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荷 閔薇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諸如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出現,這無疑對文化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產生深遠積極的影響。旅游是云南的特色與支柱產業,將獨具特色的云南文旅產業和數字技術進行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越來越成為推動云南數字文旅發展的強勁動力。云南文化旅游資源可以劃分為:民族風俗文化、歷史遺跡文化、民族村落文化、特色宗教文化四種類型。云南數字文旅可以通過打造專屬數字IP、升級產品供給、建設文旅試點等方面的實踐,引導云南數字文旅管理建設走向更為健康合理的發展之路,并對其他城市文旅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云南;數字文旅;民族文化;創新發展
隨著數字智慧旅游在我國的逐漸普及,大量關于旅游智能化管理與服務、數字技術和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的創新實踐應運而生,文化因素越來越成為影響游客進行決策的關鍵點。“敦煌數字化”“數字故宮文化遺產”等在文物數字化修復保護和沉浸式體驗創新的成功舉措,體現數字化正逐漸滲透文旅發展各個層面。旅游是云南的特色與支柱產業,將獨具特色的云南文旅產業和數字技術進行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越來越成為推動云南數字文旅發展的強勁動力。然而,創新發展是一個漫長和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因此,本文擬就云南數字文旅創新發展過程中需要重視的問題提出一些意見,以促進當地數字文旅的發展。
一、云南文旅資源的類型
旅游作為人類社會體驗消費經濟文化現象,與文化是密不可分并且能夠產生多種結合形式的。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以及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文化,云南作為全國旅游大省之一,不僅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旅游資源和燦爛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而且還保留著大量關于云南文旅風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等信息資源,這為云南文化旅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從整合歸類云南文化旅游資源的視角, 把云南文化旅游資源劃分為:民族風俗文化、歷史遺跡文化、民族村落文化、特色宗教文化四種類型。
(一)民族風俗文化
民族風俗文化指的是云南的少數民族在歷史和近現代留下來的民俗習慣文化。比如說民族節日,有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跳宮節”,傈僳族的“刀桿節”,佤族的“新米節”,苗族的“花山節”等民族節日;歌舞類的有傣族的孔雀舞、戛伴光舞、雙面鼓舞,藏族的熱巴舞和弦子舞,苗族的錦雞舞和反排木鼓舞,彝族的花鼓舞、左腳舞、煙盒舞等精彩紛呈的民族歌舞;民族餐飲文化類的有白族的“三道茶”“烤乳扇”“喜洲粑粑”,布依族的“五色花米飯”,哈尼族的“長街宴”,傣族的“香竹飯”和“手抓飯”等特色美食風俗;神話傳說和民間文學有彝族的“阿詩瑪”,納西族的“七星披肩”,傣族的“孔雀公主”,白族的“蝴蝶泉”等;民族比賽競技包括傣族的“劃龍舟”,怒族的“過溜索”,傈僳族民間體育競技“嘟噠噠”等。
(二)歷史遺跡文化
歷史遺跡文化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基于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所遺留下的民族智慧成果。在云南元謀縣發現元謀猿人的牙齒化石和元謀人遺址,這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云南麗江的白沙鎮是一座古老而迷人的小鎮,具有代表性的白沙壁畫以其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吸引著來自國內外絡繹不絕的游客進行觀賞;滇越鐵路是云南省第一條鐵路,是原法國殖民者依據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所修建,對研究我國鐵路發展史具有重大意義;在高山峽谷之間還有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就是處于地勢最高傳播文明文化古道之一的“茶馬古道”,這條古道不僅促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還為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民族村落文化
云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其復雜立體的地理環境和多樣的氣候條件,各民族為了適應當地自然條件和生活習俗的需要,對居住的民居村落進行了發明和創造,保留并繼承了具有鮮明特色和智慧的民族色彩。比如麗江納西族和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土掌房、西雙版納傣族和景頗族的干欄式竹樓、彝族發展形成的“一顆印”、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庭院建筑(如圖1)、走馬轉閣樓、冬暖夏涼的土庫房等,這些都是云南少數民族村落文化獨一無二的瑰寶,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四)宗教特色文化
云南因其擁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和處于西南邊陲的特殊地理位置成為全國宗教類型最多的省份。從外來引入并相互交融的文化形式與云南本土復雜的原始宗教交織為一體,并且和少數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結合為一體,通過日常的節慶活動、繪畫藝術、音樂舞蹈、建筑等形式體現出來,形成豐富多樣的云南宗教特色文化。大致概括為傣歷年、開門節、關門節、趕擺等節慶活動;祭祀樂、佛教樂、佛堂樂等宗教音樂;傣族的孔雀舞、阿昌族的白象舞、藏族的跳神法會等宗教舞蹈;崖畫、滄源壁畫、軸畫等宗教繪畫;云南漢傳佛教的佛塔寺院、道教的宮觀、伊斯蘭教“清真寺”等宗教建筑。
二、云南數字文旅發展需重視的問題
在互聯網大潮重構文化旅游業的發展趨勢下,新一輪的數字文化旅游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其在國家整體經濟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云南文旅在進行數字化改造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文化旅游資源對游客吸引力的問題
云南擁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與各資源間建立的多樣化組合關系,為當地的數字化文旅開發奠定了基礎。任何文化旅游資源本身都具有非常深厚的內涵,但是對于游客的吸引力卻是各異的。結合云南本地文化旅游資源的具體開發條件,對其文旅市場進行調查研究,依據調查數據結果對數字化開發的云南文旅資源進行排序區分,最終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特色數字化文旅景區項目,以提高云南數字文旅在整個旅游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二)數字化開發與生態協調的問題
實現數字化產業、資源開發、綠色生態三者間的協調統一發展目標,在整個云南數字化文旅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文旅資源的數字化開發和生態和諧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云南有許多將文化資源和生態旅游結合在一起進行開發的高質量旅游嘗試案例,同理,將數字化元素巧妙地運用在文旅開發設計中,讓人類和生態進行相互影響。除此之外,云南本土文旅資源的數字化開發程度需要在當地生態系統的合理承載力之下,在發展初期,不能產生只是一味追求規模宏大的數字化形式和驚艷的視覺效果而把環境因素拋棄的想法,生態協調和文旅數字化發展兩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這樣的理念在開發建設大型主題數字文旅項目中應該尤為重視。
(三)云南數字文旅的形式與本質問題
關于文旅資源數字化開發的觀念和傳統文化學者的觀點之間存在著爭議,具體表現在文化學者常常對于文旅資源用于數字化開發和利用的商業行為持反對意見,認為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改造實際上是大眾文化在起主導作用,是為了迎合當下群眾的口味來表現當地民族文旅特色,這樣的做法只能投射出民族文化的影子,并不能真正地體現文化的本質。然而在文化旅游產業實踐中,文旅資源的數字化應用已經迎合了時代發展趨勢并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文旅商業文化,這就導致了專家學者和公眾在認知觀點上發生了分歧的現象。然而在筆者看來,云南民族文化是發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基礎,而文旅資源的數字化開發利用是未來文化旅游發展的方向和必經之路。
三、云南數字文旅創新發展開發構想
如何借助數字互聯網科技手段來實現云南數字文旅的優質規劃發展,這不僅僅是云南民族文化旅游產業增長的基礎點,同時也是未來文化旅游產業水平整體提升的一個核心點。文化旅游產業一直以來是數字科技運用廣泛的領域之一,數字技術和體驗創意以及特色文化旅游要素間的結合,培育出了新型的文化旅游產業形式。
(一)打造新型數字文旅IP
這里的IP指的是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IP,擁有文化內涵和外延內容,有一定數量的粉絲群體和知名度的文化產品,流行文化對游客選擇目的地的行為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甚至也會影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云南作為少數民族文化大省,可以從挖掘當地民族元素入手,鼓勵和吸引當代流行的創作者打造獨具云南特色的數字文化作品,創造具有代表性特色符號和元素的文旅專屬IP,利用數字技術的手段從文學和藝術設計等領域多方面展現屬于云南的記憶,這不僅能彰顯出云南旺盛的生命力,還給予其富有特色的性格特點。再者,數字文旅IP可以是所講述故事的重現,也可以是游戲、影視劇或者民間傳說的再現,所以可以基于現有的影視基地和熱門景區,鼓勵影視劇、綜藝節目、流行歌曲短片及游戲等在云南進行取景制作和元素加入,以達到宣傳云南特色人文歷史和旖旎的自然景色的目的。
(二)優化數字文旅產品供給
豐富數字形式的文旅產品供給,推動數字體驗內容創造生產,研發基于云南民族特色文化并體現旅游特征的數字流行文創產品。伴隨著互聯網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開發面向游客、政府、企業的數字文旅服務平臺系統,大大優化文旅行程在服務、住宿、交通、購物、娛樂等方面的體驗,讓大數據真正成為推動云南數字文旅經濟發展的關鍵利器,將文化數字創意和科學技術進行結合,積極鼓勵5G、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在云南文旅中的應用,促進當地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等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型產品開發,增強數字類文化旅游景區的吸引力,做到把地域特色場景、數字科技和獨特歷史人文結合起來,構建一個創新且廣受大眾喜愛的數字化產業布局和增強文旅體驗。
(三)促進數字文旅試點建設
積極總結并借鑒建設數字文旅城市試點、智慧風景名勝文化景區等試點的經驗,依托諸如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等熱門旅游城市;喜洲古鎮、大理古城、建水紫陶小鎮等文旅特色小鎮;云南石林、三江并流、紅河哈尼梯田等文化遺產旅游景區,按照跨產業、跨領域合作的數字文旅發展要求,推動試點建設單位與數字技術企業、智慧旅游商業平臺、高校師生之間的深度合作。可從流行的電競游戲、文學作品、音樂作品以及其依托平臺在線上線下舉辦的各種比賽和計劃著手,利用云南獨具特色的文化元素進行創意構思,打造建設出深度融合了民族文化精華的數字電競文化村、數字特色古鎮等項目試點,借助流行文化的關注度和流量進行引入,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來到當地數字文旅試點進行打卡式參與,讓游客在新穎而豐富的數字文化體驗中得以體會到云南民族傳統,從而促進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迸發數字文旅新動能,創造數字文旅新模式。
四、結語
總之,在云南數字化文旅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維持文旅資源開發選址與民族文化傳承保護以及綠色生態協調這三者之間關系的平衡關系。云南數字文旅助益于當下社會的行動主體和日漸進步的數字技術,可以通過打造專屬數字IP、升級產品供給、建設文旅試點等方面的實踐,引導云南數字文旅管理建設走向更為健康合理的發展之路,與此同時,云南在數字文旅方面的實踐創新對于其他城市同樣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竇志萍.云南文化旅游資源系統開發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7(8):108-112.
[2]孫浩然.云南少數民族宗教文化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桂海論叢,2013(3):110-114.
[3]王睿.云南“旅游+文化IP”蹚出特色產業之路[J].創造,2017(11):63-64.
[4]吳學安.數字經濟將引領智慧文旅產業轉型[N].中國旅游報,2019-06-03(03).
[5]徐堅,姜鵬,李志英.論云南宗教建筑(群)的可持續性發展[J].城市建筑,2006(7):43-46.
[6]陶犁.論云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J].思想戰線,2000(6):78-80.
[7]陳娜,裴沛.昆明市文化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10):136-138.
[8]周桂英.河南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90-93.
作者簡介:陳映荷,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閔薇,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