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的召開也就意味中國進入新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接近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這一關鍵時期需要新時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目標,在實現自身成長成才的同時,推動新時代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所以在這樣的形勢下新時代大學生人生目標教育自然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指引新時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目標的需要
新時代大學生是最富有朝氣的群體,基本上每一個新時代的大學生都對未來充滿了期望,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了向往,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舞臺上積極展現著自己的能力。盡管如此,仍有部分大學生對于人生目標的選擇存在困惑,人生目標選擇低層次化,個人主義、功利主義之風逐漸蔓延起來。指引新時代大學生在樹立科學的人生理想,必須加強大學生人生理想的教育,讓新時代大學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的把個人理想同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使自己的人生理想沿著中國道路前進,不偏離這條正確的軌道,幫助大學生在樹立科學的人生目標,防止被西方各種消極的人生追求所侵蝕。
新時代大學生人生目標教育能夠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精神層面的培育,通過中國精神包括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逐步去引導大學生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理想離不開打開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拘泥于形式,大膽的去發掘自身的潛力,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任何一個大學生的人生理想都不盡相同,但終歸而言要符合中國夢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多種表現的形式,因此新時代大學生人生目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給予大學生發展方向的指引,讓他們在中國精神的指導下向著科學的人生目標的方向邁進。這樣既符合了新時代大學生具備愛國主義精神,改革創新精神又符合他們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理想信念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所以新時代大學生人生目標的教育至關重要,對于新時代大學生人生理想的樹立有著基礎性的決定作用。
二、引導新時代大學生精神追求的客觀需要
加強人生目標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就是要新時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追求、職業追求和生活追求。只有這樣新時代大學生在精神層面才能得到更好的洗禮。
(一)加強人生價值目標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追求價值觀是對一事物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基本觀點,它指導我們進行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它包含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標準等內容。當前在大學生追求精神生活滿足過程中,在價值取向仁偏重金錢,追求生活安逸和享受,淡化理想信念,重個人利益輕國家集體利益。在價值判斷標準上,認為對自己有用的就是有價值的,人生價值的大小是由金錢多少決定的,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對社會缺乏的責任感,不敢對他人負責。精神生活中的這些問題歸根到底是人生價值目標教育的缺失。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強新時代大學生人生價值目標的教育尤為迫切,只有加強人生目標教育,使新時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標準。才能引導新時代大學生的價值追求。
(二)加強人生目標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追求。在新時代學生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過程中,職業理想是人們對未來職業的向往和追求,它是大學生精神追求重要內容。當前大學生在追求精神生活滿足過程中有一種現象,就是盡管他們每天都在學習知識,但是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卻很少進行關注,他們既沒有職業意識,也不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更缺少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結果大學一畢業就等于失業,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加強職業目標教育,引導他們的職業追求,使他們形成職業理想。
(三)加強人生目標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追求。生活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要求我們思考什么樣的生活是有意義的,可以指導我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生活理想同樣是新時代學生精神追求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部分大學生沒有生活理想的現象十分突出,他們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學習上沒有目標,天天沉溺于網吧電腦游戲等虛擬世界,在人際交往中以個人為中心,交往的對象十分隨意,在對待愛情上只追求曾經擁有,不敢承擔責任。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加強人生目標教育,使其形成正確的生活理想,才能使新時代大學生精神追求走上良陛運行的軌道。
三、培養新時代大學生自信心的現實要求
(一)指導和幫助學生設定自己的生活目標。自信心程度低,往往容易被別人影響,盲目追隨,把別人的生活標準變成自己的生活標準,所以高校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指導學生從實際情況出發設計自己的生活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進程中不斷教會學生如何關愛他人,怎樣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何做到與他人和諧相處,怎樣過上健康高雅的生活。
(二)強化人生職業目標教育,樹立積極的正確的擇業觀。由于部分高校和水平較高的大學存在一定差距,使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缺乏信心,在擇業時畏首畏尾,害怕進入市場和應聘失敗。針對大學生這一狀況,教師應不斷強化職業目標教育,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通過職業規劃盡快使學生認清自己所學的專業,養成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激發出內在的動力和潛能。此外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賞識,真誠地相信他們。只有學生樹立了人生目標,明確今后奮斗的方向,才能有意識地去鍛煉自我、塑造自我,找回自信。
(三)在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上要正確的認識人生價值,同時也要正確認識高等教育的價值。認識到高等教育是社會不可能少的,也是大有可為的,從而堅定自己的選擇,大學生要圍繞怎樣渡過眼前快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譜寫人生的華美篇章進行積極的思考。要懂得人生價值的大小在于對社會的奉獻,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集體及社會的關系,明確價值選擇,轉化為苦練內功提升自我的動力,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力量。
四、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改進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須加強人生目標教育,人生目標是由價值目標、職業目標、生活目標等內容組成的,因此對大學生實施人生目標教育主要就是要加強人生價值目標教育、人生職業目標教育、人生生活目標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人生價值目標教育。價值目標是人們思考、確定并追求的對人生具有重要意義的目標,是人生價值觀的核心。大學生的價值目標即貫穿于他們一切行為和活動中具有動因作用的最終目的,它是包含價值取向、價值實現方式和價值判斷標準在內的統一體,支配著人學生解決為什么活著以及怎樣活著更有意義等人生根本問題。當前大學生價值取向整體正確,但也存在功利實用和個人本位等不足方面,客觀上要求我們加強以集體主義為根本導向的價值觀教育,樹立社會本位和奉獻的價值觀,具體地說應該引導高大學生在共同理想和個體價值目標的結合上確立自己的價值目標取向,確立全面進步合理的價值判斷標準和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職業目標教育。職業目標是一個人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特點所確定的對于未來職業的向往和追求。職業目標教育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目標的過程。當前大學生在對職業目標的選擇上不是合理,職業期望值偏高,職場競爭力偏弱,進取型職業目標比重偏低等問題客觀上要求我們對大學生加強職業目標教育,使其在以后的職業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期望值,引導其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擇業觀,學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目標設計,了解職業政策與職業法規。
(三)加強大學生生活目標教育。生活目標就是人在社會過程中形成的關于如何使生活過得有意義、有價值而追求的理想狀態。大學生生活目標教育,就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方式指導大學生過上又價值有意義生活的過程。有沒有生活目標是關系一個人一輩子是否過得幸福的大事,生活目標的內容十分豐富,大至婚姻家庭愛情交友,小至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在這些內容當中人際關系的狀況和對愛情婚姻的態度具有決定作用,影響著其它方面。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加強以人際交往、愛情生活等為主要內容提要的生活目標教育,使其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形成極積向上的人生態度,過上有意義而有尊嚴的生活。
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一) “青年的價值去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可以看出對于大學生人生目標教育對青年成長的重要性,經過新時代人生理想的教育能不斷完善新時代大學生自身的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并不是人們固有的,而是經過后天的教育以及生活的環境綜合影響之下確立的,是思想和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新時代大學生對于社會上一些固有存在的那些思維方式和與人相處交流的方式并不是特別了解,在樹立人生目標方面存在更多的困惑,這就需要人生目標的教育去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走在正確的軌道之上,更好的成長成才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助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新時代大學生人生目標教育主要是以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作為主要教育內容的,目的是讓新時代每一位大學生都能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奮斗終身。在當今時代,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階段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個堅定的目標指引下,大學生人生目標的方向就不會出現偏差。新時代大學生將會是未來社會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擔終將會落在他們身上,只有對其進行人生目標教育,使得新時代大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透徹的認識和理解,保證新時代大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三)新時代大學生人生目標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重要的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來了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分別是在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在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0年后的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看似遙遠,未來這三十年新時代大學生將會擔負起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建設,是這一奮斗目標的中堅力量,所以不僅要對新時代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還要對其人生目標進行教育,使大學生擁有強大的精神世界,面對各種文化的沖擊的時候才能保持良好的自身發展的方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程中,面對各國日新月異的技術的發展需要新時代大學生有著過硬的技術本領,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式更需要新時代大學生具備正確的人生目標,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六、結語
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對于意識形態的工作一直沒有松懈,主抓意識形態主動和主導權,國家意識形態的話語權。針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來一系列的要求,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的共同理想目標。只有這樣新時代大學生才能在多元文化沖擊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于個人來說促進成長成才,于國家來說則是確保沿著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新時代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發展和建設的生力軍,其人生目標的正確樹立不僅關乎到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也關乎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新時代下大學生人身目標的樹立既有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文章主要是通過三個方面對新時代大學生進行人生目標教育的必要性進行了論述,由于學者水平有限,還需要不斷完善該課題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建軍.習近平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惑功能的全面闡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0).
[2] 李輝.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與功能研究進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
[3] 習近平.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N].人民日報,2016-07-18(09).
[4] 習近平.堅定共產主義遠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1).
[5] 韓金亭.中國夢視域下的大學生[D].云南師范大學,2015.
[6] 吳冰.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勵志教育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4.
基金項目:文章為河北大學研究生創新資助項目:《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人生目標研究—以駐保高校為例》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bu2019ss003。
作者簡介:向哲(1992.06- ),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