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春,張文松,顧維軍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44)
“兩票制”政策推動了醫藥供應鏈結構的不斷調整和重組,壓縮了醫藥流通企業的流通環節,改變了醫藥生產企業的商業環境,使原有的醫藥供應鏈管理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兩票制”政策的影響下,醫藥流通企業將向業務集中化、企業規模化、物流專業化、管理現代化、服務多元化的方向轉變,醫藥生產企業也面臨著“強者愈強、弱者消亡”的日益嚴峻的激烈競爭。“兩票制”政策打破了醫藥供應鏈的利益分配格局,為了防止由于供應鏈重組的不穩定造成供應鏈脫節現象發生,探究合理的醫藥供應鏈協調策略,給予醫藥生產企業和醫藥流通企業適當的激勵,對于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提高供應鏈敏捷性與和諧度,提升藥店/醫院銷量,拓寬成員企業的利潤空間都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設計有效的醫藥供應鏈協調策略,已然成為醫藥供應鏈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下患者對醫藥的剛需逐步趨向個性化和多樣化,更加需要獲得安全、及時、高效的藥品。提升原研藥技術、仿制藥技術等技術研發能力可以增加消費者對藥品的需求[1],從藥品安全性和高效性角度出發,患者對藥品效用提出高要求的同時也希望享受到高質量的醫藥物流服務[2]。Beth Davis-Sramek等[3]認為R&D投資是關鍵資源和知識生產的推動因素,不僅可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還可以提高零售價格,而且能夠帶來供應鏈績效和消費者剩余增加。Gea[4]研究發現技術研發能力、技術不確定性等多個因素對企業之間合作決策產生重要的影響。但Chan等[5]在改進的Bass模型中應用模擬技術表明由于市場的動態性,技術研發水平高不一定總是帶來醫藥銷量的增加。近年來,技術創新被用于改善供應鏈協調,并使供應與需求相匹配[6-7]。除了研究醫藥生產企業提供技術研發能力的努力程度影響醫藥市場需求外,不少學者們還關注了醫藥流通企業提供物流配送能力的努力程度對醫藥市場需求影響[8]。Volland等[9]認為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實踐中,提升物流配送能力都是醫藥部門需要關注的重點,最明顯的優點是在不影響患者的用藥質量的同時提升企業利潤。Moons等[10]在研究中提出物流水平體現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提升了藥品的質量。Alayet等[11]學者在其開發模型中引入產品的新鮮度作為因子,研究物流活動在供應鏈協調中的影響。Esteso等[12]學者指出物流服務水平將加強供應商與零售商之間的合作關系,物流服務的價格也推動了供應鏈利潤的形成。根據醫藥行業特點來說,我國醫藥流通企業話語權較弱,相比于美國醫藥流通企業前三大巨頭市場占有率達到約96%來說,我國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較低,需加速整改提升物流配送和其他增值服務能力。隨著醫藥供應鏈中信息流、商流和物流一體化程度加深,物流配送能力不僅是醫藥流通企業重視的核心能力,也是終端醫院/藥店考慮的重要因素。同時技術研發能力不僅作為醫藥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影響著患者用藥的效用和體驗,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終端醫院/藥店需求。因此,本文考慮藥品的價格影響市場需求的同時,也考慮了技術研發和物流配送能力對市場需求的影響。
與其他行業供應鏈相關研究相比,目前國內外文獻中關于醫藥供應鏈協調問題的研究偏少。但對于供應鏈協調問題已經有很多學者在研究和關注,區別在于供應鏈成員構成的不同、供應鏈渠道的不同、采取的激勵方法不同等,最常見的激勵方法有回購契約[13]、數量折扣契約[14]、收益共享契約[15]等,通過制定單個契約或者組合契約的方式來激勵供應鏈成員努力實現各自利潤最大化,從而達到優化供應鏈的目的。Munson和Rosenblatt[16]通過研究認為,當決策變量的參數滿足約束條件時,數量折扣契約能夠有效的協調三級供應鏈。Lee和Rosenblatt[17]在其研究中建立了數學模型,主要從供應商做出批量采購和給予一定價格的折扣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提出數量折扣契約可以讓供應商和合作企業同時提升自身的利潤。Lin[18]提出數量折扣策略可以協調供應鏈系統的利益,也可以使供應商和賣方雙方收益。還有一些學者對收益共享契約有研究,Giannoccaro和Pontrandolfo[19]利用收益共享契約優化由生產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組成的三級供應鏈利潤。肖迪和潘可文[20]研究結果顯示當不考慮締約成本時,收益共享契約相對批發價格契約可以更好的促進供應商努力改善質量,更能協調供應鏈使得供應鏈成員獲得最大的效益。龐慶華等[21]以三級供應鏈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算例驗證結果表明由于突發事件導致市場需求發生改變時,基于數量折扣契約下的收益共享契約可以對供應鏈起到協調作用。同時也有學者用雙契約或多契約對協調供應鏈做出研究,Jaber等[22]采用成本分擔和收益共享策略,降低參與者的成本,使得參與者獲得最大的利潤。Hou Yumei等[23]認為風險分擔和收益共享契約可以有效的協調供應鏈和風險中性的零售商,但需要風險參數滿足一定的約束才成立。Sarathi等[24]在文中提出與其他契約策略相比,數量折扣和收益共享契約提高了供應鏈的性能并確保供應鏈利潤隨著價值的增加而增加。基于以上學者研究,本文運用了數量折扣契約+收益共享契約這種組合契約模型來協調醫藥供應鏈。
參考以上供應鏈協調與優化的文獻,本文將數量折扣和收益共享契約這種組合契約應用于醫藥供應鏈的協調與優化研究中,運用Stackelberg博弈及逆向推導方法,在考慮了技術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作為內生變量對醫藥需求的影響下,探究數量折扣和收益共享契約這種組合契約對于提升醫藥制造企業技術研發的努力程度、醫藥流通企業提供物流水平的努力程度和供應鏈各成員利潤的作用。和目前的文獻研究相比,本文有三個不同點:一是探究了醫藥生產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和醫藥流通企業的物流配送能力兩個內生變量對醫藥需求及醫藥供應鏈成員的影響;二是比較了合作決策、分散決策和契約協調決策三種模型得出協調機制下相關參數閾值;三是以醫藥供應鏈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操作性強又簡單的數量折扣和收益共享組合契約激勵機制協調醫藥供應鏈,有利于為改革下的醫藥供應鏈成員企業提供良好的參考價值。
醫藥供應鏈具有特殊性,由于對產品的質量、配送標準等要求較高且關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性質決定。醫藥供應鏈具有冗雜性,由于醫藥類別不同導致流通條件不同,并且多級流通導致行業集中度較低。醫藥供應鏈具有低效性,由于參與主體多導致流通費用高,銷售利潤低。與其它供應鏈不同,醫藥供應鏈還具有壟斷性,醫院作為終端市場壟斷者,使參與主體之間相互溝通和協調困難。國家發布“兩票制”政策改變了醫藥供應鏈的管理模式,從冗長低效的鏈條式升級為簡短高效的兩票式,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的響應效率,為增強醫藥供應鏈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兩票制”政策實行前,從醫藥生產企業到藥店/醫院需要經過多級流通環節,這樣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冗余、低效、不透明。“兩票制”政策實行之后,從醫藥生產企業到醫院或者藥店服從規定的“兩票制”,形成了高效、低成本、可追溯的醫藥供應鏈新模式,醫藥流通效率得到大大提高。醫藥供應鏈新模式適于兩票制改革下重組的醫藥供應鏈,通過協調機制使醫藥供應鏈中各主體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難得的發展機遇。“兩票制”政策實施前后醫藥流通模式變化如圖1所示:

圖1 “兩票制”政策實施前后醫藥流通模式
由圖1可知,醫藥流通模式為多層代理模式,存在不規范的過票公司層層加價等“搭便車”現象,藥品流通也比較慢,這種模式導致醫藥價格攀高。“兩票制”政策實施后,醫藥流通企業由原來低價低開的多級代理模式轉型為低價高開的傭金代理模式或者CSO(合同銷售組織)模式,醫藥供應鏈趨于向精簡高效透明的新模式發展,但是這種模式下醫藥生產企業承擔較高的財務風險,醫藥流通企業面臨動態行業整合的風險,而藥店/醫院也面臨回款問題,為了緩和醫藥供應鏈成員的壓力開展醫藥供應鏈協調研究。本文研究對象為“兩票制”政策下的三級醫藥供應鏈,在考慮技術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的努力程度影響醫藥需求的情況下,利用博弈論、契約理論等方法研究三級供應鏈成員間的激勵和協調問題。制定數量折扣契約+利益共享的組合契約協調機制來改善供應鏈參與成員的利潤,消除雙重邊際效應的存在,最終實現帕累托最優。
假設醫藥市場上由一個醫藥生產企業(M),一個醫藥流通企業(D),一個藥店/醫院(R)組成完整的三級供應鏈利潤體系,最終目的都是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藥店/醫院對藥品訂購量受技術研發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的影響。基于此,設置以下參數和定義:
Pr:藥店/醫院根據市場需求和批發價制定的單位銷售價格;
Cr:藥店/醫院的單位銷售成本;
Q:患者對藥品的市場需求量;
Pd:醫藥流通企業制定的單位批發價格(無數量折扣下);
Pd1:醫藥流通企業制定的單位批發價格(有數量折扣下);
Cd:醫藥流通企業的單位管理和配送成本;
Pm:醫藥生產企業制定的單位出廠價格(無數量折扣下);
Pm1:醫藥生產企業制定的單位出廠價格(有數量折扣下);
Cm:醫藥生產企業的單位生產成本;
μ:醫藥流通企業和藥店/醫院收益共享分配比例,μ∈(0,1);
ε:醫藥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收益共享分配比例,ε∈(0,1);
Zm:醫藥生產企業的期望利潤;
Zd:醫藥流通企業的期望利潤;
Zr:藥店/醫院的期望利潤;
Zx:醫藥供應鏈系統的整體期望利潤;
參考Murat Kaya等[25]在其研究中采用線性需求函數來描述市場對藥品的需求。本研究設定患者對藥品的需求量Q為:
Q=a-bPr+λ1e1+λ2e2
(1)
a,b,λ1,λ2>0,且為常數;e1,e2>0。a為患者對藥品的市場需求量,b為需求對零售價格的彈性指數;λ1表示需求量對于技術研發能力努力程度的敏感度,e1表示醫藥生產企業提供技術研發能力的努力程度;λ2表示需求量對物流服務能力努力程度的敏感度,e2表示醫藥流通企業提供物流配送能力的努力程度。
假設1:市場上由一個醫藥生產企業(M),一個醫藥流通企業(D),一個藥店/醫院(R)組成的三級供應鏈系統,不考慮藥品缺貨情況,同時醫藥供應鏈成員決策行為理性且風險中性。
假設2:技術研發能力的努力程度影響藥品效用及醫藥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市場的需求量,在產能范圍內提升技術研發能力有助于提高需求量。醫藥生產企業技術研發能力越高,效用越明顯,需求量越高。反之,藥品技術研發能力越弱,需求量越低。藥品的研發能力越強,消耗的研發技術成本越高,這也符合醫藥市場實際情況。h1=θ1(e1-m)2/2,h1表示技術研發成本,e1表示技術研發能力的努力程度,m表示為保證藥品質量對研發能力的最低要求,θ1表示基本的技術研發能力價格,技術研發成本隨著研發能力的變化而變化,θ1,m>0,且為常數。

假設4:在一般市場規律下,藥品的銷售價格與市場需求呈反比例關系。假設藥品市場處于完全競爭的狀態,藥品定價在政府宏觀調控政策下完成。參數滿足Pm>Pm1>Cm,Pd>Pm+Cd,Pr>Pd+Cr。
在合作決策模型中,醫藥生產企業、醫藥流通企業和藥店/醫院作為一個醫藥供應鏈系統,醫藥供應鏈成員同時努力使醫藥供應鏈系統利潤達到最大化,此時醫藥供應鏈系統的利潤函數可表示為:
(2)
(3)

(4)

(5)
把(5)代入(1)式,可以求出最優訂購量:
(6)
因此,把(5)、(6)帶入(2)中,可以得到合作決策下供應鏈系統最大化利潤為:
(7)
在分散決策下,由于醫藥供應鏈成員都努力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導致雙重邊際效應存在。假定醫藥生產企業擁有供應鏈的優先定價權,醫藥流通企業根據自身服務成本和醫藥生產企業制定的出廠價來制定藥品批發價,最后藥店/醫院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研發能力帶來的效用成本及物流配送能力帶來的管理成本、時間成本等制定銷售價格。采取逆向推導法計算:
藥店/醫院的期望利潤為:
Zr=(Pr-Pd-Cr)Q
(8)
醫藥流通企業的期望利潤為:
(9)
醫藥生產企業的期望利潤為:
(10)
分散決策下供應鏈系統的整體期望利潤為:
(11)
(12)
將(12)代入(8)可得:
(13)

(14)
將公式(14)代入(12),此時藥店/醫院制定銷售價格達到最優:
(15)

證明:
醫藥生產企業的利潤為: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長期心輸出量減少、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終末期的表現。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心衰患者預期壽命增加,CHF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高負擔疾病[1-3]。目前,對于CHF的治療,臨床上以防止和延緩心衰發展、降低患者死亡率為主要目的,而利尿劑是改善CHF患者癥狀的一線藥物[4]。然而,國外多項研究[5-6]指出,長期或過量使用利尿劑可能導致低血鉀、低血鈉、利尿劑抵抗、利尿過度所致腎功能惡化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激活等,進而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Zm
(16)

(17)


證明:在最優訂購量確定的前提下,將(14)代入公式(9)可得:
Zd
(18)

(19)




(20)
(21)
(22)
由此可知,分散決策下的供應鏈系統的整體期望利潤為:
(23)
由上述命題驗證可知,分散決策下存在雙重邊際效應,為了有效的降低兩種決策的利潤差距,采取數量折扣+收益共享組合契約的激勵措施來協調醫藥供應鏈。由于醫藥生產企業提升技術研發能力,醫藥流通企業提升自身物流配送能力可以增加藥店/醫院的利潤,所以需要激勵措施來促進醫藥生產企業和醫藥流通企業提升能力的自主性,因此在醫藥生產企業和醫藥流通企業之間、醫藥流通企業和藥店/醫院之間分別采取收益分擔契約,醫院或藥店分享1-μ比例的收益給醫藥流通企業,醫藥流通企業分享1-ε比例給醫藥生產企業。同時為了鼓勵提升銷售量,實施數量折扣契約給予一定的優惠。醫藥流通企業希望作為供應鏈的橋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話語權,實施藥品集中采購。醫藥生產企業會為了長期合作,提供給一定的數量折扣給醫藥流通企業,所以在這里引入數量折扣契約。同時,醫藥流通企業也會給藥店/醫院一定的折扣。一般來說,訂購量越大,折扣越多,價格越低,滿足Pm1=Pm-δ1Q,Pd1=Pd-δ2Q,δ1,δ2>0。運用數量折扣+收益共享契約來協調和優化醫藥供應鏈,使得醫藥供應鏈成員在維持長期穩定合作的同時確保系統利潤達到最優。
醫院或藥店的期望利潤:
Zr=[μPr-Pd+δ2(a-bPr+λ1e1+λ2e2)-Cr](a-bPr+λ1e1+λ2e2)
(24)
醫藥流通企業的期望利潤:
(25)
醫藥生產企業的期望利潤:
(26)
同理可求得:

(27)


(28)
式(25)對e2求二階偏導為:

(29)
把(27)帶入(1)中可求出最優需求量:
Q***
(30)

(31)
(32)
(33)
組合契約協調下醫藥供應鏈系統的最大利潤為:
(34)
命題4:當契約參數滿足:
(35)
(36)
(37)

(38)
當參數滿足以上約束時,契約組合策略有利于協調和優化整個醫藥供應鏈成員的利潤,使得醫藥供應鏈成員獲得利潤達到合作決策下的最大利潤。

命題5:當契約參數滿足以下條件,供應鏈整體及成員達到帕累托最優。
(39)
(40)

由于醫藥行業研發周期長且受醫療保險影響的特殊性,取某中成藥的大致情況分析如下,醫院/藥店根據市場需求確定訂購量a=200,價格的敏感度b=4.5,投入的最低研發能力的努力程度m=1.5,技術研發能力價格θ1=20,物流配送能力價格θ2=10,λ1=10,λ2=5,Cm=3.5,Cd=1.5,Cr=3,Pd=12,Pm=8。通過比較醫藥供應鏈成員合作決策和不合作決策下的參數值,合作決策下最優為:e1=7.37,e2=5.87,Pr=19.74,Q=133.53,Zx=3445.22,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合作決策下研發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的努力程度分別為7.37和5.87均比分散決策下高,合作決策的訂購量Q=133.53大于分散決策下訂購量88.13,合作決策下利潤是3445.22,分散決策下的利潤為2284.24,醫藥供應鏈成員合作決策下的利潤大于不合作決策下利潤,由此可知命題3成立。

表1 合作決策和分散決策下最優結果
為了驗證命題1和命題2,在分散決策模型下對參數e1、e2進行靈敏度分析,探究改變參數對供應鏈成員企業利潤及供應鏈整體的影響。當e2為定值時,對e1進行靈敏度分析,如圖2所示:

圖2 e1對Pr、Q及供應鏈成員利潤的影響
當e2固定時,從上圖2(1)可以看出銷售價格Pr隨著e1的增長而增長,說明技術研發能力投入多提高了生產成本,批發價格升高帶來銷售價格的升高。圖2(1)還可以看出銷售量Q隨著e1的增長而增長,提高技術研發能力投入帶來藥品效能的提高,提高患者的購買意愿。圖2(2)可知醫藥流通企業及藥店/醫院的利潤隨著e1的增強而提升,醫藥供應鏈系統的整體利潤和醫藥生產企業的利潤隨著技術研發能力的努力程度的提升先增加后降低。當0
當e1為定值時,對e2做靈敏度分析,如圖3所示:

圖3 e2對Pr、Q及供應鏈成員利潤的影響
當e1固定時,從上圖3(1)可以看出銷售價格pr與e2呈現正向增長趨勢。圖3(1)還可以看出銷售量Q與e2呈現正向增長趨勢。圖3(2)可知醫藥生產企業及藥店/醫院的利潤隨著e2的增強而提升,醫藥供應鏈系統的整體利潤及醫藥流通企業的利潤隨著技術研發能力努力程度的提升先增加后降低,當e2=1.25時Zm達到最優;當e2>1.25時,醫藥流通企業的利潤會隨著e2的增大而逐漸降低。故驗證命題2成立。
引入契約模型下的靈敏度分析,圖4、5、6所示:

圖4 δ1與ε、δ2與μ的關系比較

圖5 協調與分散策略下e1和e2對供應鏈系統整體利潤的影響比較

圖6 協調與分散策略下e1和e2對供應鏈成員利潤的影響比較

圖7 μ和ε的閾值區間
由圖4可知,在組合契約協調下,μ與δ2呈現負相關,也可知數量折扣參數δ2的取值范圍為[0.024,0.051],如圖4(1)所示,也就意味著,醫院/藥店給醫藥流通企業的收益越少,醫院/藥店從醫藥流通企業獲得的折扣數量越少;ε與δ1呈現負相關,也可知數量折扣參數δ1的取值范圍為[0.0299974,0.0300014],如圖4(2)所示,也就意味著,醫藥流通企業分享給醫藥生產企業的收益越少,醫藥流通企業獲得的相應折扣數量越小,直到為負值。由圖5可知,參數滿足約束條件時,無論這種變化針對e1還是e2,“數量折扣+收益共享”組合契約下醫藥供應鏈系統利潤總是大于分散決策下的系統利潤,即參數滿足約束條件可以有效的協調醫藥供應鏈,所以命題4成立。圖6是組合契約下參數滿足約束的檢驗,取值μ=0.8,ε=0.8。其中6(1)可以看出,組合契約可以很好的協調藥店/醫院及醫藥流通企業的利潤,對于醫藥生產企業而言,當e1較小時,醫藥生產企業利潤得到優化的幅度較小;當e1較大時,更能夠體現組合契約協調優化的作用。其中6(2)可以看出組合契約可以有效的協調醫藥生產企業及藥店/醫院的利潤,對于醫藥流通企業來說,當e2較小時,醫藥流通企業可以接受組合契約來獲得更大的利潤;當e2較大時,醫藥流通企業會虧損,此時不會接受契約,固命題5成立。圖7描述了μ和ε的閾值區間,從圖可知μ的閾值大于ε,說明為了使得醫藥供應鏈成員都獲得最優的利潤,要求生產商分享獲利的比例大于其他成員獲利的比例,這也體現在生產商作為供應鏈的領導者地位的重要性。
本文構建了以醫藥生產企業占主導地位的三級醫藥供應鏈,在模型中考慮技術研發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的努力程度對需求和醫藥供應鏈及成員利潤的影響,研究了醫藥供應鏈的定價與協調決策。建立各參與主體的利益協調機制,為改革下的醫藥供應鏈重組及醫藥供應鏈成員企業形成戰略合作和協同發展提供實踐策略。本文通過算例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和指導建議:
(1)三級醫藥供應鏈成員在合作情況下可以達到最優的價格,最優的銷售量及最優的供應鏈系統利潤,所以醫藥供應鏈成員企業要借助“兩票制”和“一致性評價”政策的實施,提高行業集中度,增強我國醫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藥品價格下降提供空間。
(2)物流配送能力的努力程度滿足約束時,提升技術研發能力的努力程度可以給供應鏈成員企業帶來利潤的增加。醫藥生產企業要集中資源和能力發揮技術研發優勢,整合資源提升企業自身規模性,醫藥生產不僅要抓住眾多藥品專利到期的機遇大力投入到研發高水平仿制藥中,更要加大原研藥研制的力度,減輕我國醫藥資金的壓力。
(3)技術研發能力的努力程度滿足約束時,醫藥流通企業提升物流配送能力的努力程度可以給供應鏈成員企業帶來利潤的增長。醫藥流通企業要通過內部整合、外部并購、轉型升級等形式提升市場集中度,采用智慧化物流技術擴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布局藥品配送及網絡服務,提高醫藥供應鏈柔性,使醫藥流通企業成為能夠提供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網絡化、定制化的全方位服務型企業。
(4)參數滿足約束條件情況下,數量折扣+收益共享契約可以有效的協調醫藥供應鏈,消除“雙重邊際效應”的存在,同時參數具體的值也取決于雙方的談判能力。為增強談判能力和話語權,醫藥制造商要整合資源提升技術研發能力,醫藥流通企業要借助技術手段提供高效物流配送能力,零售藥店要向連鎖藥店、智慧藥房等形式推進來強化終端地位,加強醫藥供應鏈成員企業的協調合作,借助信息技術加快醫藥業態重組,形成一條以醫藥生產企業為主導,帶動批零一體化發展的高效供應鏈,獲得更多終端資源。
研究可知,“兩票制”政策實施改善了醫藥收入及邊際利潤,在此政策下,政府要積極推進創新“原研藥和優質仿制藥”組合拳的投資及補貼,加大醫藥流通企業擴張整合方面的支持,引導醫藥服務新業務的發展,最終改變醫院以藥養醫的狀況。本文研究三級醫藥供應鏈定價與協調問題,希望對醫藥企業提供一定的借鑒,同時為醫藥改革及相關政策的實施提供幫助。通過收益共享契約+數量折扣契約的協調,有助于醫藥生產企業提升技術研發能力的努力程度以及醫藥流通企業提升物流配送能力的努力程度。通過提升藥品的流通速度和醫藥的效用增加市場需求量,同時促進醫藥供應鏈成員的合作,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醫藥供應鏈的效率和穩定性。但在供應鏈實際運行的情況下,一個醫藥制造企業可能銜接多個醫藥流通企業,或者一個醫藥流通企業服務多個醫藥生產企業,所以下一步要研究多個參與者的供應鏈協調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