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在全面推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義務教育是我國的基礎教育,教育體制改革對義務教育產生了正面的影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建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夠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8-0205-02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閱讀教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育模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充分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體現,展現了人性化教育的優勢,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立德樹人”教學任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教育是國之大計,國之根本,教育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展現了我國教育部門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中國兒童中心發布的題為《中國兒童的生存與發展——數據與分析》的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5.2%的兒童存在明顯的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對2016—2018年進行心理咨詢的7319人調查顯示,居首位的人群是學生,占29.18%,且學生年齡已突破傳統界定的“12歲危險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
基于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貼近學生的重要渠道,在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的支持下,教師通過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位置,可以有效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解答疑惑,實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疏導,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路徑
1.情景式閱讀法
情景式閱讀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教師借助相關教學設備,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閱讀學習過程,進行深層次閱讀,從而在閱讀材料中獲取所需的精神食糧。在情景布設過程,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能夠帶著情感進行文章的深層次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與文章的主人公建立情感聯系,實現感同身受,進一步感知文字中傳遞的情感變化。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能讓學生在文章閱讀中獲取個人缺失的情感模塊,有效地健全了學生的情感體系,同時也產生了情感共鳴,有助于學生排除負面情感,在文章積極思想的影響下,產生正面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2.小組合作式閱讀法
小組合作式閱讀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教師依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對班級內的學生合理分組,并在分組的基礎上,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完成文章的閱讀,并在協同的閱讀環境中尋求與同學和教師的情感共鳴,進而實現心理問題的有效疏導。以下對小組合作式閱讀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應用舉例說明:在閱讀《廉頗藺相如列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前期粗淺閱讀,初步獲取文章中廉頗和藺相如的主要心理變化和情感變化,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閱讀的理解。學生可以在小組內合理分配和選擇角色,進而積極地調動個人情感,呈現良好的角色扮演效果。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感受文章中廉頗和藺相如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從而實現了內心不良情緒和錯誤價值觀的有效排除和更替,幫助學生解決了心理問題,充分展現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健康教育的滲透價值,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另外,在小組合作式閱讀法的應用過程中,學生能全面調動語言能力與同學交流,鍛煉了協作能力和領導能力,進一步滿足了我國對全面型人才的教育要求。[1]
3.問題引導式閱讀法
問題引導式閱讀法的應用,體現了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啟發式教育理念,將學生放在了教育的主體位置。[2]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置相關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能獲知學生的心理問題節點,借助閱讀材料中包含的正確價值觀和道德觀,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以下對問題引導式閱讀法的應用舉例說明:可以《伊索寓言》中的《農夫與蛇》《狼和小羊》故事為主要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深入閱讀。閱讀前,教師可以提出《農夫與蛇》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小羊的命運會怎樣等問題,激發學生對《伊索寓言》中故事的閱讀興趣,帶著問題深入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逐步解決教師所提出的閱讀問題,獲得了閱讀的成就感,并捕捉到了故事中包含的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實現了心理問題的有效疏導,讓學生以正確的發展眼光看待事物,并以積極的心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問題引導式閱讀法的應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閱讀,展現了閱讀的層次感,培養了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有助于學生在發展過程中持續閱讀和深入閱讀,并通過閱讀獲取個人所需的精神支持,進一步滿足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要求。[3]
4.生活化閱讀法
生活化閱讀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是指教師結合小學生的學習期望、學習需求,以及小學生的主要認知水平,將閱讀材料與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將閱讀內容與生活相結合,在生活中充分利用閱讀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和是非觀,實現心理健康發展。以下對其舉例說明:在閱讀《放風箏》一文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放風箏活動建立聯想,并結合個人的實際生活體驗和感受,探討放風箏的步驟,風箏的主要形態,幫助學生建立閱讀的基礎和閱讀的興趣。將閱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文章中語句,如“我們的‘大蜻蜓已經穩穩當當地飛上了天空”,理解作者所抒發的開心喜悅的情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體現核心素質教育的內涵,讓學生將情感寄托于文章閱讀中,并在閱讀中找到個人情感的出口。生活式閱讀法通過將文章中的相關內容與生活實際相連接,對學生心理良性引導,培養了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良好行為習慣,可讓學生通過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美,擴大眼界,從而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學生的情感發育。
三、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正處于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渠道,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情感發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育觀念,靈活采用情景式閱讀法、小組合作式閱讀法、問題引導式閱讀法及生活化閱讀法,對學生心理進行良性引導。
參考文獻:
[1]張麗麗.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19(34):117.
[2]趙紅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學周刊,2019(27):137.
[3]關毓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名師在線,2019(19):48-49.
責任編輯:楊國棟
[作者簡介]趙松柏,兩水中心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