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艷
【摘 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4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及生存質量。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生存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改善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綜合護理;糖尿病足;治療效果;生存質量;影響
糖尿病足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的足下神經發生病變從而導致其下肢保護功能下降,微血管以及大血管的病變使得動脈灌注不足微循環障礙從而發生的壞疽以及潰瘍的癥狀,該疾病屬于糖尿病的并發癥之一,根據該疾病的病變性質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濕性壞疽、干性壞疽和混合性壞疽,該類疾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等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1],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的較大原因之一,嚴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對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極可能提高患者治愈率以及生活質量是極為關鍵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4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7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為初次合并糖尿病足就診,患者認知水平、精神狀態均正常,排除標準:排除語言障礙和行為障礙患者。其中對照組中,男15例,女12例;年齡44-83歲,平均(59.5±7.1)歲;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7.5±3.6)年;糖尿病足分級0級13例,Ⅰ級10例,Ⅱ級4例。觀察中,男16例,女11例;年齡43-86歲,平均(58.9±7.3)歲;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7.8±3.9)年;糖尿病足分級0級12例,Ⅰ級10例,Ⅱ級5例。2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病情觀察、體溫測量、用藥指導等。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護士要向患者進行疾病有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講明疾病發生的原因,還要給患者介紹治療方法與具體的護理措施,這樣患者就可以了解自己疾病情況,護士在平時要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不斷的鼓勵患者,要關心患者,對產生了不良心理的患者護士要主動對其實施心理護理措施,患者一般都能夠緩解不良的情緒,積極面對。
1.2.2 足部護理 囑患者或者家屬每日堅持足部按摩,使用37℃左右溫水泡腳,注意足部皮膚顏色變化、觀察足部動脈的波動情況等,對于足部皮膚破損可根據局部膿液培養結果選擇合適的局部敏感抗生素治療,換藥過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流程;做好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皮膚溫度監測,及時發現隱匿病足,以便及早采取相應防治措施。
1.2.3 控制血糖護理 對于能夠正常飲食的患者,用餐前30min需要皮下注射定量的胰島素,具體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而定。對清晨血糖出現上升的患者,則需要在0:00左右皮下注射4-5U的胰島素;針對進食量較少或者無法進食的患者,則需要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在500mL濃度為0.9%氯化鈉溶液中加入8-12U單位的胰島素進行前期靜脈輸入,等到患者血糖降到16.7mmol/L上下,需要以5%的葡萄糖混合胰島素進行靜脈滴注,比例為1:2-1:5[2]。在用藥期間,需要嚴密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這期間需要加強病房巡查,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低血糖癥狀,尤其重視夜間用藥患者。當患者出現饑餓、心悸或者乏力等癥狀時,可讓患者使用糖水或者巧克力。
1.2.4 飲食及運動護理 對于糖尿病足患者來說,飲食護理是及其關鍵的,可食用含可溶性食用纖維較多的食物這樣一來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體內糖分的代謝,同時也有增強其腸胃的蠕 動的功能,也要避開含糖量較多的食物譬如雜糧、青菜等食物;除此之外,雖然糖尿病足患者運動較為不便,但合理的運動能夠促進患者的血糖降低以及足部的血液循環,因此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足部潰瘍程度來為患者制定不同的運動計劃。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病例總數×100%。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每個條目1-5分,總分為各維度分之和,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將以上相關數據信息錄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理分析與統計。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生存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
3 討論
綜合性護理是建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的延續性護理,其護理理念是以 “患者為中心”[3],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護理,綜合患者的各項體征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通過對患者的心理進行了解并給予開導及支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并對患者的足部進行無菌護理,保持患者的足部清潔,減少患者足部的感染,并使用呋喃西林或硼酸進行濕敷,抑制足部創面的面積擴大,教導患者的家屬對患者的足部進行正確按摩,預防病足的再次發生,該護理方法有效地縮小了患者足部創面的面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生存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消除患者的足部癥狀,提高患者的如此生活質量水平,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邱慧穎. 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患者的作用研究[J]. 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8):1245-1246.
胡宗玲. 綜合護理干預在160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 雙足與保健,2017,24(15):57-58.
徐艷. 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效果[J]. 醫療裝備,2016,29(1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