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
小時候最喜歡的連環畫是《董存瑞》《黃繼光》之類的英雄故事書,雖然不明白為什么打仗,但戰爭中這些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跡總能令我熱血沸騰、心生欽佩,所以小時候最喜歡的游戲也是打仗游戲。我們小時候不像現在的小朋友,成天都是各種培訓班,記得那時放學回家先幫父母干農活,然后就是玩打野仗游戲,這種游戲分敵我陣營,一旦分定了陣營就像連環畫里的英雄人物一樣忠于陣營、誓死不二,儼然就是一個現實中的戰斗英雄,記得有一次一個小伙伴被對方陣營抓獲后叛變了,從此再玩游戲時誰都不愿與他為伍了。
在我的長輩親人中,有一個舅爺爺(奶奶的親弟弟)常每隔一段時間就來我家住幾天,紅光滿面、精神抖擻,但總有點后知后覺,講起話來容易激動,很少見他穿新衣服,時常穿一身顯舊的灰白中山裝,但即使是舊衣服也洗得干干凈凈,穿得整整齊齊,連衣領上的排扣都扣得井然有序,任何一個衣角都不帶皺,斜挎一個印有“為人民服務”五個紅字的綠色軍用包,走起路來腰板挺直,虎虎生風,比一般人快,小朋友都比較敬畏這個舅爺爺,都怕和他親近,直到有一天,他掏出一個口琴來(我們小時候見得較多的樂器就只有笛子和口琴),并吹了一段很有氣勢、聽起來很受鼓舞的曲子(后來才知道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歌》),接著唱起了“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哇,原來這個舅爺爺很有才,而且唱歌時的形象太酷了,筆直站立、目視前方、旁若無人、全神貫注,小朋友這才開始喜歡并接近這個舅爺爺,我也開始接近舅爺爺,心里特想借他的口琴來吹一吹,但這可是舅爺爺的寶貝,自己吹完立馬用一塊紅綢布包起來放進口袋,誰都別想摸,我們覺得這個舅爺爺有點怪異,但也只能這樣。長大后才知道,當初我們眼里很有才的舅爺爺其實只會吹《中國人民志愿軍歌》一首曲子,也只會唱這一首歌。
稍大點,斷斷續續聽大人們說起舅爺爺,才知道舅爺爺叫龔明星,湖南省新化縣圳上鎮龔家橋村人,早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受過傷,而且是傷著大腦了,這才導致舅爺爺一直沒結婚,我非常好奇這么英俊帥氣的舅爺爺找不到老婆!原來是因為受傷的緣故,智力受限,體內還殘留有彈片,發作時疼痛不已。我后來問舅爺爺在戰場上怕不怕,他說沒有什么怕的,反正沖鋒號一吹,拿起槍就往前沖,看見美帝鬼子就開槍,舅爺爺非常遺憾自己只參加過為數不多的幾次戰斗就倒在戰場上不省人事了,等自己醒來就已經躺在戰地醫院了,好在撿回了一條命,但由于顱腦受傷,以前的很多事情就再也不記得了,并且反應總比別人慢半拍。后來評了個三等功送回國內療養。有一次看電影《芙蓉鎮》時,電影里那個糧站主任谷燕山的形象讓我熱淚盈眶,他讓我再次想起了我的舅爺爺,我很多次想象著舅爺爺在戰爭中沖鋒陷陣時的形象,讓我對這個把自己的青春和健康獻給了祖國,自己卻沒有家室、只會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歌》的舅爺爺更生一份敬仰之情。后來還聽到關于舅爺爺的一些事,他的鄰居嫌他笨,老是擠對他,左鄰右舍總喜歡找他借點小錢不還,舅爺爺的善良讓他不忍拒絕救他人之急,但他的好忘事又常常被人利用,在那個還很貧窮的年代里,一個單身且大腦不太好使的戰斗英雄是過得何等之苦,記得有一次遠在昆明的一個姑姑(戰斗英雄大舅爺的女兒)回來看到自己叔叔的生活景象時嚎啕大哭。
20世紀80年代后期,為了照顧這些在戰爭中受過傷的英雄,縣上建了一所光榮院,舅爺爺被安排進去,并有了自己的單身宿舍,有專門的服務人員侍候他們,也算是老有所終吧。之后來我們家的次數就少了,但父親常去光榮院里看望他老人家。
父親還有一個大舅叫龔慧中,1945年十六歲時就在姨爺爺(當時是國軍軍官)的推薦下進了軍校學駕駛技術,在當時拿到駕駛證相當于今天大學畢業,在部隊是穿軍官服的特殊人才,學成畢業后分在上海某部隊,他當時所在的團里,團長和連長都是地下共產黨員,在日常學習與工作中常向舅爺爺宣講一些共產黨的理論,所以在1949年上海起義投誠時,舅爺爺順理成章地成了協助投誠的積極分子,加上是技術員,受到了解放軍的重用,于1950(21歲)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一直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即使是在“文革”中受到雙腿被打斷的摧殘折磨也不改對黨的忠誠。
大舅爺1951年入朝,由于是老駕駛員,又是共產黨員,作為運輸隊的隊長兼教練,既要手把手教授新學員,又要親自充當駕駛員。抗美援朝志愿軍副司令洪學志說過,抗美援朝打的主要是運輸戰、后勤補給戰,美軍日夜轟炸志愿軍的后勤運輸線,而志愿軍則想方設法保障后勤運輸線的通暢。
大舅爺所在連隊執行運輸任務途中,經常遭遇美機轟炸,車隊白天隱藏于路旁叢林,夜晚行駛,為躲避敵機偵察,即使黑夜也不能開車燈,就這樣黑燈瞎火憑經驗駕駛,即使如此也會不斷遭遇美機轟炸,通常一趟任務執行下來,車輛人員損失過半,大舅爺說最難過的是每次執行完任務后總有很多戰友再也見不到了。有一次執行任務途中,大舅爺所駕駛的車輛被炸彈炸中翻入河中,大舅爺被爆炸的氣浪推出駕駛室,前額中彈,倒在河灘上,昏迷一天一夜,第二天晚上被后來的運輸隊救起,但沒養幾天傷,又加入運輸隊繼續工作,輕傷(實際上也傷得不輕)不下火線。在最艱難危險的時刻,大舅爺作為連長總是將危險留給自己,將安全留給戰友,有一次由于在路途中救起了不少傷員,而車上連站位都沒有了,大舅爺就讓戰友們都上車而自己卻站在駕駛室外的踏板上,行駛一段后,戰友們認為太危險,就硬把他拉上車廂擠在一起,剛上車箱不一會工夫,一顆炸彈襲來,踏板被炸飛,好險!還有一次,大舅爺本來在駕駛室指導一個新駕駛員操作的,因在途中救起一個受傷戰友,就將駕駛室座位讓給了他,自己上了后面車廂站著,結果不多一會,一顆炸彈襲來,整個車頭炸沒了,駕駛室里的戰友們都犧牲了,大舅爺跟家人說起這些時傷心極了,在兩年多的戰爭經歷中,可以說是每天都看炸彈放煙花,時時都與死神擦肩過。大舅爺在后來的戰斗中又多次腰部、背部、腿部、手臂等處受傷,手臂上還被炸掉一塊肉。大舅爺因為機智勇敢、吃苦耐勞,先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并被授予和平勛章,被朝鮮人民共和國多次授勛獎勵。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后,大舅爺被選中留在朝鮮,參加朝鮮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直到1958年才回國,20世紀60年代以營級干部轉業到昆明工作。
舅爺家兄弟姊妹五個,兩個男丁,為了保家衛國,兄弟倆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報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國泰民安,生活幸福,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不應該忘記這些為國家做出巨大犧牲的英雄們。記住英雄,以史為鑒,方能 更好地把握未來。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大會上重講毛澤東主席在1953年9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的一句話:“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擲地有聲,掌聲雷動,這是領袖的聲音,也是時代和人民呼喚,更是這些先輩英雄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向全世界的莊嚴宣告。愿舅爺爺式的英雄們在天之靈保佑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