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英語學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英語是我國初高中生必修的學科,我國教育部門愈發注重對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培育。培養外語人才對我國外交貿易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產出導向法的興起為我國外語教學帶來了無限的前景,包括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等。通過對產出導向法的分析,進而設計并探究了外語基礎教育的寫作教學,有效緩解了寫作難題。
關鍵詞:英語寫作 產出導向法 初高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8-0184-02
產出導向法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一種新興的外語教學法,其原型是“輸出驅動假設”,其目的是提高高校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課程學習,逐漸延伸到大學英語教學。2014年年初,文秋芳教授將其修正為“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1],同年10月份,被正式命名為POA[2]。“POA”的理論體系包括三個部分: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教學理念包括“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教學假設包括“輸出驅動假設”“輸入促成假設”“選擇學習假設”“以評促學假設”;教學流程有三步,從“驅動”到“促成”再到“評價”,三者緊密關聯,相互依存。
一、產出導向法的理論基礎
1.教學理念
學習中心說:POA在教學設計上應該把學生能夠學到知識放在首位,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東西,教師能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一切以“學習”為最終使命。學用一體說:POA主張輸入學習和產出運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它強調教學活動的設計初衷是為學生的輸出奠定“臺階”,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主動地應用到教師所實行的每一個教學任務或活動,做到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全人教育說:倡導學生是一個“完全”的人,也就是全人,他們需要知識上的澆灌,情感的升華,道德的洗禮,因此,教師要將學生的各個方面考慮在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教學假設
輸出驅動假設:主張輸出不但是學習語言的目標,也是學習的驅動力。例如,在教學中,我們以最終的產出任務為一節課的開頭,學生在嘗試性完成任務后,他們能認識到自己現有語言能力的欠缺,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意愿。它打破了“先輸入,后輸出”的常規教學順序,提出“輸出—輸入—輸出”的教學順序。輸入促成假設:在以輸出為主的前提下,提供恰當且必要的輸入,會比不提供認可的輸入效果要更好。選擇性學習假設:根據要完成產出的需要,從輸入知識中挑選對自身有價值可以利用的材料學習,避免了由于輸入太多,導致學生心理壓力過多的問題。以評促學假設:在教師細心的指導下,學生一邊學習,一邊評價,邊評邊學、邊學邊評,以“評價”促進“學習”,達到知識的自動加深作用。
二、產出導向法在英語寫作中的教學設計
本教學設計完全遵從POA的教學過程,采取驅動—促成—評價三大板塊來進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寫作部分,這個單元的中心話題是討論學生的未來設想,此話題與學生的生活十分貼近,因此教師可以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表達欲望。寫作是最后一部分,教師可以在單元開始時就作鋪墊,基于產出導向法,預設的教學流程如下:
1.驅動(motivating)
教師活動:在剛開始單元學習時,舉辦主題班會“我們的夢想”,鼓舞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營造真實的寫作環境。教師要向學生明確寫作目標:寫一篇關于你自己的夢想。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初次寫作成果,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促成”設計。
學生活動:學生積極參與班會,大膽說出自己的夢想,激發已有背景知識后獨立進行初次的寫作練習。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并通過初步的簡單寫作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為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做準備。
目的:利用真實的主題班會創設交際場景,并明確單元目標和任務,激發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隨后,學生首次嘗試單元寫作任務,感受“困難”,意識到自己的“漏洞”。教師要及時摸清學生的處境,為接下來的“促成” 做好準備。
2.促成(enabling)
教師活動:對寫作的結構進行指導,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WWH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初步構想。在“內容促成”時,教師首先會進行必要的輸入,也就是必要的句型及詞匯,引導學生通過句子、段落、篇章閱讀處理輸入材料,拓寬學生的寫作思維,促進學生個人觀點的表達,引導學生思考想要成為什么,以及怎樣去做。在“語言促成”時,教師根據任務的需要,采用多種課堂學用活動幫助學生注意、理解和使用新的語言形式,并在觀點和結構促成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
學生活動:學生在這一階段就是跟隨教師的步伐,選擇性地學習,補足自身之前遇到的“難題”,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并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寫作任務。
目的:這是最重要不可掉以輕心的步驟,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起到“支架式”的作用,及時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因此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和必要的培訓。
3.評價(assessing)
教師活動:學生完成初次寫作后,從中挑選出兩篇存在典型問題的作文供學生小組討論和評價。教師要給出明確清晰的評價標準,并對其中出現的高頻詞進行說明。在學生二次修改后,挑選出作文優美的段落與大家分享,以此激勵學生,并對學生的夢想加以肯定,希望學生的心聲得到認可。
學生活動:與同學開展討論,根據評價方案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產出成果。也可以同伴互評,學生在明確了評價標準后有針對性地修改,并最終提交給老師。
目的:師生互助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反饋,培養他們的自我反省和思考能力,也能肯定他們的寫作成果,從而更好地實現目標語言知識點的產出。也減少了教師一人評價審閱的教學壓力,同伴互評也對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以上為教學設計簡單的設想,當然,要完成出色的一線英語寫作教學,還需要更加縝密精心的設計,包含教學活動、教學手段、教具的選擇等一系列教學工作。因此,如何運用POA,需要教師大量精心的準備及深厚的教學素養。
三、結語
近年來學生的中高考寫作得分率低,因此,找到適合我國學生寫作的教學法尤為重要。闡述產出導向法的由來、理論基礎,以及它的具體設計與實施,總而言之,產出導向法可以適用于當今的英語教學課堂教學,大力鼓舞一線英語教師積極參加培訓,使其具備實施新教學方法的能力,進而推動我國的英語教學進一步的發展與創新,改善“學生寫作難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文秋芳.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現代外語,2017(5):348-438.
[2]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387-398.
[3]文秋芳.師生合作評價:產出導向法創設的新評價形式[J].外語界,2016(5):37-43.
[4]邱琳.“產出導向法”促成環節的辯證研究[J].現代外語,2019(3):407-418.
[5]Izumi,S.Output,Input Enhancement and the Noticing Hypothesis[J].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541-577.
責任編輯:楊國棟
[作者簡介]趙欣月,吉林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