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1.作者寫??,顯然不僅僅是在寫??,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請指出本文運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并結合文章內容做簡要分析。
3.結合選文內容,請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描寫得具體可感的。
4.文章依次寫了??不同的精彩,請賞析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1.對比(襯托):突出? ? ? ? ? ?(人物、形象、文章主旨)。
2.象征:具體形象。
3.詳略得當:突出文章中心。
4.欲揚先抑:情節有波瀾,為后文做鋪墊。
5.伏筆:(1)突出? ? ? ? ? ?,使情節更精致嚴密;(2)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興趣;(3)使行文不突兀。
總體解讀:表現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寫法,指寫作方法。表現手法與寫法是不同范疇的兩個概念,嚴格意義上講屬于被包含與包含的關系。
具體解讀一: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襯托是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此兩種手法是表現手法中考查概率最大的兩種技巧。對比,強調的是二者的比較;襯托,強調的是突出主要事物。在中考試題中,無論是對比還是襯托,本質上都是一種藝術表達技巧。既然是技巧,就一定是為中心內容服務的。
具體解讀二:象征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具體形象,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由于象征需要借助某種具體的形象,因此,就會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
具體解讀三:詳略得當是指應當詳細和應當簡略的地方都處理得很妥當。詳略得當是一種謀篇布局的能力,與文章的中心或主題相關的就詳寫,反之就略寫。
具體解讀四:欲揚先抑是一種描寫技巧。為了表現一個人物或事物,在前面的文字中表現對人物的不滿,而后由于某個節點轉變態度,這種轉變自然就會讓情節有波瀾。“抑”的目的是為了“揚”,前文鋪墊的內容也是為了后文的情節,因此就有了“為后文做鋪墊”的作用。
具體解讀五:伏筆是前段文字為后段文章埋下線索。伏筆作為一種技巧,也是為中心服務的,所以“突出”的效果肯定是有的。由于伏筆有“前伏后應”的效果,從情節的角度講會讓情節更精致嚴密,而在行文的過程中,前“伏”的部分是未解惑的內容,就會有設置懸念的效果,從而吸引讀者興趣。當然,后“應”的文章內容由于有前“伏”的緣故,自然也就使行文不突兀了。
除此之外,還有照應、懸念、褒詞貶用、卒章顯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這些技巧都是中考常考技巧。這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托物言志”,此技巧在答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物”和“志”這兩個方面,務必答出“物”和“志”所指代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