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靜
摘 要:語文這門學科在初中教育階段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發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借助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與提升,能夠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素質水平的全面發展。但如何將這一目標落實到行動中,仍然是一大難題。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基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提升學生思維的意義和具體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思維能力;提升策略
語文學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科素養以及綜合素質狀況,同時也關系到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狀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就需要結合當下比較流行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突破傳統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成為主動學習的主體。
1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結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師已經突破了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并且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教學改革與教學創新。但仍然有不少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動性,未注重對學生自主性學習思維、創新性等思維的培養,造成學生長期處于機械式、被動式學習狀態,這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學習能力的發展以及素質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對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進,從思想層面重視提升學生的思維,從行動方面落實教學計劃。
2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的意義
當學生具備了自主性學習思維之后,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且積極思考問題,實現對問題的深入探究。在這種學習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時,學生也會從被動學習狀態下解脫出來,開始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樂趣。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活動也能夠順利進行,并且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形成有效的互動,這對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實現生本課堂非常有益。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提升能力。
3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的策略
3.1 加強引導,培養學生思維的導向性
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是決定學生形成導向性思維的關鍵,同時也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調動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課堂上,從而實現導向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在組織開展《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抓住教學關鍵點,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讓學生的注意力進行高度集中,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涵,同時積極發散思維。
3.2 優化設計,培養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課堂設計,是影響課堂氣氛以及最終教學效果的關鍵。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想實現對學生積極性思維的培養目標,就應該重視課堂教學設計,即:通過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突破,讓課堂煥然一新,調動學生的積極學習情緒,讓學生成為主動思考問題的主體,讓學生的積極性思維被激發。例如,在組織開展《春》這篇課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就需要做好備課工作,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感受文本內涵,了解春天之美,培養審美情感。之后,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授課方式,向學生呈現主要教學內容。借助一系列的優化設計措施,讓學生不再感受到課堂氣氛沉悶,如此就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學生積極性思維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3.3 鼓勵提問,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
通常情況下,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都會忽視學生提問環節,而是由自己提出問題,要求學生作答。事實上,學生倘若能夠在課堂上進行積極的提問,意味著學生的思維被調動,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利。對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獨立性思維的培養,通過鼓勵學生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圍繞課文內容展開積極的思考。例如,在組織開展《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圍繞“濟南冬天有何特別之處”等主題展開積極的思考。當學生提出了相應的問題之后,教師就可以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讓學生的獨立性思維得到強化。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組織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在授課過程,借助有效的引導,培養學生的導向性思維;通過課堂的優化設計,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培養獨立性思維,進而幫助學生實現素質水平的全面提升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慈會芳.探究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9(21):138+165.
[2] 屠麗娜.初中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93.
[3] 王旭彤.語文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思維的提升——以《貓》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2018(1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