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陽 鄧家鮮
【摘 要】 本文以楊初春快速作文教學法理論為例,探討議論文寫作策略主要是:明確問題——精準聚焦;解決問題——寫作有法;靈活運用——但無定法;實際運用——貴在得法。
【關鍵詞】 楊初春;快速作文教學法;議論文;寫作策略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言語表現與存在的重要途徑,更是個人文學綜合素養的反映。議論文作為在當今社會應用最廣泛的作文文體要將其寫好卻并非易事,下文將主要結合楊初春快速作文教學法探微議論文的寫作策略。
一、明確問題——精準聚焦
議論文是一種以深究本質、提出看法、闡述事理、論證觀點、發表意見為主要內容的具有嚴謹思維邏輯的文體。它在當代的應用甚是廣泛,語文學習、工作報告、生活交談等處處都有議論文或者議論性思維的涉及,但是要寫好一篇議論文卻并非易事,這與學生從小到大所接觸到的作文命題有著莫大的關系:“我們的命題基本上是感性的,要求講感性故事,要求貼近同學的經驗?!盵1]種命題趨勢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也正是因為這些條條框框的限制,導致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普遍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立意不準確。當前的議論文寫作以材料作文為主,給定一段材料讓學生根據對材料的理解,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遇到這種題目時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去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并確定中心論點。如果一篇文章一開始的立意就錯誤就會導致寫作者為了提高文章論說系統的說服力而自圓其說。[2]有些詭辯,有些錯誤的觀點,也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第二,邏輯不清晰。寫作當中出現邏輯紊亂的問題既包括文章整體的思維邏輯結構紊亂也包括段落與段落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銜接邏輯紊亂。一般來說論述所包括的要素有四點:現象(問題)、原因、影響、對策,并且按照這種順序進行排列也是一種常見的由淺入深的寫法,而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時會出現順序顛倒或者東拉西扯甚至轉移話題的情況,導致文章結構散亂沒有邏輯。
第三,論證不充分。潘新和先生曾一針見血的指出當下議論文“具體分析的欠缺:說理的貧乏?!盵3]學生在論證部分的問題主要就表現為兩個方面:論證依據單一、論證方法不科學。在論證時學生容易通篇講道理、講空話,出現有理無例或者理例不一的情況,不能熟練使用多種論證方法,導致最后寫出來的文章假大空無法令人信服。
二、解決問題——寫作有法
楊初春先生現為全國特級教師,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快速作文研究中心主任,于1995年被國家人事部和國家教委授予人民教師獎章,2000年10月榮獲國家紫金花教育科研成果獎,2001年被評為全國100個有特殊貢獻的政協委員,被譽為“中國快速作文教學之父”。[4]他在議論文寫作方面獨創了以下兩種方法:
1、尋根究底法
何為尋根究底法?楊初春先生提出尋根究底法本質上是一種縱向深入追求事物本質的基本構思方法。所謂尋根究底即是從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發,縱向切入,通過自問自答以求本質。即“寫議論文通過審題確定中心論點后,針對中心論點提問,提一個問題,回答一個問題,再提一個問題,再回答一個問題。又提出一個問題,又回答一個問題。問題提完了,回答完了,文章就寫完了。每提一個問題,回答一個問題就是一段。一般來說提三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5]但運用尋根究底法也有兩個注意點:第一,提問針對的是中心論點而非標題。第二,不是每次都要提三個問題,要根據自身的能力和題目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以談“好高騖遠”這個命題作文為例,寫作時要先審題確定中心論點,再針對中心論點提問并回答。運用尋根究底法寫作,可以提三個問題“好高騖遠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好高騖遠?要怎么樣做來避免好高騖遠?”并作出回答,或者只抓住其中一個問題來進行深層次闡述。這樣的方法通俗易懂,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議論文的入門寫作方法,至少寫出來的文章會像議論文,所以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提問時,問題必須要是有層次、有條理的,不能是漫無邊際的隨便性提問。
2、平面抽象法
如果說尋根究底法是幫助學生理清議論文寫作基本結構的基礎,那么平面抽象法就是幫助學生升華文章邏輯的階梯。楊初春先生認為“平面抽象法”就是一種幫助寫作者迅速找到道理的議論文構思方法。先把要講的道理分條抽象出來,文章的結構層次也就基本上安排就緒了,接著在每個平面使用同一個標準抽象道理即可。[6]如以“正確對待挫折”這個作文題為例,文章的論點已經給出來了,因此,審題立意并不難,難就難在闡述到底該怎樣正確對待挫折。根據平面抽象法的概念,可以抽象出來以下三種不同的論證結構:第一種①接受;②反思;③克服。第二種:①不灰心;②不氣餒;③不放棄。第三種:①分析原因;②吸取經驗;③避免再犯。這三種不同的論證結構分別是從立場、態度和行動這三個不同的平面抽象出來的。如果再變換視角還可以抽象出不同的論證結構,但是無論怎樣變換,每次抽象的道理都是在同一標準和平面進行的。通俗易懂的講就是需要找準一個維度來構成深層次的結構論證,但是每一個維度也可以再次進行細分,這樣寫作的思維背景才具有相對穩定性,思維活動才具有明確的條理性、深刻性和方向性,于是便提高了構思速度。
三、靈活運用——但無定法
楊初春先生曾不止一次提出作文教學教給學生的應該是寫作思維學,其目的是要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和發散思維,而不是用固化的方法去限制學生的寫作能力上限,這與新課標的理念也不謀而合。他提出的所有關于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并不是議論文的成篇公式,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快速發散思維構思文章,提高學生的議論文成文速度,快速寫出具有邏輯的議論文。
基于楊初春先生的快速作文法體系,針對給材料作文當中的議論文寫作思路,可以用一句歌訣進行概括:理材料,找關系;選角度,確立意;分點說,事實論。
第一步是理材料,找關系。材料只是我們尋找文章立意的一個工具,所以必得先理清材料當中出現的有聯系的關鍵點,這個聯系的關鍵點點既可能遞進的,可能是共存的,也有可能是矛盾的,又或者是幾種關系都有。但無論如何,絕對能是互相孤立的,只要我們能找到材料當中的這個關鍵點,那么文章的立意也就能順勢出來了。以2019年天津高考卷所給定的材料為例:“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個個人的本分——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黃大年。”[7]材料給了三句名言警句,那么這三句話之間的聯系是什么?很明顯都是圍繞著“愛國”這個話題來展開的,那么“愛國”便是我們在第一步要找的關鍵點即為中心論點。
第二步,選角度,確立意。確定了中心論點后,接下來便是要確定自己所要論述這個論點的角度。以楊初春先生的尋根究底法為指導,就是需要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中選取自己的論述角度,是要著重論述“什么是愛國”?還是“為什么要愛國”或是“怎樣去愛國”又或者選取其中兩個或三個問題論述。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很少會單獨選取“是什么”作為立意角度,因為這樣的文章很容易寫成抒情散文或者科普文。但是無論選取哪一個角度,“為什么”和“怎么辦”這兩個問題都應該有所涉及,只是將重點放在哪一問題進行論述而已。因為只有“為什么”的文章容易顯得空洞,而只有“怎么樣”的文章又容易沒有高度。
第三步,分點說,事實論。在文章中心論點和立意都確定后文章的結構也就基本敲定了。接下來就是運用楊初春先生所提出的平面抽象法將分論點確定好,將其放在論述的每一段開頭起到總領的作用,再運用多種論證方法進行論證即可。
四、實際運用——貴在得法
以當下運用最廣泛的給材料寫議論文為例,結合楊老師的議論文教學理念其具體操作方法可以概括為:引、點、論、結?!耙笔且鲈牧献鳛槲恼麻_頭,但是注意引述的材料一定要是有所選擇的、有針對性的、簡短的,切忌照抄原材料,敘述過多而喧賓奪主。“點”是確定中心論點,在對所引用材料分析的基礎上提煉出中心論點進行立意,確定好文章的結構以及分論點。“論”是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聯系實際進行論證,這里的“實際”就是論據,它所涉及的范圍應該要廣,可以是社會事實、天文地理、名言警句等,但也不可以隨意羅列,論據的面不但要廣而且要能扣住自己的論點進行論述。“結”是作結論,對全文進行小結,可以是照應式的也可以是展望式或者勸勉式的,無論哪一種都要注意語言凝練,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楊初春先生獨創的快速作文教學法,成功經過了包括錢夢龍、魏書生等大量名師的檢驗,其基本精神已寫進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并為新語文課程標準所吸收和融和。他在議論文寫作提出的這兩種構思方法通俗易懂,有利于寫作者快速掌握議論文寫作策略,值得推崇。
【注 釋】
[1] 孫紹振.議論文寫作:尋找黑天鶴[J].語文建設,2011(09).
[2] 潘新和.議論文“三要素”的重構[J].語文建設,2012(11).
[3] 潘新和.試論議論文“三要素”之弊害[J].語文建設,2012(01).
[4] 李曉峰,王志華.快速作文之父[N].湖南教育報,1995-09-09.
[5][6] 楊初春.實用快速作文法[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50.67
[7] 高考網整理.天津卷[EB/OL].http://www.gaokao.com/e/20190420/5cba8e6740e3a.shtml.2019-12-09.
【作者簡介】
黃東陽(1995—)男,湖南邵陽人,大理大學2019級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文教學.
鄧家鮮(1965—)女,云南大理人,大理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本文指導教師,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