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靖雅
摘 要 主題教學是地理學科落實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一種可行方式。文章以“熱力環流”為例,從研讀課標要求,確定學習的主 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習的方向、開展合作探究,構建學習的方式、拓展遷移驗證,升華學習的思維等方面闡明主題教 學的實施模式。
關 鍵 詞 地理核心素養;主題教學;熱力環流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過于強調 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和掌握,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 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成了被 動地接受、記憶知識的過程,學生在作業、考試中遇到 問題只會再現其習得的知識。這種傳統的學習模式 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其在實際問題中進行有 效地知識遷移,也就談不上落實地理核心素養的 培養。
主題教學是以學生知識背景為基礎,引導學生針 對某一主題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原理和討論的問題進 行深度探討,將學科相關知識整合在主題所形成的脈 絡與情境下,使學習者獲得綜合、系統的知識、能力和 態度,最終聚焦到家國情懷和完整人格培育。[1]主題 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模式,將學習過程中的發現問 題、探究問題等認知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突顯出來,強 調了學習過程的完整性。開展主題教學,創設貼近學 生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由問題情境引出有思考性的、 可爭辯的話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通過自 主合作探究、交流傾聽反思、最后完善認知,在知識建 構和遷移過程中,學生的區域認知得到加強,綜合思 維得到發展,人地協調觀得到培養,地理實踐力得到 落實。筆者以“熱力環流”為例,具體說明主題教學的 實踐研究。
一、研讀課標要求,確定學習的主題
主題的選擇決定教學設計的方向和內容,因此主 題的確定要以課標的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認知水平 為基礎,以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提升為目的,綜合 考慮本節課所涉及的學習內容、學習活動以及學習模 式等,將它們整合到一個特定的綜合情境的主題之 下,形成主題教學。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 新課標)對熱力環流的要求為:運用示意圖,說明熱力 環流原理,并解釋相關現象。本條課標強調對大氣基 本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落腳點是學生能否知道這些知 識在生產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如何運用。[2]根據新課 標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基本知識,確定以“風”為主題, 設置“風的形成”與“小尺度下不同區域間的風向”兩 組小主題探究活動,完成熱力環流原理以及海陸風、 山谷風、城市風的學習,并能運用該原理解釋生產生 活中的某些現象。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習的方向 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識多為結論性語言,做了“去 情境化”的處理,呈現的是模型認知,強調了“普遍規 律”,而省略了特殊性。在實際學習或生活中,卻往往 要求學生用“普遍規律”去解決生活中復雜的特殊性 問題。教師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前提,創設有效 的問題情境,利用“問題”整合相關學習內容,將現實 生活中復雜的地理事象引入課堂,讓書本知識情景 化,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基于情境去發現問題、探究問 題和解決問題,提高現場學習力。
以熱力環流為例,圍繞主題“風”,創設柯南斷案 的問題情境:
某郊區度假村發生一起縱火案。柯南讓三位嫌 疑人說出案發當晚上11點左右他們各自在做什么,三個人回答如下:
嫌犯A:我一個人在海邊散步,哦對了,我的帽子 還被風吹到了海里;
嫌犯B:我加完班從市區回家,在路上,我才聞到 了火燒的煙味;
嫌犯C:我在半山腰的旅館陽臺上,看山下的風 景,涼風迎面吹來,非常舒服。
柯南思考之后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說了謊,說 謊的人就是真兇。
今天大家也當一回偵探,試著推斷一下究竟誰是 真兇。
從創設的問題情境上看,無論是柯南斷案的場景 設計,還是三個嫌疑犯的供詞都十分“生活化”,沒有 “專業術語”,既貼近學生生活情境,又隱含內在的學 科邏輯;既引出本節主題“風”,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開展合作探究,構建學習的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解惑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中心 環節,是整堂課的靈魂所在。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 出探究話題,設置活動引導學生感知、發現、探究地理 事象,構建問題探究為中心的學習模式。通過獨立思 考、小組合作、組間交流討論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地 理事象的探究活動中,在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不僅 可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地理實際 問題以及合理表達自己想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 且同學之間分享的“錯誤”都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 或缺的學習資源,學生在對個體錯誤進行糾正的過程 中思維受到啟發,認知得到提升,地理核心素養得到 培養和提高。
在引出主題“風”后,設置兩組小主題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風的形成
復習氣壓的概念 :單位面積上的空氣柱的 壓強。
通過兩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解讀和提取信息的 能力,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落實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同 時也構建了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突出了生生互 動、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
四、拓展遷移驗證,升華學習的思維 建構主義認為,在真實情境中、基于學生原有的 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 ,有利于提高學習效 率,掌握方法、發展能力。[3]在學生實現知識初步建構 后,教師可以將問題拓展,通過不斷變換案例情境,設 計不同“真實情境”下的實際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 生探究,讓學生從復雜多樣的案例中抓住核心知識, 把原理學透,將知識內化,讓思維升華,實現舉一反 三、學以致用的目標(見圖5)。
模擬實際生活情境:某城市政府要改善大氣質 量,還人民一片藍天,需要建造一個工業衛星城和一 個森林公園。請根據“該城市熱島形成的熱力環流示 意圖”,選擇你覺得適合布局工業衛星城和森林公園 的地方,并說明理由。
根據城市風的形成原理,通過變換案例情境,設 置合理布局工業衛星城和森林公園的活動,讓學生運 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地理問 題,實現知識的遷移,提升地理實踐力,培養人地協調 觀,形成科學的環境觀和發展觀。
主題教學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學習課堂,突 顯了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突出了師生互動、生 生互動的學習過程。通過主題教學,讓學生在“真實、 復雜”的情境中,接受真實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發現 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并根據在學習過程中 形成的地理核心素養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 生成為終身學習者,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總目標。
參考文獻:
[1]程菊,徐志梅,舒建秋.從主題教學走向地理核心素養 培育研究[J].地理教育,2016(2):4-6 .
[2]韋志榕,朱翔 .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 年版)解
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 .
[3]葉回玉 . 培養高三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主題教學探析
[J]. 地理教學,2016 (24) :35-39.
(責任編輯:曾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