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夢麗
摘 ?要:當我們感到身體的某些部位不舒適時,會選擇看醫生或吃藥、打針,進行及時地治療,這通常被我們稱之為身體的疾病。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人們除了身體的不適之外,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等詞語越來越多地涌入人們的思維觀念里。人們需要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通過繪畫這一藝術活動,培養兒童的心理健康,克服心理疾病,使兒童在成年后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從而減少社會犯罪和社會壓力。
關鍵詞:心理健康;藝術治療;兒童原創繪畫
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工作四年有余,從接觸兒童繪畫、傳授繪畫知識和技能,到后來走進兒童畫中的故事,探索兒童畫、探索兒童的內心世界、關注兒童的成長發展,逐漸使我發現,在簡單的兒童畫中,隱藏著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成年人可以通過畫面去了解一個3~12歲孩子對于周圍世界的真實看法。通過接觸實際工作,我由單一的傳授繪畫知識和技能,轉向關注兒童的內心需求,了解不同孩子的性格缺陷,同時研究如何通過兒童在繪畫中的表現,幫助他們表達情感,抒發情緒,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從而使每一個孩子,在成長和發展的道路上能夠更完美地走好每一步。擁有一個健全且完善的童年,能夠治愈人的一生。反之,他將要用自己的一生去治愈童年的創傷和陰影,因此兒童的心理健康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作為教育者,我們有義務去關注和引導兒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給予他們充分的信心,用飽滿的力量去面對人生中的種種困難,而不是選擇一種消極的、極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一、兒童原創繪畫的意義和價值
(一)什么是兒童原創繪畫?新生兒從睜眼的那刻起,便開始了對這個世界的觀察,通過外部事物的刺激,他會逐步開始一個自我探索和自主學習的過程。隨著經驗的累積和豐富,他開始慢慢有了自我的認知、美感和意識。等新生兒的生理發展到一定程度之時,他們會選擇用語言、圖形符號等來表達自己的感知和情感。繪畫無疑是兒童表達自我認識和情感宣泄的一種方式。所謂原創繪畫,屬于原創藝術。藝術從古至今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著名兒童美育教育學家楊景芝先生曾在書中這樣定義,“原創藝術是人類個體對自身生存的感知、體驗和獨有的美感創造”。兒童原創繪畫是處于兒童階段的每個人進行獨立的、自我的對外界事物的一種認知和感受,并通過繪畫的形式記錄和表達出來。畫面中所帶有的藝術價值和意義都來源于兒童的自我感受和經驗積累。兒童原創繪畫是自發的,不受他人思維的干擾和影響。
(二)藝術起源于生活。不論是傳遞信息的圖像符號,還是反映社會現象的美術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兒童在成長的階段里,除了受家庭生活環境的影響外,還受學校和周圍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同地域、家庭、學校所成長的孩子對待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會有所不同。用成年人的思維去了解一個兒童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需要我們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去思考,同時還需要注意交流時的語言和語氣。通過兒童繪畫作品,我們會很容易地走進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們的需求、個性以及性格特點。
在一次美術課堂上,我以“洗澡”為題,讓三個4~5歲的女孩子,進行了無實物參考的想象繪畫創作。洗澡這一主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創作之前我先引導孩子們進行了回憶,回想一下自己洗澡時的場景和環節,然后再將腦海里的信息轉化成圖像畫面。三個年齡相近的孩子創作出的作品卻截然不同。在她們創作完成后,我分別與三個孩子就作品內容進行了交談。玉兒的畫面(如圖1)中浴缸里出現了很多美人魚,人物造型也基本都是公主裝扮,在交流中我了解到玉兒很喜歡美人魚。她認為在洗澡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化身成美人魚,在她眼中,媽媽很美麗,就像動畫片里的公主一樣。媱媱的作品(如圖2)中人物造型比較簡單,但是畫面里每一個出現的人物都是她身邊的親人,媽媽、姥姥和妹妹。通過與媱媱的交談我發現她不像絕大多數有二胎的家庭一樣,對于弟弟或妹妹的認識,更多的是分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反之,她非常喜歡和疼愛自己的妹妹,在洗澡的浴缸里放置了很多給妹妹玩耍的玩具。在可心的畫面(如圖3)里人物關系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只有媽媽和自己,在她的講述里,平時媽媽給自己洗澡的次數多一些。4歲半的她能夠清楚地回憶起自己家的浴室是什么樣的布局,并津津樂道地講述著浴室的陳設品,語言表達和邏輯能力都比平時要好了很多。
通過這次課程的交談,我了解到幾個孩子各自的喜好。通過她們的表達,我也看到了她們的性格特點,這使我發現兒童原創繪畫是走近孩子內心世界的一個突破口。比起簡單直接地詢問,她們更愿意與你樂此不疲地聊聊自己畫面上的內容。這幅以“洗澡”為創作中心的繪畫作品,雖然沒有更多的繪畫技巧,但是在我看來效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因為,這樣的作品充滿了童真、童趣的味道,它是兒童在不受任何外界干擾的情況下獨立創作出來的,是自己內心想法的映射,所以這樣的作品令她們侃侃而談。
(三)外界對兒童原創繪畫的干預幾乎為零。成年人只是起到啟發和引導作用。孩子們擁有獨立表達與表現的權利。兒童原創繪畫不要求繪畫作品包含繪畫知識、線條運用、色彩布局、神態和諧等理性規則,主要關注的是兒童在繪畫這幅作品時心情的愉悅,情緒狀態的良好,以及他們在表達自己作品時語言的流暢、思維的順暢等一系列身心活動反應。小孩對于外界客觀物質世界的認知,沒有成年人的成熟與智慧,但他們擁有獨特的認知和判斷標準。原創繪畫語言是我們走近他們的第一步,只有靠近他們的內心才能引導他們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前進。
二、兒童原創繪畫所反映出的兒童心理
(一)兒童繪畫與兒童心智發展
著名繪畫心理學博士嚴虎曾在書中寫到,“繪畫是一種符號表征方式,是人類心智發展的重要成就之一?!眱和L畫也不例外。兒童畫是兒童表達自我情感和認知的特殊視覺語言。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對于同一繪畫主題和對象,所呈現出的畫面效果都會有所不同。這些差異源于兒童心智發展的階段性和不平衡性。
美國著名美術教育學家羅恩菲爾德曾將兒童繪畫分為六個階段,分別是:準備階段(0~2歲),新生兒對于周圍環境的初步觀察和認知;涂鴉階段(2~4歲),以簡單的點、線條、不規則圖形為創作內容;前圖示階段(4~7歲),從自我視角出發表現畫面內容;圖示階段(7~9歲)基本能夠繪制出物體的外部形象特征;寫實萌芽階段(9~11歲),可以觀察到實物的特征,并將三維的實物轉化到二維平面中來;擬寫實階段(11~15歲),可以細致地寫生出繪畫對象。羅恩菲爾德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是在皮亞杰的兒童心理發展四個階段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皮亞杰將兒童心理發展分為了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期(7~11歲);形式運算期(11~15歲)。通過兩位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兒童繪畫可以反映出一個兒童的心智年齡,也就是說通過一幅兒童繪畫作品,我們可以基本判斷出該兒童是否處于一個正常的心智發展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