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
【摘 要】目的:探討連續康復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給予連續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率和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脛骨平臺骨折臨床治療中應用連續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改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連續康復護理;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功能
脛骨平臺骨折作為臨床骨科較為常見的下肢骨折疾病,可由間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脛骨平臺是膝關節的重要負荷結構,是指脛骨與股骨下端接觸的面[1],一旦發生骨折,可導致內、外平臺受力不均,引起骨關節炎改變,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傳統臨床治療主要借助鋼板內固定的形式,對關節進行加固,再經膝關節功能鍛煉,促進關節功能恢復,最終達到治療的作用。臨床資料顯示[2],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對脛骨平臺骨折臨床治療尤為重要,可直接影響患者治療后恢復情況。康復鍛煉是指采用適量的、定向或者有針對性的機體運動來幫助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的護理方法,可在預防患者肌肉功能萎縮的同時,有效減少膝關節粘連、畸形愈合等并發癥的出現,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脛骨關節面重造的功效。因此,本次研究選取10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旨在探討連續康復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現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研究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20歲,平均年齡(48.93±12.67)歲;閉合性骨折36例,開放性骨折14例。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最大76歲,最小19歲,平均年齡(49.07±12.94)歲;閉合性骨折40例,開放性骨折10例。選入標準:①符合臨床脛骨平臺骨折相關診斷標準;②臨床病歷資料齊全;③根據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規定,知情且自愿參與實驗者。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意識不清醒者;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即切口護理,運動恢復、藥物指導,健康宣教和密切監控等;研究組患者采取連續康復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①入院時,護理人員需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與精神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②醫護人員需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準確掌握患者的情緒變化與心理活動。此外,醫護人員需主要與患者進行溝通,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從而減少其錯誤認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③康復鍛煉時,護理人員應全程陪同,詳細告知其康復運動注意事項,促進膝關節機能的恢復,提高自身免疫力,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④康復訓練需循環漸進,即在適量增加負重的情況下逐步演變為完全負重,避免運動強度過大;⑤康復訓練后,需指導患者從強化仰腳、屈膝等動作訓練逐漸過渡至仰臥屈膝、屈髖訓練,每個動作反復鍛煉40次,3次/d,持續鍛煉6個月[3]。
1.3 觀察指標
根據臨床護理效果評判標準,從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顯效、有效和無效)和生活質量(自主行走能力、無需他人協助和生活自理)兩方面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分別采用t檢驗法和X2檢驗法對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進行數據處理,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分析對比
研究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率和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研究發現,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意外的發生率日益增加,導致脛骨平臺骨折發生率日益上升。脛骨平臺骨折可導致膝關節腫脹疼痛、活動障礙等癥狀發生,嚴重威脅人們的日常生活。目前,臨床脛骨平臺骨折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
連續康復護理是一種臨床新提出的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是傳統康復護理的延伸,是通過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學、社會、教育、職業等措施,從心理、生理和社會等方面對患者采取全面康復護理措施,從而盡量提高膝關節功能恢復,達到基本生活能自理、重新參加社會活動等效果。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率和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脛骨平臺骨折臨床治療中應用連續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改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徐紅梅,薛露,章大偉,等.系統康復訓練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06):460-461.
盧志琴,周鄭麗,徐蕾,等.加速康復外科在關節鏡下微創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33):2602-2606.
莫敏騎.連續康復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