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菊, 蔣曉宏, 錢慶燕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圍產期窒息造成的腦缺氧缺血性損害,會導致患兒神經系統功能損傷,重則急性死亡,致死率高。另一方面,HIE引起的低氧血癥、代謝障礙易導致患兒臟器受損,已有文獻[1]報道心肌損害發生率可高達70%,嚴重影響患兒預后,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提高對新生兒HIE的治療效果尤為關鍵。目前,鼠神經生長因子(M-NGF)在多項動物實驗中被證實可保護中樞神經系統,促進神經纖維修復、發育[2]。磷酸肌酸鈉可為機體直接提供高能磷酸鍵,有助于維持心肌細胞活性,達到治療目的。本研究則探討M-NGF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新生兒HIE的臨床效果,以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兒HIE患兒6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新生兒HIE符合臨床診斷標準[3];②胎齡≥37周,出生體質量≥2.5kg;③對本研究藥物無禁忌;④監護人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宮內感染、先天畸形;②伴中樞神經系統疾病;③顱內出血;④先天性心臟病;⑤免疫、血液系統疾病;⑥腦代謝性疾病。按簡單隨機分層法分為兩組,各31例。研究組患兒男18例,女13例;胎齡37~41周,平均(39.12±5.68)周;出生體質量2.51~4.36kg,平均(3.69±0.52)kg;HIE病情分度:輕度3例,中度21例,重度7例。對照組患兒男17例,女14例;胎齡38~42周,平均(39.35±5.74)周;出生體質量2.53~4.34kg,平均(3.63±0.48)kg;HIE病情分度:輕度4例,中度21例,重度6例。兩組患兒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HIE病情分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征得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治療:采用“三支持、三對癥”方法,包括維持足夠通氣與換氣功能,維持心率與血壓、血糖與血氣正常,降低顱內壓(20%甘露醇靜脈滴注)、控制驚厥(苯巴比妥20mg/kg肌注)、消除腦干癥狀(鹽酸納洛酮0.1mg/kg靜脈滴注);并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M-NGF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以M-NGF(生產廠家: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100005,規格:30μg/瓶)30μg肌內注射,1次/d。并給予磷酸肌酸鈉(生產廠家:吉林英聯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8621,規格:0.5g/瓶)0.5g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行靜脈滴注,1次/d。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10d。
1.3 觀察指標:①新生兒行為神經評分(NBNA)。評估行為能力、主動肌張力、被動肌張力、一般狀況、原始反射,共20項,總分40分,評分越低提示腦損傷越重、神經行為狀況越差。②心肌指標。治療前及治療5d、10d,分別采集患兒靜脈血3mL,提取血清-4℃保存備測;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心肌肌鈣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免疫抑制法檢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試劑供自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cTnI參考值<0.01ug/l,CK參考值0~167U/L,CK-MB參考值0~24U/L。③臨床療效。評定標準[4]:顯效:治療后意識、肌張力恢復,驚厥等癥狀消失;有效:意識逐漸清晰,肌張力基本恢復,癥狀有所緩解;無效:上述無改變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④安全性。統計治療過程不良反應情況。

2.1 兩組NBNA評分比較: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兩組NBNA評分的時點間、組間差別及時點與組別的交互效應有統計學意義(P<0.05)。事后組內成對比較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同時點NBNA評分且呈明顯的上升趨勢(P<0.05)。事后組間成對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NBN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5d、10d,研究組NBN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NBNA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治療5d比較,#P<0.05
2.2 兩組心肌指標比較: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兩組心肌指標水平的時點間、組間差別及時點與組別的交互效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事后組內成對比較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同時點心肌指標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P<0.05)。事后組間成對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cTnI、CK-MB、CK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5d、10d,研究組cTnI、CK-MB、CK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肌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治療5d比較,#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77%)高于對照組(70.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631,P<0.05)。見表3。
2.4 安全性:兩組患兒治療過程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高。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新生兒HIE常累及心肌,缺氧缺血初始階段,冠狀動脈尚可保護應激狀態下的心肌細胞,但時間持續則難以糾正心肌缺血,繼而引發系列反饋性心肌損害,導致心肌受損嚴重化,這也是導致患兒預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缺氧缺血持續可導致線粒體氧化損傷,大量自由基產生,造成氧化應激損傷加劇,并通過“炎癥級聯反應”最終加重腦細胞變性、壞死,加重神經系統功能損害[5,6]。因此,在新生兒HIE治療中,不僅應重視改善患兒神經功能,而且需注重改善心肌功能、減少心肌損害。
M-NGF是提取于小鼠頜下腺中的神經營養因子,目前在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中應用廣泛,具有維持神經功能正常發育的作用。M-NGF不僅利于神經細胞生長、遷移,而且對神經功能損傷后的再修復具有生物學效應。資料顯示,M-NGF可清除氧自由基,保護腦細胞,并抑制神經細胞凋亡[7]。磷酸肌酸鈉是能量緩沖劑,可直接為心肌細胞所用,快速供應能量,使細胞代謝得以維持,保護細胞膜及心肌細胞結構穩定性。據文獻報道,磷酸肌酸鈉可抑制溶血酯酶,提高心肌磷脂穩定度,維持各器官組織血流供應,增強心肌功能,減輕氧化應激造成的心肌損害[8]。尹緒鳳等[9]研究表明,磷酸肌酸鈉治療后患兒心肌cTnI、CK-MB、CK水平下降,心肌酶譜得到糾正,同時抑制了氧化應激通路。本研究中,治療5d、10d,研究組NBNA評分高于對照組,cTnI、CK-MB、CK均低于對照組。提示M-NGF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新生兒HIE可明顯改善心肌功能,減少心肌損傷,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分析為:①M-NGF可激活PI3K/AKT途徑,活化mTOR,抑制心肌細胞凋亡,保護心功能;且可增加神經纖維連接心肌組織的數量,達到對交感神經傳遞的調節效果。②神經橫紋肌在神經系統中最易受損,而磷酸肌酸鈉可有效保護神經橫紋肌,從而保護腦部神經系統[10];其還可對氧化應激過程中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活性氧等形成過程進行抑制,繼而維持心肌穩定性[11]。③二者聯合可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協同作用,進而提高整體療效。本次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77%)高于對照組(70.97%)。考慮也與M-NGF聯合磷酸肌酸鈉顯著改善氧化應激及心肌功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等有關。此外,兩組患兒治療過程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提示該治療方案安全性高,適用于HIE患兒。
綜上所述,M-NGF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新生兒HIE可明顯改善心肌功能,減少心肌損傷,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