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干 王金
摘 要 隨著舟山群島新區的建設與開發,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不少小學課外輔導機構紛紛瞄準了時機,不斷加入輔導行業,甚至一些英語課外輔導機構已成為小學生的第二課堂。本文主要從市場、管理及師資這三方面,探討舟山群島新區課外輔導機構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課外輔導機構 舟山
0 引言
課外輔導指的是在主流學校教育之外,一些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個體或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輔導老師為在校的學生提供個別指導或集體指導的有償教育的活動。①輔導機構主要教授包括與課堂同步的知識和外延拓展知識以提升小學生英語儲備知識,因此,課外輔導也被稱作“影子教育”。
越來越多的課外輔導機構能夠在舟山發展壯大,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當地獨特的海島背景下,父母多從事出海工作,與孩子相處時間較短,自身知識水平也有限,無法給予孩子科學有效的學業輔導;學校的大班化英語授課無法兼顧每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差異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升學壓力。但這些輔導機構在蓬勃壯大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為了深入了解小學英語課外輔導機構現狀,通過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全市小學英語課外輔導機構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1 小學英語課外輔導機構存在的問題
1.1 小學英語課外輔導市場存在的問題
1.1.1 市場準入機制較低
課外輔導行業的火熱加之這個行業的門檻相對較低,各種類型的資本爭相進入英語輔導行業。在舟山,多數英語輔導機構是由個人或者多人合伙創辦的私營機構,輔導機構的選址設在小區內部的居民單元內,較小型的甚至只有一個租賃屋,幾張桌椅,一臺電腦一部座機就組成了一個輔導班。然而,中小學課外輔導機構屬于社會力量辦學,要有教育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一般的小型輔導機構很難達到辦學要求,造成很多“無證辦學”輔導機構存在。②
1.1.2 英語培訓市場信息不對稱
舟山中等規模大小的輔導機構占主力,在實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輔導機構通常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然而,這些宣傳有時是與事實不符的,大多數家長只能根據表面現象來作出自己的選擇。一些英語輔導機構為了爭取更多的生源,在其宣傳冊和廣告上夸大輔導效果來吸引家長,家長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就形成對英語的興趣,往往會提早就送孩子去學習初中英語課程,其中也不乏有“外教授課”的宣傳廣告,但通過輔導機構的兼職老師口中得知,雖然有外教資源,但是幾乎沒看見過外教授課。
1.2 小學英語課外輔導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1.2.1 經營者自身素質不高
經走訪調查,發現舟山市從事課外輔導的經營者主要有在職老師、社會人員、大學生群體。對于在職老師經營輔導機構,教學經驗比較豐富,能熟練操作課外輔導,也能有效管理師資人員,但是,缺乏一定的管理經驗和市場敏銳度,缺乏對輔導機構的管理與運作能力。對于一些社會人員承辦的輔導機構,則缺乏一定的教學管理能力,往往導致課時安排不當,教學缺乏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單一等問題。在校大學生經營的輔導機構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但是基本上屬于無證經營,他們擁有一定的大學生資源,但是辦學規模過小,辦學形式不規范,難以取得《辦學許可證》,并且,他們經營的目的主要為了通過創業創新來賺錢或是為以后找工作積累經驗,因此,對輔導機構的整體發展缺乏長遠的考慮,欠缺對教育和管理的能力。
1.2.2 經營模式傳統
我國英語培訓業采用了多種經營模式,主要有四種,他們分別為傳統經營模式、連鎖經營模式、特許經營模式、網絡經營模式。③而舟山市的課外輔導機構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采用的還是傳統經營模式。這種經營模式多由私人經營,只需滿足最基礎的條件:場地,可通訊聯系,教師資源,在宣傳方式上主要通過廣告和口口相傳。隨著輔導機構不斷擴大規模,開始擴大教學場地,隔離出不同的隔間作為教室,但并沒有本質的變化,而且這種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難以迅速擴大規模,市場的占有率較低。
1.3 小學英語課外輔導教學上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舟山市的課外輔導機構,發現任職的教師年齡偏向年輕化,大多教師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任職時間較短,缺乏教學經驗。小學課外輔導機構中的教師大多沒有教師資格證,畢業于英語專業而非師范英語,上崗前未經過培訓,缺乏教師職業訓練,招聘時也不注重口語表達能力。因此,這些教師授課缺乏一定的教學理論支撐,課堂把控能力不足;一些外教也多是社會上沒有教師資格證的外國人,這導致了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在全職教師、兼職教師及大學生群體這些師資來源中,兼職教師和大學生的比重超過了全職教師,教學師資資源不穩定,人員流動性較強,這也導致了學生難以適應老師的授課風格,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2 英語課外輔導機構優化發展的對策
2.1 優化英語課外輔導機構市場的對策
確保課外輔導市場的秩序需要市場和政府的配合。首先市場應提高行業準入門檻,規范市場秩序同時設立市場退出機制,對于那些不符合辦學要求,教學質量不過關的輔導機構應予警告并要求整改。同時,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門對輔導機構必須從源頭把關辦學資格:對申請辦學的機構,要從硬件設施、機構管理、師資條件等方面進行實地考察,符合辦學條件的頒發《辦學許可證》,對無證辦學者要給予嚴厲的懲罰并取締。
2.2 優化英語課外輔導機構管理的對策
2.2.1 規范管理機構
管理者應以市場規律及誠信原則為準則,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對輔導機構進行管理。堅持“社會、教學質量、學生利益”相統一的辦學思想,通過挖掘機構優勢,不斷提升輔導機構的影響力和社會滿意度,使其能長遠發展。同時,注重管理的規范化,結合連鎖經營模式不斷創新,形成一套特色的管理模式,有助于發展壯大機構的規模。
2.2.2 建立系統的監管制度
建立家長,老師,學生之間的三方互動機制。輔導機構應在課后輔導交流平臺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完善課后教學服務系統;對學生不定期采取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需求,評估教師的教學效果,以便調整管理和教學方式。
建立政府部門的監察體系。首先成立專門的監督部門,有效規范課外輔導機構辦學,提高辦學質量。二是為家長、學生創造舉報途徑。在政府網站公布輔導機構的真實信息、舉報電話等,使課外輔導機構在群眾的監督下良性發展。
2.2.3 提高管理者的素質
作為課外輔導機構的經營者,其能力及素質高度對輔導機構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要懂經營。這要求管理者要對輔導市場深入了解,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能根據市場規律,制定出發展計劃。第二,要具備管理能力。這要求管理者不斷提升運轉機構及人員管理的能力,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恰當的管理方案。第三,不斷創新。在輔導機構日益火爆的現狀下,價格競爭不是出路,只有依靠創新,才能生存。最后,經營者應不斷提升個人素質,堅持“以人為本”,誠信經營。
2.3 優化英語課外輔導機構教學的對策
師資力量的大小決定了輔導機構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強弱,因此,要不斷加大師資力量建設,嚴格規范招聘條件,專兼職教師合理搭配,確保教學工作有序開展。同時,對任職教師進行日常管理,定期考核,保證教學質量。當前輔導機構師資流動性強的現狀,根本上是受到待遇差,社會地位低,工作不穩定等因素造成的,因此,適當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提高教師地位,給予和公辦教師一樣的福利待遇能夠減少教師的后顧之憂,使自身融入和機構發展中。
3 總結
作為學校教育的之外,英語輔導機構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縱觀舟山市的輔導機構行業,目前仍處在一個較低發展水平,這就需要經營者自身及政府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
注釋
① 雍佳,姚漓潔,田麗,鐘蒙蒙.對中學生課外英語輔導現狀的調查——以桂林市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9).
② 顏吉長,王淮喜.南昌市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2(6).
③ 馬慧敏.我國的英語培訓現狀及主要經營模式[J].商場現代化,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