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靜 蘇 斌 鐘美蓉
產后宮縮疼痛主要指產婦產后因早期子宮收縮引起的下腹部陣發性疼痛癥狀,多發生于產后1~2 d,多數產婦持續3 d左右可逐步恢復[1]。但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的持續疼痛極易導致產婦的負性情緒出現,加之哺乳的疼痛感,導致宮縮素增加,最終影響到產婦產后睡眠和恢復質量[2]。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產婦產后宮縮疼痛癥狀是臨床研究的熱點。近幾年,中醫辨證護理在婦產科逐漸顯示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有專家指出采取中醫辨證護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產婦產后宮縮疼痛情況,改善分娩效果[3,4]。我院在該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在經產婦產后宮縮疼痛護理中開展了中醫辨證護理,效果良好,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2017年12月—2019年8月我院產科分娩的80例產后宮縮疼痛產婦進行研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產婦進行分組,最終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年齡為26~35歲,平均年齡為(30.87±3.11)歲;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為(39.17±1.44)周。觀察組:年齡為26~36歲,平均年齡為(30.93±3.48)歲;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為(39.22±1.53)周。2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單胎頭位妊娠;經產婦;足月經陰道分娩;產前檢查母嬰各項情況均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妊娠期并發癥者;有認知功能障礙或交流障礙者;依從性很差,難以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3 方法對照組產婦接受西醫護理,包括飲食護理、用藥指導、體位指導、泌乳指導、母乳喂養指導、嬰兒照料指導等,同時密切觀察子宮收縮和惡露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觀察組產婦在此基礎上接受中醫辨證護理:①中醫情志護理。思慮甚者當以怒克思,采取激將法促使產婦發怒而使肝氣上逆沖破郁思;悲哀甚者當以喜克悲,講解產婦喜聞樂見的事情使其開心,幫助其恢復信心;恐懼甚者當以思克恐,引導產婦思索并給予語言鼓勵,逐步消除恐懼感。另外,播放中醫五行音樂中宮音、角音為主的音樂也利于轉移產婦注意力,減輕疼痛感。②中醫按摩護理。產后12 h對小腹部進行按摩,沿順時針方向輕柔按摩5~10 min。之后用右手拇指輕推氣海、關元2~3 min,最后用食指與拇指捏拿三陰交、血海,使產婦產生酸脹感。每日1次,按摩期間產婦宜保持肌肉放松和自然呼吸狀態,連續3 d。③中藥穴位貼敷護理。產后12 h取雙側子宮穴、氣海穴、關元穴、神闕穴,先按摩穴位之后將中藥貼敷于穴位上,4~6 h后拆下,每日1次,連續3 d。
1.4 觀察指標比較2組產婦產后不同時間心理狀態、睡眠質量、宮縮疼痛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①心理狀態評分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5],各包含20個相關條目,SAS評分>50分表示明確存在焦慮,SDS評分>53分表示明確存在抑郁,評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②睡眠質量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6],涉及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日間功能5個方面共21分,評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③宮縮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7]評估:由產婦在標有0~10分共11個刻度的標尺上根據主觀疼痛感受進行描點,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難忍。④護理滿意度評估參照相關文獻[8]自制問卷,內容包括服務態度、溝通交流能力、專業技術技能、解決問題能力、對責任病房的管理5項共100分,總分>75分為十分滿意,35~74分為滿意,<35分為不滿意??倽M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產婦產后不同時間心理狀態及睡眠質量情況對比2組產婦產后48 h SAS評分、SDS評分及PSQI評分均低于同組產后6 h,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產婦產后48 h SAS評分、SDS評分及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后48 h,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產后不同時間心理狀態及睡眠質量情況對比 (例,
2.2 2組產婦產后不同時間宮縮疼痛情況對比2組產婦產后24 h、48 h VAS評分均低于同組產后6 h,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產婦產后24 h、48 h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產后不同時間VAS評分對比 (例,
2.3 2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觀察組產婦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2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例,%)
產后宮縮疼痛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如何采取護理干預改善產婦的疼痛癥狀,避免產后焦慮抑郁的發生,提升產后恢復效果是臨床研究的熱點[9]。中醫辨證護理近幾年在婦產科護理中逐漸顯示出獨特的臨床優勢[10],本研究將中醫辨證護理應用于經產婦產后宮縮疼痛的護理干預中。中醫情志護理主要根據《黃帝內經·素問》中“移情、疏導、暗示”“審其優苦、避其誘因、隨其所喜、解其郁結、調悅情志”等理論[11],依據七情致病的特點和五行生克的理論采取怒克思、悲克怒、喜克悲、思克恐等辨證護理手段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12];中醫按摩護理則主要利用刺激關元、三陰交、血海等穴產生益氣理氣、促進氣血順暢的作用,能夠緩解疼痛感[13];中藥穴位貼敷護理則利用中藥的藥理效果平衡陰陽、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免疫等作用[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48 h SAS評分、SDS評分及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后48 h,且觀察組產婦產后24 h、48 h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后24 h、48 h,可見通過實施中醫辨證護理有效減輕了疼痛感和心理應激,提高了睡眠質量,為產婦產后恢復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觀察組產婦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也表明中醫辨證護理在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方面效果明確,獲得了產婦的認可。
綜上所述,中醫辨證護理能夠改善經產婦產后宮縮疼痛癥狀、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有利于提升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