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祎
[摘 要]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我國農產品貿易發展帶來了良好契機。我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產品交易額急速增長,為各國人民帶來福祉。農產品出口為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貿易機會,也帶來了挑戰。提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化專業人才培養,向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發展對策。
[關鍵詞] “一帶一路”;農產品出口;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27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5-0098-02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度發展,中國農產品交易在世界市場中的地位也變得很重要。但是,目前世界經濟發展并不穩定,商品貿易總量增長速度緩慢,這其中也包括了農產品的貿易發展問題。歐美等繁榮復興國家借著愛護自然,片面的實施一系列法案來阻礙我國商品的進口,比如非關稅貿易壁壘。發達國家提升進口規范,對我國商品的出口產生了阻礙,很大標準上導致農業產品出口增速緩慢。2013年9月習近平發起建設“一帶一路”戰略,經過近幾年的變化成長,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易額急速增長,變為我們重要的合作交流對象。該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為我國農產品的貿易提供了機會,帶來了挑戰,產生了影響。近年來,我們的農業商品交易也有了迅速的增長。隨著我國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農業的交易自然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并且和“一帶一路”國家建立了商業交流,促進了農業產品的發展。
一、我國農產品出口現狀
(一)貿易總額呈增長趨勢
據相關數據統計,近幾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出口交易額呈逐年增長趨向,變化還相對穩定。2015-2019年,除了2016年有小幅下滑,其他年都在增長。2015年進出口交易額為1875.6億美元,到2019年就已達2300.7億美元。
據商務部的有關數值,農業商品交易量逐年增加。我國2018年“一帶一路”交易總金額達1萬億美元,較2017年增加16.7%,占我國GDP的0.19%,另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農產品貿易總額超過了770億美元。“一帶一路”為我國農產品貿易開拓了市場,目前我國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國際間的交流合作也越來越多,有利于促進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量。
(二)貿易產品品類單一
我國農業產品出口貿易種類有果品、菜蔬、茶葉、漁產、棉花、畜產物、油籽、植物油、糖類,谷物。并且,果品、菜蔬、漁產、棉花,這幾種產物的出口量一直都是增加的。根據聯合國商品交易數值顯示,本國農業商品主要出口品種包括:魚類等海產品(占比14.6%),菜蔬果品類(占比12.3%),棉花(占比16.7%),這三類產物合計大約占比43.6%,將近占總輸出比的一半。并且,可見我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交易量最大的是棉花。
(三)貿易市場比較集中
我國農業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場為東南亞各國以及鄰國,其中東盟10國占比最大,約為23.4%,其次有越南、日本、歐盟等國家地區。農業商品輸出市場大多數在亞洲,且對亞洲比較依托。這些年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布,我國逐漸和新興的國家以及周圍的一些欠發達國家促進了經濟合作交流,這使得農業商品的出口交易量得到了增長,促使我國的農業產品交易市場漸漸多元化。
(四)出口農產品生產成本較高
以前的計劃制度經過價格扭曲導致很多的農業商品價格少于世界市場價格,因此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是,由于農業政策的轉化,農業產品價格的提高,貿易農業產品的價格不斷升高。另外,我們國家的勞動力優勢正在慢慢消逝,生產費一直上升,糧食油的生產基本上沒有利益。目前我國的稻米、麥子、苞谷和黃豆等菽粟作物的境內市場價格都已超出世界市場,嚴重影響了本國農業商品的世界市場競爭能力。
二、我國農產品出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出口貿易結構不合理
雖然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我國和沿線許多的新興的國家建立了貿易伙伴關系,我國的貿易增長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由于貿易市場多元化以及貿易逆差,我國的進口額增長速度也不容小覷。主要進口國家有巴西、美國、東盟10國以及歐盟國家。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在2017年我國從這些國家的進口總額占有82.6%。按照目前的情況,本國進口多數來自發達國家。由于進出口都比較集中,致使農產品的貿易風險會比較大。出口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它們只是單純的經過粗加工,有的甚至還沒有進行加工,缺少加工體系。我國初加工的農業商品大約占80%,深加工的農業商品大約占20%。對于這種初級農產品,往往就是重點的檢測對象,并且價格會比較低,不易出口。
(二)綠色貿易壁壘使出口受限
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都特別注重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是國家內部的食品檢驗標準進行了提升,特別對進口食品的檢驗標準進行加強。而我國的農業商品在安全方面缺少重視,一些運營策劃者缺乏質量安全意識;少數經營者追求利益,非法添加防腐劑等一些影響身體的不好的物質;監管部門監測檢測力度不夠;基礎層農業商品的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還不夠完善。目前,國外經常以愛護自然生存地為由,總是進行單方面的交易措施阻礙外國進口產品,而這一系列貿易壁壘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阻礙。這些貿易壁壘無疑是對本國農業商品出口交易的挑戰,使得本國農業商品的出口交易買賣受到了不利的影響。
(三)農產品出口時效性差
對于農產物貿易,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確保產物本身的質量新鮮度。有些地區的交通設施、能源設施、網絡設施還沒有完善,不易及時聯系。那么商品在貨運過程中的時間就容易增加,從而影響農業商品的質量。在運輸途中會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到產品質量安全,比如蔬菜水果還有海產品,這些農產品的時效性是不可忽視的。因為這不僅是資源的浪費,而且影響進出口的收益。
(四)國際貿易逆差不斷擴大
從近幾年來看,我國農業產品國際貿易逆差一直增加。首先,我國人口多,消費量大,所以就需要進口。其次,農業生產率水準還處在比較低的階段,國際市場競爭壓力大。另外,因為社會金融的變革,人們的消費程度也慢慢上升,因此消費者更加追求產品品質,從而導致更多的人會購買國外的高質量產品來滿足自身需求,進口額大于出口額。由于我國農業商品生產成本比起國外低,所以在世界市場尚有銷售途徑。并且我國的國際地位也是有目共睹,在國際舞臺上不免成為關注的對象,貿易逆差存在正在擴大的趨向。
三、我國農產品發展的思考對策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我國農業生產發展大多數是傳統的種植業,以初級產物為主要的出口類型。雖然傳統農業自給性強,但是成本高效率低,因此,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可以利用先進的科技和新型的策劃和管理方式發展當代農業。提高農業技術含量,通過農業機械化進行規模經營,合理地利用資源將勞動密集型轉化為技術密集型,促進工業優化升級。要把農產品基地建設與新農村建設與工業標準化技術推廣相結合,促進原材料基地的快速發展,促進工業化建設。大力推進相關農產品設施專用器械的研發,提升加工設備設施的裝備水平,提高生產性能,提高勞動率;研究開發新式設備,從而形成農業生產現代化。
(二)強化專業人才培養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們需要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合理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專業化高水平的技術培訓,以此可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這些專業人員不僅要了解農產品本身的,還要熟悉了解進口國家對于農產品的要求,此外,他們還需要熟悉了解掌握農產品的指標及各類相關標準。重要的是這些專業人員需要對經濟學類管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識,還要對國際間的進出口貿易,特別是農業產品的進出口交易和有關法令法規和政策管理條例等足夠了解。還可以進行創新創業培訓和相關技能開發。此外,還可以加強同“一帶一路”農業產品交易的相關工作人員的交換學習。在加強培訓的同時,還應該結合電子商務模式,這樣有利于了解農產品間國際貿易的重要知識,使得這些專業人員對農產品貿易了解得更加透徹。進而促使本國農業產品出口交易買賣越發專業化。
(三)向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發展
如今社會網絡化、信息化,跨境電子商務無疑為當下交易買賣的優勢。跨境電子商務具有全球性、即時性的特征。隨著2015年“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本國跨境電子商務買賣領域已有5.4萬億元,出口達4.49萬億元,出口占的比率為83.2%。從結構上看,未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會以出口為主。電子商務平臺是進行各國貿易交流合作的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們不會不用顧及傳統貿易所受的到地理因素,基于這一開放共享的平臺,跨境電子商務可以讓我們的貿易向無國界貿易方式發展,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機遇,以便拓寬本國的世界市場,推進世界各國農業商品交易。我國正處于以“一帶一路”為背景的大環境下,對于農產品貿易來說,跨境電商措施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可以借助這一網絡信息化的交易平臺,加強網絡營銷,拓寬農產品的貿易市場,促進農產品的貿易的長期穩定發展。
(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由于“一帶一路”的變化以及人民生活水準的上升,人民更傾向于高質量的產品。在世界農業商品交易買賣中,傳統的粗放型模式已經慢慢的被取代。這一現象說明應該對農業產品產業結構舉行改進提升。農業產品的加工方法已經不能停留在粗加工,需要提高相關部門的產物加工技術,使農業商品能夠朝著精加工方向發展。對于產品的包裝,需要進一步改進。現在很多低廉的包裝含有對身體有害物質,在市場上雖說價格成本低但是并不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綠色封裝、環保封裝,地域特色包裹,有利于提高農業商品的附加值,因而增進產物的利潤,更有利于宣傳推廣。
(五)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借助一帶一路建設這一優勢,抓住沿線的主要通道,改善完備其路線安全防護措施和交通設備管理措施,提升道路的通達水準;事先買通缺失道路,加強基礎建設。促使建設同一的全程運輸方案,促使各國通關、換裝、多種運輸方式共同發展,逐步形成有規范的運送制度,落實各國交通運輸更加方便。推行基礎的口岸建造,打通陸地水運一同運輸,促進口岸互助建造,增添海上航路和航次,增強海上物流信息互助。擴展建創設民航全盤相助的平臺和機制,加速提高宇航基礎設施水準。“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建設為農產品的進出口打開了快速通道,有利于國與國之間的農業技術交流溝通,促進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肖黎,張彩霞.基于主成分回歸分析的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9(9).
[2]王品飛.“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流通的機遇與對策[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59(3).
[3]高宏敏.中國對東盟農產品出口結構問題研究——基于“一帶一路”背景[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4).
[責任編輯: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