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瓊,李在留
(廣西大學 林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桂林市位于南嶺山系的西南處,是典型的巖溶地貌,地形兩側高,中間低,以峰林平原為主,南溪山公園位于桂林市南邊,自古以來就稱為桂林的“南大門”。因山腳下有南溪縈繞,故名南溪山,占地22 hm2。其三冬少雪,四季常花,年平均氣溫接近19.1 ℃。7、8兩月最熱,平均氣溫為28 ℃左右,1、2兩月最冷,平均氣溫為9 ℃左右,最低氣溫偶爾降到0 ℃以下,年平均降水日數166 d,連續降水最長日數30 d,年平均降雨量1887.6 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6%[1]。
通過調查法對南溪山公園進行植物資源調查,然后通過查閱相關工具書進行鑒定,按照植物分類系統對植物進行分類和統計分析[2,3]。調查結果得出桂林南溪山公園中:園林植物總共174種,隸屬85科145種,其中數量較多的科有桑科8種,百合科11種,薔薇科8種,禾本科7種,棕櫚科6種,天南星科6種;較多的屬有榕屬8種,李屬3種,簕竹屬4種。喬木67種,灌木49種,草本51種,藤本7種。喬木∶灌木∶草本∶藤本=67∶49∶51∶7(表1)。桂林南溪山公園中有常綠植物148種,落葉植物26種(表2)。桂林南溪山公園有色植物28種,綠色植物146種(表3)。

表1 桂林市南溪山公園園林植物的生活型組成

表2 桂林市南溪山公園園林植物組成

表3 桂林市南溪山公園葉色組成
南溪山公園內選用的植物多為熱帶樹種及亞熱帶樹種,采用常綠樹與落葉樹,喬木和灌木,木本與草花相互搭配。園內基調樹種主要包括桂花(Osmanthusfragrans)、小葉榕(FicusconcinnaMiq.)、櫻花(Cerasusyedoensis)、銀杏(GinkgobilobaL)以及冬青(IlexchinensisSims.)、香樟(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蒲葵(Livistonachinensis.)、散尾葵(Dypsislutescens.)等常綠植物。
景觀如果采用多層次的復合結構, 喬、灌、地被、草花進行巧妙的結合,可以將植物豐景觀效果大大提高,同時又能增加環境的綠量[4]。成片的銀杏、榕樹類桂花林下配植著紅楓(AcerpalmatumThunbf.)、紅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蘇鐵(CycasrevolutaThunb.)、黃素梅、杜鵑(RhododendronsimsiiPlanch.)等灌木, 草本地被層配置沿階草(Ophiopogonbodinieri.)、冷水花(Pileanotata.)、馬尼拉草(Zoysiamatrella.)等,多層次的植物景觀不僅提高了林象的透視率 , 創造了優美的林冠線和自然的林緣線 , 還擴大了綠量 , 大大地改善了周圍的生態環境 , 給人們創造了一個舒適休息、娛樂的環境 。與此同時,同一個品種的樹木,由于栽植地點的不同,如分布在親子樂園周圍的三角梅(BougainvilleaspectabilisWilld. )和分布在金蓮島旁的三角梅,生長在河岸對面洋紫荊(BauhiniablakeanaDunn.)和生長在湖岸邊的,就因為地域上存在水肥、光照等的不同,導致生長在水邊和陽光充足之處的植株生長情況更為良好。
2.3.1 水景植物
園區內河流為南溪河,河流起點在桂林黑山鐵路橋,終點為漓江出水口,全長1.8 km,該段稱為南溪河象山區南門街道八一社區段。該河道在公園中心穿過,北面為南溪山,南溪河與南溪山形成桂林最具特色山水格局。河道治理目標為:通過河道河岸和水工程管理程序,管理范圍內無垃圾、無非法養殖、無違章建筑、無非法采砂采礦、無非法占用水域岸線、無非法占用水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無非法取水排污等,逐步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管理目標。實地考察中發現該河道穩定性較差,水體營養過剩,出現水華、水體發臭的現象,同時又不具備娛樂功能。湖岸邊的植物以孤植、叢植、群植等多種方式,結合地形、道路和岸線布置,有近有遠,有疏有密,有斷有續,彎彎曲曲,河岸植物種類單一,只看見小駁骨(Justiciagendarussa.)、桂花樹、洋紫荊(Bauhiniablakeana.)以一些雜草,景觀效果較差。
2.3.2 路旁植物
在植物種植過程,如果可以根據不同的園路特點栽植不同的風格的植物,如山道、竹徑、花徑、野趣之路等,可提高游覽者的游覽體驗[5]。南溪山公園中,在路旁植物配置上獨具特色的植物:南溪山南面園路兩側,以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顏色和季相為依據,進行成組或成群地沿著園路的形狀進行種植,形成疏落有致、層次多樣的景觀;利用銀杏、秋楓(Bischofiajavanica.)、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楓香樹(Liquidambarformosana.)等樹種,突出園中季相變化;道路的三岔口、十字路口或轉彎處以灑金變葉木(Codiaeumvariegtum.)、棕竹(Rhapisexcels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等植物對景,以此類或造型奇特或開花艷麗的植物引導游人的視線,引起游人的游玩的興趣。在狹長的圍墻上種植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以此形成一堵景觀立體綠化墻體。
2.3.3 建筑旁植物
建筑旁的植物種植要求是:先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質和所要表現的主題。其次,要使建筑物與周圍環境協調。要加強建筑物的基礎種植,墻基種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與地面之間有一個過渡空間,或起穩定基礎的作用[6]。公園大門前種植兩棵超級大型的小葉榕(Ficusconcinna.),與周邊的馬路明顯區分開來,但是不足之處就是大門前廣場只種植了兩棵小葉榕,沒有其它的植物作為襯托,略顯得孤單。大門后的植物造景相對豐富,種植有喬木桂花、羅漢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蒲葵(Livistonachinensis.)、橡膠榕(Ficuselastica.)、鳳凰竹(Bambusamultiplex(Lour).))等,灌木有胡椒木(Zanthoxylumpiperitum.)、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山茶(Camelliajaponica.)、黃素梅(Durantarepenscv.goldenleaves.)、福建茶(Carmonamicrophylla.)等。公園洗手間門前的植物種植采用“障景”的手法種植,以此來突顯洗手間的隱蔽性,采用桂花、小葉榕、旅人蕉(Ravenalamadagascariensis.)等枝葉濃密的喬木以及龍船花(Ixorachinensis.)、鵝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等規則性的灌木來多層次對洗手間進行遮擋。
桂林南溪山公園園區地理環境優越,植物配置整體布局合理,但園區植物在綠化、保護和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園內園林植物種類多樣性不夠豐富。桂林地處廣西北部,氣候適合很多秋色樹種,但由于植物配置的原因,南溪山公園中即便到了冬天,也是滿園綠色,罕見秋色葉和落葉樹種,常綠樹與秋色葉樹比例不夠協調。
(2)水體污染嚴重,水生植物應用不足。在調查過程中所涉及的水域范圍內,園區內水體富營養化且具有濃烈的惡臭味,岸邊還有垃圾堆放,水生植物幾乎沒有見到,水面顯得空蕩、單調和枯燥。
(3)綠地管理養護水平不高,導致植物景觀整體較差。園區內綠地看到有專門的人進行養護管理,但是養護方式過于粗礦,主要原因可能是管理體制不完善、管理資金不足,導致植物生長狀況不佳。
(4)公共生態保護意識有待提高。在實地調查時發現,在公園、廣場、道路等許多地方有群眾隨意踐踏草坪,人為長期踐踏造成土層裸露,部分植物根露出土面;群眾隨意采摘花果,導致植物枝條斷裂;嚴重影響園林植物的生長,影響園林植物綠化景觀。
(1)結合園區的特色,優化景區植物結構。南溪山公園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植物塑造環境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是體現桂林環境美、生態美、園林美、文化美的重要方面。桂林地處廣西北部,季相相對廣西其他地區季相分明,可以充分利用物候變化明顯的植物種類,同時應根據植物的觀賞特性,盡量多采用植物嫩葉和開花特點造景,合理點綴一些觀花、觀果、觀葉類植物。
(2)加強植物配置管理。根據“常綠落葉互補,喬灌草結合”的原則,適當引入一定數量的落葉樹,特別是引入一些季相變化分明、秋色顯著的喬木種類[7]。這些植物可以與常綠樹種形成良性互補,不僅能提高園區內植物的多樣化,同時也能增加園區的整體美學觀賞價值,如選用懸鈴木(Platanus.)、銀杏、楓香等這類適應在桂林種植又季相分明的樹種作為行道樹,就能夠很好的展現植物葉形態美和色彩美。與此同時,還應注重喬、灌、草合理搭配,多采用自然種植方式。在實地調查中,園區內的植物缺乏灌木、草本的種植,特別是護坡上的植物大多數只種植了一些單一的蕨類植物,植物景觀較為單調。可選用一些耐干旱耐貧瘠的植物,如百脈根(LotuscorniculatusLinn.)、馬藺(IrislacteaPall. Var.)、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石竹(DianthuschinensisL.)、萱草(Hemerocallisfulva.)等,其景觀效果便可大大改善。
(3)加強河水治理,增加水生植物的運用。水作為園林景觀中最活躍的因素,景區內河水幾乎沒有植物景觀,如果能在水邊、駁岸邊、水面進行植物景觀的配置種植,如種植一些濕生植物如雨久花(Monochoriakorsakowii.)、再力花(ThaliadealbataFraser.)、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L.)、菖蒲(AcoruscalamusL.)、旱傘草(CyperusalternifoliusL.)等必定可以提高其河流水質已經駁岸的景觀效果。
(4)園區應該加大植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要想保護好園區內植物資源,首先,就要加強植物的養護和管理,包括植物新品種的培育、病蟲害防治等,改變重種植、輕養護的現象;其次,應該對園區的木本植物掛標識牌,建立起園區內植物的植物資源數據庫;最后,就是要充分開發利用園區內的植物資源,從科研和科普方面進一步挖掘園區的潛質。
通過對桂林南溪山公園中園林樹木的實地調查,詳細記錄植物種類,對該地區園林樹木生長環境、適地適樹、配置效果等的現狀進行評價,園區內植物配置出現人工痕跡明顯、綠地養護管理欠佳等現象。南溪山公園作為桂林南大門的名片之一,應該通過各種信息分析出南溪山公園園林植物應用和管理上的不足,提出優化建議,為促進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基本建成,成為世界一流的山水觀光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國際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