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彪
(南通大學 江蘇 南通 226000)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已成為我國城市人口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非小細胞型肺癌與小細胞癌相比其癌細胞生長分裂較慢,擴散轉移相對較晚。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80%,約75%的患者發現時已處于中晚期,發現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低。因此,對于已經發現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建議根據發現的時期及身體的素質及時地選擇治療的方式。
此次臨床研究對象為2018年10月—2019年7月在本市人民醫院治療的35例非小細胞肺癌癥患者。35名患者按照非小細胞肺癌的位置及身體狀況的不同,將患者分為了2組。實驗組是Ⅰ、Ⅱ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或者病變局限于一側胸腔且能完全切除的部分Ⅲ期非小細胞肺癌,總計20例。采用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術后進行化療。對照組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處于Ⅱ期及個別Ⅳ期非小細胞肺癌。如:單發的腦轉移或腎上腺轉移,但是因為身體素質因素的影響不宜進行手術的患者,總計15例,對這一部分病人采用的治療的方案是同步放化療[2]。即采取三維適形放療聯合化療方案。其中,患者有20%左右的病人因為身體的情況放療化療同時做治療強度太大,耐受不了同步放化療,采取了放療和化療分開展開的方式。
6個月后進行隨訪,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恢復情況。
將患者按照非小細胞肺癌的時期及身體素質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患者進行分類治療;將對實驗組及對照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相關病例的康復情況及先關數據進行整理,并做好統計。
觀察指標為兩組人員的康復病例數,對比康復率。
對患者病例恢復情況進行統計。具體信息如下:

表 康復率情況
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基本康復病例實驗組的人數是13人,對照組的人數是7人,實驗組比對照組多6人。
為了驗證是治療方式影響了康復情況,運用問卷星進行問卷調查,并且運用SPSS進行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下:
1.身體素質與康復情況進行相關性分析。身體素質與康復情況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076,接近于0,并且P值為0.561>0.05,因而說明身體素質與康復情況之間并沒有相關關系。
2.心態的變化與康復情況的相關系數值為0.006,心態的變化與康復情況的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076,接近于0,并且P值為0.60>0.05,因而說明心態的變化與康復情況之間并沒有相關關系。
3.環境因素與康復情況的相關系數值為0.0565,接近于0,并且P值為0.170>0.05,因而說明環境因素與康復情況的之間有沒有相關關系。
4.手術方式與康復情況的相關系數值為0.713,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與康復情況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的關系。
統計分析身體素質、心態變化、及環境因素,P>0.05表明此因素無統計學意義,也就是在此次研究中身體素質、心態的變化及環境因素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健康恢復沒有影響。運用SPSS進行分析臨床治療方式與患者病情恢復情況的相關性。結果顯示手術治療方影響患者健康恢復。
此表格中對照組病例數為15例,6個月后基本恢復健康的病例數為7例,康復率達到46.7%,實驗組的病例數為20例,6個月后基本恢復健康的病例數為13例,康復率為65%,實驗組的康復率高于對照組的康復率18.3個百分點,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說明手術方式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過程中起到了顯著的作用,此次研究有意義。
本次研究針對的是2018年0月—2019年7月在本市人民醫院治療的35例非小細胞肺癌癥患者。按照身體素質指標及非小細胞肺癌的位置不同進行分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治療的方法是手術進行治療,并輔助化療。對照組的治療方法是同步放化療,即照組采取三維適形放療聯合化療方案的患者,個別身體素質不好的患者采用的是分開治療方式[3]。對身體素質、心態的變化及環境因素進行設置和控制,用SPSS進行統計相關性分析,結果說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治療的方式比傳統治療的方式有著顯著的效果。這個結果在臨床上比較具有可信度,可以增加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運用手術方式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