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琳 余 娟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由腰骶先天異常、髓核等腰椎間盤組織出現退行性變、腰姿不正、過度勞累等多種原因導致椎間盤的軟骨板、纖維環出現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壓迫脊椎神經根引起[1]。患者主要有腰部疼痛、下肢疼痛及麻木等癥狀,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工作影響大,嚴重者還會影響患者神經功能,導致其出現大小便障礙、下肢癱瘓,患者生活質量低下。中醫定向透藥療法是治療該疾病常用的一種保守療法,安全性高,主要通過將微孔技術將中藥從皮膚導入病灶以起到治療的作用[2]。有研究表明,在保守治療的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提高整體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3]。本研究就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給予中醫定向透藥儀+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接收的7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參照組、觀察組,觀察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9~72歲,平均年齡(46.4±5.3)歲;平均病程(4.7±0.8)年。參照組中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47.3±6.1)歲;平均病程(4.3±1.0)年。2組患者各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均衡(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相關評價標準;均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MRI、CT檢查結果確診;患者均清楚研究內容并自愿加入。排除標準:有明顯手術指征者;合并腰椎結核、腫瘤等其他嚴重腰椎疾病者;藥物過敏者;合并嚴重皮膚病或皮膚損傷者;意識、感覺、溝通障礙者。
1.3 方法參照組給予基礎對癥治療+常規護理。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止痛、消腫、抗炎等對癥治療。給予生活、飲食指導,在急性期告知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簡單告知患者疾病及相關注意事項,待病情緩解后可適當進行腰背部肌肉訓練。觀察組同時給予中醫定向透藥儀+護理干預。中醫定向透藥療法:導入藥物為正清風痛寧注射液(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43020279),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功效。也可使用方劑為川芎、伸筋草各30 g,羌活、續斷、蘇木、香附、刺五加各20 g,制川草烏、烏藥各15 g,桃仁12 g,紅花、麻黃、獨活各10 g,將藥材加水煎煮,取100~200 ml備用。引導患者取俯臥位,清潔腰背部皮膚,將中藥藥液涂抹于中醫定向透藥儀(型號為LHJ-xi-2TD,生產廠家為廣州綠海醫療器械保健用品有限公司)的電極片上,放置于腰椎兩側或疼痛點處,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適當調節電壓、電流輸出、頻率等參數,20~30 min/次, 1次/d。護理干預:①治療前。根據患者接受能力選取合適的方式告知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因、發病機制、危害、中醫定向透藥療法的操作過程、作用以及配合方法,解除患者心中疑慮,使其主動配合治療。了解患者疾病史、用藥時、過敏史等相關信息,對患者基礎情況進行評估,排除中醫定向透藥療法禁忌者。備好藥液、儀器等所需物品,確保儀器能正常運行。②治療時。明確患者疼痛部位、疼痛程度,選取最佳藥物透入部位;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及時進行安撫,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詢問患者感受,調整最佳治療參數,有不良反應時應及時調整參數或中斷治療。③治療后。觀察患者皮膚有無瘙癢、紅疹等過敏癥狀;根據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通過直腿抬高、抬臀、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鍛煉腰背部肌肉,訓練強度、頻率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定;同時加強體位、生活、飲食護理。
1.4 觀察指標對比2組臨床療效、腰椎功能恢復情況、護理滿意評分(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患者滿意度越高)。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情況根據干預前后疼痛評分(VAS,分值范圍為0~10分,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腰椎JOA評分(分值0~29,分值與患者腰椎功能障礙呈負相關)變化進行評定[4]。
1.5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疼痛等癥狀消失,可正常生活、工作,JOA評分改善75%以上;有效:癥狀明顯減輕,JOA評分改善25%~74%;無效:癥狀及JOA評分改善不明顯。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5]。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1.43%、68.57%,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腰椎功能恢復情況、護理滿意評分干預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JOA評分、護理滿意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情況及護理滿意評分對比 (例,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骨科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以腰部疼痛、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腰椎疾病,占比約15%,是導致人們腰腿痛、生活質量低下的主要疾病之一。腰椎間盤突出癥在中醫學上歸于“痹證、腰腿痛”范疇,病機為肝腎虧損、外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腰府筋骨失濡養。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中醫外治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礎,但具體臨床使用方法種類各有不同,其療效也各有千秋。中醫定向透藥療法是一種將現代醫用物理學、中醫學相結合的靶向治療技術,具有藥療、理療雙重作用。中醫定向透藥療法利用電刺激將具有疏通經絡、止痛消腫、活血祛瘀功效的中藥藥液通過皮膚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可定點、定向,加速藥物滲透速度,提高病灶部位藥物濃度,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等癥狀,促進腰椎功能恢復[6]。
有研究表明,在治療的同時結合科學、全面的護理干預對提高整體療效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研究中,通過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首先,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能使患者充分認識到中醫定向透藥療法治療的必要性、重要性,提高其治療依從性;評估患者病情、做好治療前準備能提高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確保治療順利進行。其次,治療時關注患者心理狀況、及時詢問患者感受能穩定患者心態,減輕其緊張情緒,避免治療不良事件的發生。最后,治療后給予功能鍛煉、體位、生活、飲食指導能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避免因不良姿勢、過度運動加重腰椎疼痛癥狀,同時能有效鍛煉腰背部肌肉,促進腰椎功能恢復[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1.43%)高于參照組;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JOA評分、護理滿意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采用中醫定向透藥儀進行中醫外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具有較顯著的應用效果,并能有效促進患者腰椎功能恢復,增加患者舒適度具有重要意義,受到患者歡迎,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