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姍姍
[摘要]新聞與文學的真實性有著一定的區別。本文就二者的真實性和堅持新聞真實性的意義予以闡述。
[關鍵詞]新聞;文學;區別;意義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聞報道充斥網絡空間。網絡新聞是否具有可信度一直是大眾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通過分析新聞與文學真實性的區別,有利于傳播者更好地傳播新聞事實,讓接收者更好地了解國家大事。筆者從新聞和文學真實性的內涵、二者的區別和堅持新聞真實性的意義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新聞真實性的內涵
1.事件完全真實。新聞的第一要義是真實,新聞工作者在對新聞事件進行整理、歸納和報道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隨意歪曲事實、捏造情節,也不能以偏概全。而且在報道過程中,新聞的每一處細節都必須支持總體,便于受眾能夠通過個體掌握整個事件的全貌。
2.能夠揭示事件本質。語言具有極大的藝術魅力,在新聞報道中也是如此。作為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將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整理后轉述給民眾,更多的是要通過對事實進行剖析以還原真相,讓民眾了解事件本質。這就導致新聞報道的形式分為三種:只揭示事實的報道、只揭示本質的報道和評述性報道。其中,只揭示事實的報道是一種動態報道,也就是即時報道,播報者只需要對發生的事件完整、簡潔播報。揭示本質的報道和評述性報道是指新聞工作者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通過對典型事件的報道揭示事件內在本質。
二、文學真實性的內涵
對文學的內涵進行仔細分析會發現,它分為兩個層次:
一個是創作者所經歷的生活情境是現實存在的。創作者生活在現實社會里,感受著平凡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閱盡人間百態。我們平常人所經歷的生活,創作者也在經歷,只是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一個是藝術本身就具有真實性,創作者根據生活經驗創造某種藝術形象,該種藝術形象反映了社會現實和某些規律。魯迅先生在《祝?!防锼茉斓南榱稚┻@個藝術形象,較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封建禮教對人的精神和肉體的迫害與摧殘,以及底層人民的愚昧無知、不知反抗。
魯迅筆下的人物就來源于當時他所處的社會,他因為看盡了人間冷暖,才會有感而發,提筆寫下《祝?!?。相比實際生活來說,藝術形象比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更典型、更有代表性。從這個層面來講,文學作品里的藝術形象也是真實的。
三、新聞與文學二者真實性的區別
1.描述對象不同。新聞的真實性不同于文學,它要求事件符合事實,要進行客觀公正的描述,轉述也必須符合事實,即一系列過程都必須是可信的,不容捏造的。而文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思想上和藝術上,也就是說,創作者的生活經驗必須符合實際情況,但是允許其根據生活來塑造一些典型的幻想的情節。由生活經驗而產生的思想是真實的,有跡可尋的。創造的藝術形象所要表達的內容或者是所批判的東西也是有歷史事實基礎的。但是新聞必須要求所有東西都是真實的。從中可以看出,二者針對的對象有很大不同。新聞描述的對象是發生在現實世界里的客觀事實,該事實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在新聞工作者采寫、傳播過程中,不能隨意捏造或夸大事實,而且該事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倘若事實和客觀實際不符合,就代表此條新聞失實。而文學作品的對象主要是藝術形象,創作者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必須符合當今或從前社會的情況,不能隨意架空歷史。如果所創造的藝術形象與社會現實不符合,文學作品就不具有真實性。
2.層次結構和側重點不同。新聞真實性分為三個層次結構,一是事件要保證可信度,二是個體與總體一致,三是要揭示事件的本質。新聞報道揭示事件的本質是在事件完全符合實際和個體與總體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所做的提高,是深入挖掘背后的真相。一般來說只需要達到前兩個層次就可以。
文學真實性包括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其中后者來源于前者,二者相互依存,要保持文學作品的真實性,二者必不可少。
3.衡量標準不同。衡量新聞作品和文學作品的標準有著顯著的差別。衡量新聞是否具有真實性的標準是是否客觀實際,也就是說報道是對客觀事實的陳述,判斷報道是否真實,只能用客觀事實去衡量。而衡量文學作品是否具有真實性,關鍵在于文學創作者所創造的藝術形象是否符合社會生活,作品取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
四、堅持新聞真實性的重要意義
如今網絡高度發達,人們可以通過多種媒體接收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對媒體人而言,堅持新聞真實性顯得更為重要。
首先,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讓新聞具有高度的可信度。新聞最終是要傳播給民眾的,倘若它不具有真實性,那么民眾的生存和發展就得不到保障。況且現在民眾的辨別能力在不斷提高,他們拒絕虛假報道。
其次,新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輿論導向。只有新聞報道堅持實事求是,才能形成積極的輿論導向。
最后,新聞報道的是客觀事實,這些事實最終都會成為歷史,它們是時代留下的痕跡,只有堅持報道的真實性才能保證歷史被如實記錄。
五、結語
后真相時代特殊傳播語境的形成,使新聞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新聞報道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確保其真實性顯得更加重要。新聞工作者應該理解新聞與文學真實性的區別,堅決做到堅持實事求是,為促進社會穩定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