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憲
摘 要:HSE管理體系是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套管理系統。為了能深層次對企業的發展做出建議,本文主要通過從HSE的實際運營的管理中做出研究與分析,積極為企業運行HSE中出現的管理問題設立對策以及解決方案。
關鍵詞:HSE管理體系;企業生產;解決對策;實際運行
當下HSE的管理體系已經成為一些大型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HSE管理體系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發展,幫助企業維護生產的秩序,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因此對HSE的管理研究對企業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 概述HSE管理體系的情況
在長期的實際環境中,在對HSE管理體系的審核過程中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一些意識形態上。
一是對于導致危險的因素認識太過片面,對于風險的評估不準確。部分企業目光短淺,僅僅只站在現有運行裝置和作業操作上開展對危險因素的排查工作。并沒有從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建立實時的追蹤動態,和對具有長久性的危險因素的預判不準確,以及出現了與風險評價結果和HSE管理體系要求不相符的現象[1]。
二是危害因素辨識和風險評估工作中主要還缺乏有效的針對性。另外還存在的問題就是對于風險評估的管理工作過于片面化,工作沒有深度,只停留在表面,擅長做形式主義的工作。
三是在生產的過程管理過于松懈,對于生產的管理不規范。另外就是部分企業缺乏成體系的管理體制。大部分的企業都在企業的生產設備上的管理有所缺陷,比如特種設備手續不夠完善,新投入使用的特種設備登記不全面等問題都存在。
四是對作業許可管理的不統一,現場管理的程序不規范。對職工的資格審查不嚴謹,使得無證人員能夠進入企業從事生產的工作,還有手續辦理的經手人沒有到現場對工作進行核查就開具相關的證明手續,這是對工作進行的不負責,不徹底。另外,作業監護人簽字的不及時以及作業現場沒有根據相關的規定進行氣體的排放與測試等問題[2]。
五是應急預案的設立不夠完備,由此導致的應急演練不夠專業,沒能達到演練的預期目標。部分基層單位的應急預案完全就是應付差事,對應急預案不進行審批,應急演練過于形式化,還不能對演練的過程進行實時的追蹤,以及對效果達不到客觀評價的原則。對應急預案的看法有誤,更甚至不能得到對應急演練的及時反饋,更不能對應急預案進行及時的調整與完善。
六是對承包商的管理不到位,對待現場實施的管控不合格。甚至部分企業沒有將承包商的安全管理納入企業HSE管理體系中,也沒有進行統一的管理。對承包商的認定資格的條件過于空泛。
2 思想和意識方面存在的不足
2.1 領導沒有在HSE的管理體系中凸顯自己的作用。
領導因為處在企業決策層的位置,因此,很少在基層的工作中能夠看到領導的身影。領導的存在不僅僅是對于企業發展或者上層建筑上有作用,他的存在對于生產的基層員工工作還有一定的安慰作用,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生產的激勵制度。領導在HSE的管理體系中切實要負起自己的責任。積極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對其下屬單位責任劃分要明確。為提高HSE的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大力推薦企業的基層員工參與到HSE管理體系的完善工作中。提倡員工對事故積極進行處理上報,開辦更多的HSE的活動,倡導員工參加到活動中去。制定積極有效的激勵政策,對人才進行公平的選拔,根據人才的特點對其進行合適的崗位分析,促使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對于專業人士來說,領導對于HSE的管理在意識上有所欠缺,對待上級文件精神的傳達不夠了解,導致自我參與不夠。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3]。
2.2 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
時代在發展,經濟也在穩步前進,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但是HSE的管理體系的理念卻沒有跟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這就導致了HSE管理體系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在實行HSE的管理上有所掣肘。一些傳統觀念的出現也阻撓著HSE管理體系發生作用。認為HSE就是安全部門的事情,這個觀念對HSE管理體系發揮作用有著阻礙的功能。追根究底就是企業對于HSE管理體系的宣傳力度不夠。因此,我們要加深員工對于HSE管理體系的認識就必須向員工講解相關的認識,轉變員工對HSE的認知,提升員工對HSE的重視,促進企業生產的安全性[4]。
2.3 全員參與的機制尚未形成。
在具體的工作環境中員工的狀態就是影響企業生產的重要因素。員工在生產中對自身的安全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對自身安全負責的意識。領導要做好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工作,讓員工清楚認識到自身安全與企業生產安全之間的直接關系。
2.4 對員工進行具體的安全教育培訓
首先就要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糾正員工在工作中不好的操作習慣。改變員工對待正確的,科學的操作習慣不屑一顧觀念。這樣的習慣不單是對企業生產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個人生命健康的不負責。在問題的出現與發生時保持著一種中立的心態,秉承著一種老好人的思想,遵循著誰都不得罪的處事原則嚴重妨礙了HSE管理體系的運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企業HSE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3 對策
3.1 對企業領導力量薄弱的對策分析
3.1.1 加強企業領導的HSE的意識
在HSE管理體系建立之初,企業的領導部門都能夠對此耗盡心力與物力。但是在管理體系建成之后后續的工作力度跟不上。因此就對HSE管理體系的發展有了松懈的態度。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就要加強領導對HSE的重視程度,努力激發領導對于體系建成后的實行工作的重視,為HSE管理體系的長期發展提供支撐力量。
3.1.2 設立專門的機構,專人對此項目負責
在管理的體制上由專人的以及專門的組織單位進行負責是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生產的效率的。
3.1.3 增強人員的流動性,集思廣益發展企業
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具備一定的流動性才能促使企業的管理理念更加的先進,符合企業發展的規律。當人員流動有助于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新鮮的計策。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因此廣泛接納人民群眾的意見,積極促進企業的發展。
3.2 將體系的管理納入運行的總體計劃
①在進行工作時,前期要對計劃有所安排。計劃要全面且嚴謹。將對管理工作計劃納入到安全計劃中;②將生產的各個部門相聯系起來,通過多種手段比如評價,策劃,計劃等手段進行統一的管理;③加強直接管理與代行管理的職責。按照原定計劃對管理體系進行檢查,確保HSE管理體系的運營正常進行。層層強調運行工作的力度,不可以超負荷工作,以免過早對生產設備造成了磨損。
3.3 積極促進體系管理與實際相結合
①廣泛收集相關的資料,進一步對文件內容進行核查與校驗;②提升全員的安全意識以及對管理系統的認識,轉變員工傳統的,落后的意識。真正促進企業管理的系統化,文件化與規范化的科學管理理念。
3.4 對管理體系中風險評價工作的建議
①依照相關法律的有關要求,對需要評價的項目從客觀的實際出發,確保評價的客觀性;②對員工的培訓,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在培養方案設定時就要考慮到員工的崗位的專業性,培養全員科學評價的理念。使工作人員掌握評價工作的技巧。在此評價的基礎之上,評價的內容才會有廣泛度與科學客觀性,這就增強了科學評價的信服度。
3.5 加強作業指導書和作業計劃的針對性
在這方面,行業有著兩書一表的編制要求,要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認真編撰與修改兩書一表,使兩書一表的完善能夠配合實際的工作的開展。
4 結束語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HSE管理體系的建立都是對企業生產有有效的督促,并且這種管理的模式得到了大家廣泛的認同。在對HSE的實際操作中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進行支撐還要有實際的操作經驗,要對HSE管理體系的引進有一個適配性的改變,讓HSE的管理體系更加的本土化,從而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孫聯昌,艾志剛,余志.HSE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石油工業技術監督,2017(04):57-60.
[2]韓圣霖,南海,鮑傳強,etal.論HSE管理體系在石化企業中的有效運行[J].化工管理,2017,000(013):106-107.
[3]孟赫男.論HSE管理體系運行問題與對策[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8(09):198.
[4]耿文偉.HSE管理體系運行初期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000(033):91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