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瑜 覃勤 毛艷
【摘 要】目的:重構護理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方法:選擇目前國內部分院校護理專業的培養方案,對畢業生進行了系統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護理學專業培養出來的本科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基本科研能力非常薄弱,不適應醫院及相關用人單位的需要。要培養出信息化社會需要的應用型護理人才,護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非常重要。結論:文章分析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提出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策略。
【關鍵詞】護理學;實踐教學;實訓;構建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constru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specialty.Methods:Selecting the current training programs of nursing specialty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graduates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trained in nursing specialty had poor practical ability, weak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could not meet the needs of hospitals and related employer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applied nursing talents needed by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specialty.Conclusio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Nursing; 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raining; Construction
護理學專業自建立以來,經歷了以疾病為中心、以病人為中心和以健康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在理論構建和實踐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然而目前護理學專業培養出來的本科畢業生不適應醫學和相關用人單位的需要。護理臨床教學具有很強實踐性,要求學生一方面要掌握扎實的護理臨床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要求學生通過臨床見習、實踐等方式掌握扎實的臨床操作技能。動手能力和基本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 2010年衛生部調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為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科目,也體現了護理專業對實踐能力考核的重視。因此,要培養出社會急需的應用型護理人才,護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研究非常重要。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相關院校護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深入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也提出了護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辦法。
1 護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1.1 學生操作實踐機會不多,實驗室建設相對滯后
護理學專業需要大量的實驗室和實訓室,如基礎護理技能實訓室、新生兒護理技能實訓室、急危重癥護理模擬實訓室、成人護理模擬實訓室和健康評估室等。實驗項目很多,如無菌技術綜合實驗、氧氣吸入法、吸痰法、皮內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內注射法、周圍靜脈輸液法、藥物療法綜合實驗、導尿術、口腔護理、徒手心肺復蘇術、基于高仿真模擬模型的創新實驗等。在醫學院校中對護理實驗室的建設相對其他專業滯后。護理專業在我國最早大部分是在中專院校設置的,進入信息時代護理學實踐教學改革的重點目標就是,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保證護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塑造符合醫院實際需要的現代護理人才。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合格的實驗室和實訓場所,讓所有的學生都對各類實踐操作都基本掌握和熟練應用。
1.2 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不合理
護理人才培養主要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因此必須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從調查的學校來看,按照培養方案基本上都有實驗實訓、見習、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活動。但由于實踐教學條件所限,很難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學校對實習過程缺乏有效的監控,實踐教學效果不良。從實踐教學結果看,主要是通過學生的作業、實踐報告等來評定學生的成績,有些實踐環節甚至沒有進行考核。如本科生畢業設計是對科研能力的訓練,但多數學生就是復制和粘貼操作,沒有形成的正確的科研態度和科研能力,導致畢業后不會做科研,不能撰寫實踐報告等。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1.3 專職實驗人員不足,實驗室隊伍缺乏專業人員
以調查的幾所院校為例,目前護理學專業專職教師較少,一般設有主管實驗教學的副院長,專兼職實驗室主任。實驗隊伍是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方面的主力軍,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實驗室建設的重要保證,是實驗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1]。目前專職實驗人員不足和不穩定因素影響了護生培養質量的提高。
2 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優的原因
2.1 護理實踐教學認識不到位
大多數院校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比較系統地掌握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護理人才,[2]能夠從事預防保健、臨床和康復護理工作,具有專業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護理管理能力和最基本科研能力。多數院校從領導到任課教師對實踐教學認識不到位,在調查的部分院校中還在課時費認定上重理論輕實踐,實驗課時標準“打折”現象,實踐教學質量很難保證質量。
2.2 護理學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目前護理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護理學導論》、《護理學基礎》、《母嬰護理學》、《兒童護理學》、《成人護理學》、《急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康復護理學》、《健康評估學》和《社區護理學》等課程。護理學專業根據當前社會需求可以分基礎護理方向、急救護理方向和社區護理三個方向,設置結構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護理專業也需要掌握大量的儀器設備和模型使用方法,主要涉及的儀器設備有:多參數監護儀、PICC介入模型、電動吸引器、輸液泵、自動洗胃機、高壓消毒鍋和各種護理訓練系統和模型,通過對模型或仿真實踐,達到掌握技能的目的。
2.3 實習實訓管理水平有待加強
護理專業實習的特點是:學生較分散,實習時間長,輪轉科室多,實習管理任務重。因此護理學院與實習基地要緊密配合,做好實習教學和學生的管理工作。某些實習基地醫院對實習生的安排尚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由于實習學生的經驗不足,因此部分學生就只能幫“基地”醫院護士做一些最簡單的體力勞動,實習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另外一方面,也有考研的學生,聯系實習單位,填寫實習鑒定手冊,蓋章交差的現象時有發生。也存在實習基地管理不當、組織不力等現象。因此實習基地應根據護理實習計劃和總體要求,結合實習大綱和臨床各學科特點,制定具體的科室輪轉計劃和實施方案,具體量化各科室實習計劃、量化考核指標,確保實習教學計劃科學嚴謹,質量可控。 [3]
3 構建護理學專業實踐體系的辦法
3.1 盡早安排教學實踐,盡快接觸臨床實踐
學生從入學第一年就安排直接接觸護理實踐,安排學生在仿真實驗室或者模擬醫院完成對應的護理實驗和實訓,完成這個環節以后,就去醫院進行護理實踐。[4]國內大部分學校都是理論課結束后,集中安排教學實踐,這樣會產生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不能及時強化所學的理論知識,盡早地接觸臨床實踐,不僅有利于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護理技能,而且能較好地實現從學校到醫院、從學生到護士的角色轉變。
學校通過成立“志愿服務隊”,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到合作醫院病區進行“晨間護理”和“晚間護理”,讓學生盡早接觸臨床,強化技能操作,增強學生的職業自信。
3.2 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有了科學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如何保障效果,學校要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學校教學督導中心一方面建立實習督導小組,對實驗教學過程定期或隨機檢查,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學生評教系統APP,學生通過APP系統對實驗人員的教學情況評價,促進實驗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學校人事部門要把理論課教學和實踐教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職稱評定方面要重視實驗隊伍的重要性。學校教務部門一方面通過 “傳、幫、帶”等措施提升實驗教學隊伍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可以出臺政策,鼓勵聘請高年級本科生協助參與指導實驗和管理設備,這種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和實踐能力。
3.3 加強學校和實習基地醫院合作
為了保證實習基地運行的穩定,關鍵還是學校和實習基地建立有效的質量保障機制。學校護理學院要研究和改革實習教學管理工作,推動實習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組織召開各教學基地的實習教學經驗交流會。實習基地要建立實習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定期檢查實習工作的執行情況、負責選派帶教教師、聽取護理人員對實習生的反映、對實習生的各種情況及時記入其成績檔案。實習科室要嚴格執行實習指導,經常檢查實習任務的完成情況,解決存在問題。定期開展查房、討論病例、講微課及技能操作等實習教學活動,并做好記錄。[3]
3.4 開展相關的實踐競賽活動,進行多元化教學
護理專業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多元化教學。例如心肺復蘇,學生可以在模擬病人身上反復練習臨床護理要點,使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實踐,在教授理論課中,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臨床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也可以通過團隊協作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辦法。還有很多教學內容可以采取多媒體手段,通過仿真實驗和虛擬現實來學習。有些實踐內容可以通過競賽的方式來進行,這些方法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了在病人身上犯同樣的錯誤,增強了學習效果。
3.5 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內容和考核評價體系
改變以往單純由醫院考核的方式改為由院校雙方共同參與的考核方式,將學校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手段與醫院最新的護理知識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4]
打破實驗教學依附理論課教學的傳統框架,使之成為獨立的、具有自身規律和理論方法及手段的教學體系。隨著信息化社會發展,從社會對護理學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質的要求出發,構建護理學實踐教學框架。總之,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成才的關鍵環節,也是辦好該專業的基石。筆者相信,如果能從上述幾個方面構建護理學實踐教學體系,從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到制度保障,護理學人才整體素質的提高才能保證,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安小六,鄒小紅.加強實驗隊伍建設增強高校實驗室軟實力[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230.
葛冉,閔文,王蓓等. 獨立學院護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J]. 藥學教育,2015,1:78-81.
護理學院實訓中心實驗技術人員崗位職責[EB/OL].
林琳,謝玉先,吳學華.在職護士培訓模式現狀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