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 王喜英 劉國權 劉楊舟
摘 要 作物栽培學是高校農學專業(yè)的必修專業(yè)基礎課,傳統(tǒng)的作物栽培學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啟發(fā)式教學,PBL教學,案例式教學,TBL教學,“翻轉”教學,MOOCs教學等進行了教學方法改革探析,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應用型農學人才。
關鍵詞 作物栽培學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
0 引言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已是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夠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①②③作物栽培學是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它的充實和豐富直接關系著農業(yè)科學水平的提高。農業(yè)科學是農業(yè)生產實踐的總結,而農業(yè)生產又是農業(yè)科學發(fā)祥的淵源。作物栽培學是農學、農業(yè)信息技術、農村區(qū)域發(fā)展、植保、農化等專業(yè)開設的實踐型、應用型課程,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要求都比較高。
該課程與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專業(yè)課,是地方應用型大學農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的綜合性應用型課程。目前,關于作物栽培學教學方式單一,多以課堂講解為主,文字較多,圖片較少,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難以理解。針對目前作物栽培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改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
1 作物栽培學教學的現狀
作物栽培學是一門綜合性科學,主要運用農學、土壤學、植物生理學、生態(tài)學等學科的知識,探討作物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產量和品質及其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實現作物的高產、高效、優(yōu)質及持續(xù)發(fā)展。⑤新形勢下,農業(yè)技術、生產方式和學生生源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然而作物栽培學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沒有進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和內容的理解有難度,學生常常感到困惑,難以梳理出清晰的思路。
目前,作物栽培學教學主要采取傳統(tǒng)的“滿堂灌”和“填鴨式”教學模式。作物栽培學由于是基礎課程,學習人數較多且課程內容多,但學時有限。很多教師為完成工作進度,常常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填鴨式”狀態(tài),教師缺乏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沒有積極引導學生有效地思考問題,教學效果不佳。當今,雖然多媒體已經作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但是由于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和科研壓力大,教師制作的課件僅僅局限于文字,缺乏一些是圖片及相關視頻,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學生往往采取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掌握相關知識點,但由于基礎理論貫穿于整個作物栽培學內容,他們將會發(fā)現沒有掌握相關基礎理論學習將會越來越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對作物栽培學的學習逐漸失去興趣。
2 作物栽培學教學方法
2.1 啟發(fā)式教學
啟發(fā)式教學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為起點,以科學地引導學生思維,并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為手段,達到發(fā)展學生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⑥針對作物栽培學的內容多且抽象難懂,學生一般缺乏感性認識和興趣。教師應根據作物栽培的特點,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性的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2 PBL教學
PBL教學法-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典型教學方法,就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并把這一線索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PBL 教學提出學生學習內容以問題為起點。因此,教師應根據作物栽培學的進度安排,針對核心理論和知識點合理有序地安排一系列問題,讓學生來解決。通過問題的提出,學生可以主動搜集相關知識,可以隨時與同學進行學習交流,從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講解“施肥種類和施肥量”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出簡單的問題,為什么進行施肥?施肥的方式?在課中,教師應針對一些難點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營養(yǎng)元素在作物體內如何運輸?等等。課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總結性或者拓展性的問題,來加深學生對本章節(jié)的學習和知識面的深化。教師要做好PBL教學,需要有極大的熱情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備課前要掌握學生的知識面深度和廣度,學生的興趣點等內容,只有緊密聯(lián)系學生實際,恰當、適量地提出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
2.3 案例式教學
案例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發(fā)生的典型實例,以輔助說明或證明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學習、思考興趣,培養(yǎng)他們認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⑦由于作物栽培學內容多、概念抽象,很多農學專業(yè)的學生只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使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意義不大。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采取在教學中引進一些常見案例,讓學生模擬運用相關知識對該作物病蟲害進行分析和討論。例如講到作物缺素癥狀時,可以提出黃瓜缺鉀的案例。讓學生分析鉀在植物體內的形態(tài)及運輸方式,使理論知識與實際有效結合。通過采用案例教學,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反應機理將會變得具體而生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將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 TBL教學
TBL 指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Team-Based Learning,TBL)是2002 年美國教育學家Michaelsen 在PBL 教學基礎上改革創(chuàng)新并逐漸興起的一種有助于促進學習者團隊協(xié)作精神、注重人的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與實踐特點的新型成人教學模式。⑧⑨作物栽培由于理論多,內容枯燥抽象,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采取TBL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查閱文獻,獲得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團隊協(xié)作能力,提高個人表達能力,有利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適應了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在開展TBL教學時,教師是引導者和組織者,需要對整個授課內容能夠有效掌控,來實現作物栽培學各章節(jié)內容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
2.5 “翻轉”教學
“翻轉”教學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而言的,它將“教”與“學”的時間進行了顛倒,讓課堂教學時間和學生課外時間翻轉過來。⑩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學習老師提前制作好的課件來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通過采取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提前對作物栽培學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在學習中對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總結,以便在課堂上讓教師進行解答。教師在課堂上將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互動、答疑解惑、對知識討論、擴展,有利于學生對作物栽培學的理論進行很好的理解,使有些知識在課上實現內化。課堂解惑后,學生在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再學習,可以加深對作物栽培學理論知識的有效理解和掌握。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榱酥鲃訉W習,逐漸成為課堂的主角,使作物栽培學的學習不再成為難點。
2.6 MOOCs 教學
MOOCs(又稱“慕課”)由斯蒂芬·唐斯和喬治·西蒙斯于 2008 年提出的術語。MOOCs提供的免費、持續(xù)、高端的學習,讓在校學生在獲取新技能的同時,有效提高了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就業(yè)能力。豘作物栽培學是基礎課程,多學科之間交叉、滲透的作用巨大,但由于該課程內容繁雜,學時有限,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理解難度大。為此,可以嘗試開展MOOCs教學,可以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內可以學習作物栽培學的相關知識。通過采取MOOCs教學,學生可以主動學習,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個性,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但在MOOCs學習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進行有效的解答,并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和評價。
3 結論
作物栽培學只有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以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方法,找到教學方法改革的切入點,才能篩選出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培養(yǎng)出“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注釋
① 姜凱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構建[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1.
② 蔡敬民,魏朱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戰(zhàn)略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8(12):58-60.
③ 郎耀秀.系統(tǒng)論視閾下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之構建[J].學術論壇,2011(7):203-206.
④ 于振文.作物栽培學(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⑤ 王榮棟,尹經章.作物栽培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⑥ 陶沼靈.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研究綜述[J].中國成人教育,2007(4):139-40.
⑦ 林麗,任安經,袁文俊.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提高醫(yī)學生素質與能力[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7.6 (5):420-4211.
⑧ Michaelsen LK,Baumann Knight A,Fink LD,editors. Team 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M]. Westport,CT:Praeger Publishers,2002:32-35.
⑨ Michaelsen LK,Sweet M,Parmelee DX.Team-based 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 Sons,2008:1-99.
⑩ 楊晗,稅正偉,鮮義才,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問題探討[J].鴨綠江,2005(1):100-143.
高太光,任樹偉,麗敏,等.MOOCs 環(huán)境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1):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