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葉牡 李 成 楊祥友 雷 芳 羅 娟 彭 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呼吸道系統性疾病,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等為其主要臨床特征,隨著目前空氣質量的下降,我國COPD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以往臨床上對于COPD的治療主要采用支氣管擴張劑、抗菌藥物及糖皮質激素等進行對癥治療,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作為一種黏痰溶解劑,能夠有效促進痰液的咳出,但該藥物對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動脈血氣指標效果不顯著[2]。臨床上有過相關調查發現,西醫聯合中醫治療COPD較單一使用西醫治療效果顯著。本研究選取我院100例COPD患者,對其進行單一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治療,并與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聯合清宣止咳顆粒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8年6月—2019年5月隨機抽取我院100例COPD患者,并采用抽簽的方式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COPD患者50例,男30例,占比60.00%;女20例,占比40.00%。最低年齡30歲,最高年齡80歲,平均年齡(52.05±0.35)歲。最短病程2個月,最長3年,平均病程為(1.45±0.23)年。體質量指數在20~29 kg/m2,平均為(23.34±0.72)kg/m2。觀察組COPD患者50例,男29例,占比58.00%;女21例,占比42.00%。最低年齡31歲,最高年齡81歲,平均年齡(52.52±0.06)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3年,平均病程為(1.38±0.25)年。體質量指數在21~28 kg/m2,平均為(23.24±0.82)kg/m2。2組患者的相關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經過臨床診斷后確診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關于COPD的診斷標準,且所有患者都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本次研究使用藥物過敏患者、患有心、肝、腎等并發癥,以及感染性、肺結核疾病、免疫性疾病患者,且伴有精神疾病、中途退出試驗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及止咳等常規性治療。對照組患者進行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治療,藥物規格為0.5 g/片,每次服用1片,每天2次,用溫開水服用。觀察組COPD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清宣止咳顆粒治療,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清宣止咳顆粒治療:藥物規格為10 g/包,每次1包,每天3次,用溫開水服用。2組患者均維持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價2組患者治療前后咳嗽、咯痰、呼吸困難、乏力等中醫證候積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癥狀越重。采用肺功能儀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主要檢測項目有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之比)。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其中,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經過影像檢查炎癥消失為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經過影像檢查炎癥消失65%~70%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且病情加重為無效。觀察2組患者治療期間頭痛、失眠、惡心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并進行分析、對比。
1.5 統計學方法計數(卡方檢驗)、計量(t檢驗)資料用SPSS 20.0軟件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但觀察組患者下降較對照組患者更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的FVC、FEV1、FEV1/FVC肺功能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2組COPD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升高,但觀察組患者升高較對照組患者更顯著,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2.00%(46/50),其中,顯效40例,有效6例,無效4例;對照組患者顯效28例,有效9例,無效1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4.00%(37/50)。由此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總病例數為3例,其中頭痛0例、失眠2例、惡心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0%;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總病例數為11例,其中頭痛2例、失眠5例、惡心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00%。由此可知,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例,
COPD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空氣污染、吸煙、感染及職業粉塵化學物質等均可成為其發病主要原因。經過近年來多項研究發現,COPD病理基礎為炎癥損傷,主要是因機體一旦感染后,肺部將會存在的大量炎癥細胞,導致了肺部損傷[3]。
COPD目前臨床上無根治的方法,多以預防,以及減緩疾病進展為治療原則。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作為近年來臨床上常用的黏痰溶解劑,常用于呼吸道系統疾病的治療中,不僅能促進痰液的排出,同時還利用自身抗氧化劑、抑制蛋白酶活動的作用,在COPD的治療中,減輕氣道的損傷,抑制疾病的發展[4]。但有相關研究發現,在COPD的治療中單純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對患者的癥狀、肺功能改善效果不顯著,將會影響患者的預后[5]。
在中醫學中,COPD屬于“哮、喘、咳、肺脹”等范疇,肺臟反復受邪、傷損肺氣、氣機阻閉,中醫治療以理氣化痰、活血化瘀及益氣養陰為主。清宣止咳顆粒作為一種潤肺止咳、理氣化痰的藥物,在臨床上有較多關于治療COPD取得顯著療效的報道[6]。清宣止咳顆粒的主要成分為桑葉、白芍、薄荷、苦杏仁、紫菀、桔梗、枳殼、陳皮、生甘草等,其中桑葉具有宣肺及疏風的作用;白芍止痛、斂陰養血;薄荷有清涼及散風之效;苦杏仁平喘止咳,紫菀加之化痰之效;桔梗祛痰鎮咳及鎮痛的作用;枳殼具有理氣之效;陳皮理氣健脾、化痰,補益氣;生甘草具有清熱解毒及益氣的作用[7]。諸藥合用,在治療COPD疾病中,配合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促進痰液咳出功效的同時,可有效提高機體防御及免疫功能,避免對心肺功能造成損傷,進一步提高療效[8]。
在本研究中,采用抽簽的方式將我院100例COPD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進行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單獨、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聯合清宣止咳顆粒治療。治療前,2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及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及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較治療前顯著提升,對照組患者對照治療前也得到了提升,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較對照組患者(74.00%)明顯更高;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0%,較對照組患者(22.00%)明顯降低,P<0.05。
綜上分析可知,采用清宣止咳顆粒聯合乙酰半胱氨酸泡騰片治療COPD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緩解患者的癥狀,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