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競

早春的風,帶著幾分寒意,人們出門時小心地扎緊領口,免得冷風刺激肌膚冰冷生疼。縮脖聳肩地匆匆走著,忽然在小區圍墻邊發現了一叢嫩黃的“瀑布”,定睛一看,正是熟悉的迎春,在依舊冷冽的風中,嫩黃的花朵一簇簇蓬勃開放,輕輕搖曳,仿佛報告著春的訊息。看到迎春花,心里便喜悅起來,明白無誤地知道春已降臨人間,此刻的寒冷已是“強弩之末”,無需畏懼。
念小學時,有天下午班級安排了“課外活動”,班主任心血來潮,帶著大家排著隊一起走向公園。因為是“臨時踏青”,同學們格外興奮,一路嘰嘰喳喳。跨進公園,聲音反而低下來,大家探頭探腦,卻未見桃紅李白、杏樹吐芳。原來我們來早了,花兒還未開放。老師忽然驚喜地叫起來:“同學們,快來看呢!”
年輕的老師,指著假山旁懸垂著的細細枝條,滿臉欣喜。我們看見這金黃的花朵,疏疏朗朗地綻放在枝條上,猶如少女發絲垂地,花朵鑲嵌其間。班主任歡欣地告訴大家:“這是迎春花。”湊近了看,迎春褐色的枝條中泛著一點綠意,花苞如同枝上悄悄鼓脹的一個美夢,春風行經此處,受到盛情款待,便挽了個疙瘩,發一個小小花苞,淡黃之中潤著紅暈。而盛開的迎春花,有六片花瓣,簇擁中間細細的花蕊,如同圍攏成一個金黃的太陽,明亮著早春的天。
老師暗自松了一口氣,她將我們從校園帶到公園,就是為了讓大家親眼見識春天,倘若一朵花都未見到,學生豈不失望于春之姍姍來遲?幸好有不畏春寒的迎春花,解了老師的圍。老師語調活潑地告訴大家:“迎春花見土生根,適應性很強,即使在陡峭的山崖,或者干旱的荒灘,都能很好地生長,無論在何處,它努力向陽而生,迎著冷風開放,以嫩黃的顏色裝點枯寒的大地,給人間帶來春的希望。”
老師對于迎春花的描述,許多年過去了,依舊深深印刻在我心底,在我情緒低落、沮喪失意時,我都會想起那個遙遠的下午,我們唱著歌排著隊走向公園,以為只會獲得大地依舊枯索的失望,一叢懸垂的迎春花,卻帶給了我關于春天,最明媚堅韌的希望。
本欄插圖 趙 芳
本欄責任編輯 張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