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德林 張平 孫偉仁

[摘 要] 以大慶師范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為研究對象,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體系、實踐平臺搭建和體制機制創新等四個方面,對當下地方本科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進行必要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創新,來確保能夠培養出滿足用人單位真正需求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以為其他同類地方高校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市場營銷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社會需求;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 G3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5-0194-03
大力促進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是加快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和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迫切要求[1]。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綱要中提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2015年國務院在《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以及《教育部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中也明確指出,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匹配程度,是衡量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是否轉型成功的關鍵標準。
鑒于此,本文將以大慶師范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為研究對象,圍繞市場營銷專業如何踐行面向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當下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體系、實踐平臺搭建和體制機制創新等進行必要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創新,探索與實踐一條市場營銷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的路徑,即最終實現“共育、共享、共建、共贏”的校企深度融合式辦學,來確保能夠培養出滿足用人單位真正需求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以為其他同類地方高校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設計基于“虛擬訂單”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的“共育模式”
“虛擬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核心就是以社會和行業的虛擬訂單所反映的技能和素質要求為目標,“根據市場設專業,根據培養目標要求的需要定課程,根據崗位練技能”,具體做法如下:在學生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圍繞專業所設方向選擇當地或全國具有重要成長潛力的優質企業開設企業文化等系列講座,使學生認知企業;到二年級下學期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報志愿的形式選擇企業,企業可以對選報本企業的學生進行面試等環節的考核,經過雙向選擇后形成“企業虛擬培養班”,學生在二年級和三年級業余時間接受企業專業培訓,并在此期間有一個月時間到企業見習,進行職業體驗;四年級上學期在調研學生就業心態、意愿以及對行業企業性質和崗位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嵌入職業化培訓課程,并與企業簽訂虛擬訂單人才培養協議書;四年級下學期學生進入喜歡的企業進行畢業實習并完成畢業論文。
按照上述“虛擬訂單”人才培養模式,加深了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對企業以及工作崗位的認知,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本專業內涵和方向;更主要的是有針對性的提高了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有效解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與用人單位需求存在差距問題,較好體現了本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與服務面向單位的一致性和針對性,從總體上解決了營銷人才培養規格與社會需求錯位的矛盾。
二、開展基于“課崗對接+課賽融通”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的“共享模式”
課程體系改革直接影響到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是否滿足社會需求,為了適應社會對營銷專業學生的知識、素質以及能力的綜合要求,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實際,開展“課崗對接,課賽融通”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所謂“課崗對接”是指根據市場營銷專業就業崗位的要求,構建服務于融崗位工作要求、行業要求及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于一體的課程內容體系;“課賽融通”就是以各種專業技能學科競賽和企業實際工作案例為主線,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和實訓項目,以競賽為動力,以競賽內容為項目驅動,提高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同時參賽學生可通過參加競賽來代替相應專業課程的學習,并且可以通過申請獲得對應專業技能模塊的理論課程成績[3]。具體來說:
關于課崗對接:首先,通過對近三屆畢業生的回訪,發現目前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市場調查、營銷策劃、銷售管理、以及客戶服務等四類崗位工作;其次,對畢業生用人單位企業對以上四類崗位工作的工作內容和能力要求進行一般性描述,經分析總結,歸納課程可以體現的崗位工作內容和核心能力,例如以營銷策劃為例,崗位工作內容為主要負責營銷計劃、策劃、公關、廣告、促銷策劃等,要求具備能力為具有解決營銷問題而進行策劃、實施與應變的能力等;最后,圍繞社會對營銷人員工作內容和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在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計相應的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
關于課賽融通的做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組織學生參與學科競賽主要圍繞學生將來就業崗位需要,競賽內容緊扣社會對市場營銷行業的崗位要求,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就業導向,通過競賽,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等,同時依托企業冠名,企業出題,實際參與,促進校企深度融合,推動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例如:大慶眼科醫院全程贊助的“護眼杯”大慶高校市場營銷大賽);二是市場營銷專業系統規劃第二課堂教育,以第二課堂逆推第一課堂教學,為培養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構建新的人才培養保障模式。
三、建立基于“校企合作開辦實訓基地”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的“共建模式”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模式是高校主動適應市場需求、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提升人才培養層次、拓展學生就業渠道的必由之路[4]。基于此,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也在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學校如何和企業合作,共同建立市場營銷學生專業實訓基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一方面滿足營銷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需求,另一方面,進一步促進了高等院校與企業間深層次的合作,使培養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與服務面向單位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一致性,適應社會競爭。
大慶師范學院市場營銷專業自2013年起,圍繞全面培養與提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開展了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支持體系的相關研究,通過四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系列的實踐教學改革成效。探索市場營銷專業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制度建設、基于產學融合全仿真就業環境的人才培養等,使校內實訓基地真正成為有效鍛煉學生實踐能力、更好的與行業標準對接與市場對接的教學場所,這對營銷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深化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水平等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市場營銷專業在校內開始校內共建實訓基地主要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首先,學校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在高校與企業就合辦實訓基地這一議題達成一致前,市場營銷專業負責人與實習指導教師深入到企業中去,結合企業所用人員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自身條件,充分了解企業對于人才的具體要求,為課程開發與教學開展提供科學依據;實習指導教師積極參加企業培訓活動,不斷進行探究,為實踐基地的建設提供重要參考;其次,市場營銷專業與企業簽訂協議,使得合作具有實際依據,并將協議內容進一步具體化,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一般來說,應當由企業或學校一方提供場所,學校來負責調整所開設的課程,雙方商討具體的教學計劃細節,共享各種資源;然后,學生進入實訓基地,參與就業實踐,由學院進行審核,根據實訓基地提供的就業崗位,按照課程定向的選擇,選拔相應課程的學生,簽訂實習實訓協議書后,進入基地實踐實習;最后,學院及時做好實踐跟蹤與評價。依據此,大慶師范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制定了《大慶師范學院營銷專業實訓方案》,該方案的制定,在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思路和深化校企深度合作辦學機制同時,實現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有利于促進營銷專業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
四、探索基于“大慶同城高校經管學院產學研合作聯盟”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深度融合的“共贏模式”
產學研合作是應用型高等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也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產學研合作聯盟作為產學研合作的高級形態,成為應用型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產教融合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勢。近些年,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大慶師范學院等高校市場營銷專業都把產學研合作作為學院辦學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并立足自身辦學定位,在參與產學研合作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目前探索與應用情況來看,大慶同城高校市場營銷專業還是以單純項目合作形式進行產學研合作教育,專業之間,以及其與企業內部之間,結合也不夠緊密,信息溝通不暢、企業資源使用低效等問題成為了制約產學研合作育人和深度產教融合的主要因素。因此,探討及建立適應大慶地方經濟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學研合作一體化的道路,就成為今后如何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的現實問題。
基于此,大慶師范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在操作層面上建立、創新和完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組織機制,例如,成立大慶師范學院經管專業聯席會、以某項教學任務為牽動,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大慶同城高校經管專業學科競賽組委會)、以第三方學會或者行業協會為載體,構建“行業與學會+基層專業”的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實現專業與行業對接、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對接同時,也為行業或者企業提供智力支持,最終實現“共育、共享、共建、共贏”的校企深度融合式辦學,為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必要的體制機制保障。
具體來說,大慶師范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圍繞大慶同城高校經管學院產學研合作聯盟的構建,以大慶師范學院、東北石油大學、以及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三所大慶同城高校經管專業為合作對象,通過對產學研活動的歷史與現狀的分析,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地層面分析產學研產生與發展的內、外在動因,尋找促進產學研合作的內在機制,設計高校產學研合作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此為依據通過對大慶地區高校產學研合作實際調查、研究,從學院定位與發展戰略、政策制度、組織形式、實施措施等方面對大慶同城高校經管學院產學研合作發展提出對策建議,即探討建立一種既能滿足大學更好地服務社會又能促進大學更好地培養人才和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產學研合作運作的新型保障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寧.遼寧省高校專業設置預警系統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
[2]秦國萍.從“訂單式”到“訂單導向式”人才培養模式轉變探究——中職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再思考[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0(11):13-16.
[3]王衛衛.課賽融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9(6):56-58.
[4]濮素.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途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5):143-145.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