
在體育解說中運動畫面轉瞬即逝,解說語言有很強的即時性。因此,為順應這種語言現實,使解說流暢并精確傳遞運動畫面所蘊含的真正意義,解說員利用語碼轉換,選擇更直觀的英文術語來順應體育解說的動態風格。
二、還原真實情境
體育解說評論通常為根據當下競賽情境而同步出現的描述性或判斷性語言,避免使觀眾誤解實時運動狀態。當解說國外競賽項目時,不僅要為了實現交際目的而將比賽中的各種信息變為觀眾語言文化中的熟悉物,更是力求還原臨場情境,忠實于賽場真實狀況,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體育解說會使用語碼轉換,直接在評論中使用英語。
“他(漢密爾頓)說他drop off the power,動力有一點往下掉。”(騰訊體育解說:何辛,2018年加拿大大獎賽)解說員在評論中直接引用了車手與車隊實時通話中的英語原句并加以中文解釋,使觀眾直觀感受到運動員賽場上遇到的真實情境。
“沒有任何問題,Its all under control!所有的東西,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騰訊體育解說:何辛,2018年加拿大大獎賽)本場車手維斯塔潘在與車隊實時通話中說“Its all under control”,意為輪胎狀況良好,比賽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解說員直接引述為評論,向觀眾展現車手強烈的信心,令觀眾有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三、順應心理動機
我們把順應心理動機而產生的語碼轉換定義為以交際為目的而自然形成的主動順應,這種順應是由于交際者自身原因而不是語言內部原因而產生的。不同語言或者語言變體之間的語碼轉換能反映出說話者的心理狀態,因為人們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使用語碼轉換。體育評論中的語碼轉換,也帶有滿足觀眾特定心理動機的需要。
“噢,太精彩了這分! Come on! 非常精彩!”(勁爆體育網球解說:沈群淇、許沫,2018年邁阿密網球大師賽半決賽,布斯塔對陣小茲維列夫)
“來看看這一次絕好的機會,打門!再射!GOALLLLLL!球進了!墨西哥隊進球了!”(中央電視臺體育解說:段暄,2014年足球世界杯墨西哥對喀麥隆)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能感到評論員用英語語碼取代了漢語語碼,來表達他們強烈的感情。上述例子中的英語加強了體育解說員的激情表述,反映了體育競賽中激烈緊張的比賽氛圍。因此,在體育評論中使用語碼轉換,既可以減輕語氣,也可以加強表達說話者強烈情感的語氣。第一個例子,英語“Come on”是英語常用的提升氣勢或活躍氣氛的語句,尤其多見于體育運動中觀眾的加油助威,評論員在描述精彩擊球場景時為順應觀眾心理,并且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在解說中也用了這一英語常見的加油助威語。
第二個例子中的GOAL是英文足球解說的常用語,富有激情且氣勢恢宏,足球世界杯轉播時間通常在北京時間半夜12點以后,觀眾容易疲倦乏味,因此通常評論員為了順應球迷的心理動機,在進球時用語碼轉換的評論方式提升觀眾情緒。
四、結語
語碼轉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中西語言文化接觸的加深,英漢語碼轉換可能會被越來越頻繁使用。探討了體育評論中英漢語碼轉換的三種動機后,通過實例分析了影響英漢語碼轉換的因素,揭示了這一現象背后隱藏的社會語言學意義;希望對語碼轉換的動因分析和梳理,有助于深入理解語碼轉換的社會現象。
參考文獻:
[1]GUMPERZ J.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New York:New Rochelle,Melbourne,and Sydney:CUP.1982.
[2]Suzanne Romaine.Language in Society: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何自然,于國棟.語碼轉換研究述評[J].現代外語教學,2001(1).
[4]于國棟.語碼轉換研究的順應性模式[J].當代語言學,2004(3).
[5]祝畹瑾.新編社會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楊國棟
[作者簡介]蘇婧,青島恒星科技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