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瓊 吳海明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非典型肺炎,又稱冷凝集陽性肺炎或原發性非典型肺炎。該病主要是由支原體侵染引發的毛細支氣管炎性病變及間質性肺炎[1]。該病在學齡前及學齡兒童中較為常見,其主要原因在于該年齡段兒童的肺部功能尚未發育完善,且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易受到病原菌侵染致病。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包括:畏寒、發熱、咳嗽、厭食等。臨床上除了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之外還需加強護理干預措施,盡可能的提高治療效果,盡早地幫助患者改善疾病癥狀[2]。中醫特色理念護理干預是將中醫學中的部分理論應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種干預方法,在許多臨床護理中均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特色護理理念在小兒支原體肺炎中的應用效果,選取100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展開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編號與分組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男27例,女23例;年齡1~12歲,平均(6.42±5.35)歲;病程5~24 d,平均(11.73±7.38)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中醫特色護理理念,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齡2~13歲,平均(6.56±5.38)歲;病程6~27 d,平均(11.84±7.52)d。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參考《實用兒科診療規范》[3]關于支原體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出現咳嗽、發熱、畏寒等疾病癥狀,經血常規、尿常規、肺部CT等相關檢查,確診為支原體肺炎。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年齡<14歲的兒童;③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臟器疾病的患者;②依從性較差的患者。
1.4 方法2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退熱、止咳、平喘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嚴密監測患者心率、血壓等體征的變化情況,并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提供飲食指導與服藥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中醫特色護理理念,主要方法如下。(1)辨證護理: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并給予對癥的護理干預。①痰熱閉肺:患者主要癥狀為高熱,并伴有氣急、口渴、大便干結、小便色黃等其他癥狀,在飲食方面需要以白果粳米為主,叮囑患者多飲涼開水;②肺脾氣虛:患者主要癥狀為咳嗽,并伴有四肢乏力、脈細弱等癥狀,需要多給予患者富含維生素與優質蛋白的食物,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③肺陰虛癥:患者的主要癥狀多汗、低熱、干咳等,此類患者需要增加對瓜果蔬菜的攝入;④風熱閉肺: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口渴、氣急、胸痛等,在患者出現高熱癥狀時需要注意叮囑患者多飲水,及時擦拭汗液并更換干凈的衣物,在日常飲食中可添加雪梨汁、馬蹄湯等;⑤風寒閉肺: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咳嗽、發熱、氣促等,需要做好防寒工作,可以將病房的溫度適當地升高。(2)飲食干預:患者的飲食需要結合個人喜好,選取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若患者年齡過小,則飲食以乳類為主。年齡較大的患者則需要避免在日常飲食中攝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盡可能選取清淡且營養豐富的食物。(3)情志護理:通過向患者家屬講述支原體肺炎的疾病相關知識,幫助他們對疾病建立正確的認知,同時鼓勵家屬提出疑問并及時進行回答,幫助家屬了解疾病的基本治療方法,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注意事項。支原體肺炎的患者多為兒童,家屬在患者的治療期間極易出現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需要對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調整心理狀態,致力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爭取在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可以得到家屬的積極配合。
1.5 觀察指標記錄2組患者咳嗽、肺部啰音、氣促與發熱癥狀消失時間,并進行分析比較。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問卷總分為100分,91~100分為非常滿意,71~90分為滿意,≤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問卷在患者出院前由家屬匿名填寫,后回收進行統一的處理分析。

2.1 2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各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例,
2.2 2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干預滿意情況比較觀察組家屬中,1例對護理干預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達到98%。對照組家屬中,7例對護理干預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為86%。經秩和檢驗分析,觀察組家屬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干預滿意情況比較 (例,%)
支原體肺炎是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部炎性病變,在兒科臨床上十分常見[4]。主要是因為兒童的呼吸系統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氣道相對狹窄且纖毛的活動能力相對較差,表現出較差的清除能力。導致患者的排痰能力相對較差,極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且容易出現胸腔積液、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哮喘等并發癥[5]。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患者染病后會出現咳嗽、發熱等疾病癥狀,偶爾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少數患者還可能出現喘鳴、呼吸困難等其他癥狀。該病的病程較長,患者的癥狀較為嚴重,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患者還可能會出現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癥等其他癥狀[6],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
支原體肺炎在中醫屬于“肺炎喘嗽”的范疇,認為該病的病機在于肺氣閉塞,患者正氣不足又受溫熱毒邪[7]。由于該病的病程相對較長,故在治療的過程中給予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在常規的護理干預中,一般涉及到飲食指導與用藥指導。但支原體肺炎的患者多為兒童,籠統的飲食指導并不能有效地貼合患者的喜好,導致患者可能在護理干預的過程中表現出較差的依從性,導致臨床療效與護理干預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8]。中醫特色理念護理以中醫學為理論基礎,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在提高患者療效的同時還能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現各類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中醫特色理念護理主要分為3個部分,即辨證護理、飲食干預與情志護理。辨證護理沿用了中醫學中辨證論治的理念,結合患者的疾病癥狀將支原體肺炎分為:痰熱閉肺、肺脾氣虛、肺陰虛癥、風熱閉肺及風寒閉肺,根據患者的癥狀差異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確保患者可以得到更加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飲食可以為患者補充每日所需的營養,改善患者的營養結構,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加強免疫功能,改善機體的炎性癥狀。中醫特色理念護理結合了患者的個人喜好對日常飲食結構進行調整,并根據患者的年齡差異提供不同的飲食方案,其針對性更強,更易于被患者接受[9]。兒科是醫療糾紛的常見科室,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年齡相對較小,患者家屬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加之多數患者家屬對于疾病的認知不足,一旦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或并發癥就極易引發醫療糾紛事件。通過情志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家屬對疾病建立正確的認知,充分了解疾病的治療過程與目的意義,幫助他們了解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注意事項,并盡可能地幫助他們排解負性情緒。通過情志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治療過程中取得更多的家屬理解與配合,能夠有效地降低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率,有效提高患者家屬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10]。
本研究主要通過對比分析實施常規護理與中醫特色理念護理患者各臨床癥狀的消除時間及患者家屬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來評估中醫特色理念在小兒支原體肺炎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咳嗽消除時間為(4.12±0.78)d,肺部啰音消除時間為(4.05±0.93)d,氣促消除時間為(3.91±0.48)d,發熱癥狀消除時間為(2.58±0.43) d。對照組上述各癥狀消除時間分別為:咳嗽(6.43±0.88)d、肺部啰音(4.95±1.02)d、氣促(5.03±0.49)d及發熱(3.58±0.42) d。對比分析結果顯示2組患者各癥狀消除時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各癥狀消除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結果為:非常滿意41例、滿意8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度達到98.00%。對照組中,家屬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結果為非常滿意25例、滿意18例、不滿意7例,總滿意度為86%。秩和檢驗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可知中醫特色理念護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效縮短了患者各癥狀的消除時間,提高了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中醫特色理念在小兒支原體肺炎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疾病癥狀改善,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提高患者家屬的滿意度,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具有很高的臨床實際應用價值,值得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