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川生

摘要:近年來,浙江省松陽縣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助推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為契機,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內涵,按照“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要求,積極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努力將縣域農村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農民幸福家園、市民休閑樂園。本文結合松陽縣美麗鄉村建設總體目標,總結了松陽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美麗鄉村 農村建設 對策建議
近年來,浙江省松陽縣牢固樹立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的理念,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內涵,立足“最大優勢是生態、最大特色是田園、最深底蘊是文化”的基本縣情,積極發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平臺作用,調動村級組織、村民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大力整合相關進村資金的集中使用;堅持重點建設和示范引領,力爭“十三五”期間全縣建成一批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一、松陽縣美麗鄉村建設總體目標
松陽縣地處浙西南山區、甌江上游,有著1800多年的建縣歷史,既是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國”縣域標本,又是田園牧歌式的桃源勝地,更是浙西南最早的革命老根據地,至今仍保留著100多座格局完整的傳統村落,將松陽鄉村打造升級版美麗鄉村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獨特的自然基礎。
為了全面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松陽縣利用被浙江省列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助推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縣的契機,立足頂層設計,制定了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目標,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努力建設規劃科學、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宜居宜業宜游的可持續發展村莊。
(一)堅持以人為本、共享共建,積極探索美麗資源變成美麗經濟+的鄉村振興發展道路
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產生活品質為出發點,始終堅持“議”字當先,尊重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運行管護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和發揮企業、社會組織等在美麗鄉村建沒中的積極性,實現共建共享。大力推進農業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培育農業特色品牌,提高農業投入產出率。發揮農業產業優勢,引導一產向二三產業拓展,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手工制作等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依托農村人文自然資源和鄉土風情,發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休閑、養生保健、民宿經濟等產業,進一步豐富美麗鄉村業態。立足當地特色農業、自然生態景觀和歷史人文資源,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鄉村休閑旅游等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努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良性循環發展村莊。
(二)著力打造“生活富裕、家園秀美、人文和諧”的“田園松陽”升級版
立足“最大優勢是生態,最大特色是田園,最深底蘊是文化”的基本縣情,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之路,把松陽生態優勢、田園風光和人文資源轉化為區域發展優勢,不斷提升城鄉統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水平;立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依托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民俗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尊重自然、體現個性、彰顯特色,結合村莊實際,科學分類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立足集聚承載能力,將地域相近、人緣相親、經濟相融的周邊村莊進行整體規劃、組合打造,引導農民向中心村和新社區適度集聚,努力打造富有山區田同特色的秀美鄉村升級版。
(三)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重點支持串點成線、成片創建的目標
堅持“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主題,集中要素資源打造具有示范作用、旅游價值和品牌效應的田園鄉村精品村。布局上以中心村、特色村為節點,以景觀或產業帶為軸線,建設從點連線、由線擴面,項目充分依據各自地域特色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民俗文化。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導村民摒棄陋習,培養健康、文明、生態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努力營造美麗鄉村特質的村風村貌。圍繞創建省級美麗鄉村先進縣的目標要求,深入發展生態農業,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人口集聚、產城融合美麗新農村。以60多公里的松陰溪畔綠道長廊建設為紐帶,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引領,100多座的傳統村落保護挖掘為重點,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參與,有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四)注重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為重要支撐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把農民增收、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融入村莊產業經濟發展規劃,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村施策,依托鄉村自然資源、人文稟賦、鄉土風情及產業特色,發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生產經營合作社、勞務合作社、民宿經濟合作社等。通過發展主導產業,以民宿經濟為基礎,建立權屬明晰、權責明確、管理規范的經營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激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潛力和內生動力,增強村級組織凝聚力和服務能力,為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松陽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
松陽縣已連續兩輪被浙江省列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助推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縣,2020年又被列入第三輪試點縣。目前,全縣已建成陳家鋪、酉田、安岱后、小竹溪、小槎、力溪、石門圩、上連頭、上安、草塔等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10個,試點項目總投資近17267萬元,其中省級試點專項資金4000萬元、整合地方財政資金4645萬元,村級自籌資金投入3437萬元,社會資本投入5185萬元,切實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創建A級以上景區村50個,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優化了村莊布局,完善了基礎設施、改善了人居環境
村莊規劃進一步細化,村莊道路及亮化工程等進一步提升,增加了綠地覆蓋率,家園環境進一步優化美化;通過打造景觀小品、農旅結合,完善指示標牌、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村容村貌整體提升,項目村旅游接待能力進一步提升;通過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茶葉秸桿回收、農藥廢棄物的回收處理,開展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用水100%實現截污納管,極大改善了村莊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形成村內外相互協調的新格局。
(二)保護與發展并重,古老的村莊煥發出盎然生機和活力
依托100多座保留格局完整的傳統村落,從中選取了陳家鋪、酉田、安岱后、小竹溪等4個傳統村落,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參與,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與傳統民居的活化利用,對完整的村內街巷體系、縱橫交錯的村內古道、眾多的文物建筑及鄉土建筑、錯落有致的“村落-梯田-山水”的歷史文化古村自然格局進行保護和發展,使傳統村落得到有效保護,鄉村經濟得到有效激活,鄉村文明得到有效傳承?!罢壤衔荨彼申柮降玫饺⊥茝V,陳家鋪平民書局被中國書刊發行協會評為“2018年度最美書店”,古老的村莊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使其最終達到“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三)依托松陰溪水利風景區,串點連線成片建設初具規模
松陽松陰溪水利風景區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縣域內全線長60余公里,沿線有水系、山體、田園、村落、工程、文化等資源高度組合。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力溪、石門圩、上連頭、上安、草塔、小槎等6個村莊分別坐落在松陰溪畔兩側,依山傍水,村莊自然風光秀美,各具特色,也是松陰溪水利風景區的重要節點村。按照“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整體提升”的統籌布局,著力打造了一批人口集聚高、產城融合美,極具田園風光、山色溪光旖旎、人文勝跡雅致,宜居、宜業、宜游可持續發展的美麗新農村。
(四)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了全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增收
利用得天獨厚的松陰溪畔綠道長廊建設,發掘傳統村落的深厚文化底蘊,通過全產業現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資源聚合度。大力推進茶產業、全息自然農法、林下經濟等綠色生態產業發展,促進農旅結合的休閑養生、特色民宿等相關產業發展,推動了山區林業中草藥種植為主形成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特色農產品加工勞務合作社、民宿經濟合作社等村莊產業經濟發展,農村產業格局進一步優化,激發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潛力和內生動力,村級組織凝聚力和服務能力增強,為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五)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紅色文化得到傳承弘揚 革命老區安岱后村是粟裕將軍常年戰斗過的地方,是著名的浙西南革命根據地,并被授予國家級傳統村落、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點,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等稱號。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將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古村文化充分結合,以“紅色基因”為引擎,以“綠色生態”為依托,對革命烈士故居、革命遺址、傳統民居院落進行保護性修繕,建設烈士廣場、紅教廣場、景觀亭、紅軍哨亭及紅軍步道,文物古跡得以安全保護,紅色精神和古村文化得以傳承弘揚。該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開發、農旅融合、文化傳承”的發展思路,深入挖掘現有資源,緊扣鄉村旅游,對紅色資源和古村文化有效開發利用,開辟“紅+古+綠”融合發展新天地,沉寂已久的革命老區迸發出了新活力。
三、松陽縣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規劃編制缺乏深度,與鄉村實際需求脫節
鄉村建設普遍存在規劃編制的目的概念不明確、編制水平還不高的問題,在制定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時以村容規劃代替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在內容上忽視發展生產,在精神上缺乏民族風俗特點,以個別干部的意圖代替村民自愿;在規劃編制和施工設計時,沒有深入了解當地歷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情況,致使在編制規劃時定位不準確,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沒有充分結合地方實際,與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特色有差距,規劃設計實際操作性不強,使得美麗鄉村主題不突出;當前的鄉村規劃體系構建不完整,缺乏上下銜接和整體統籌,對鄉村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差異認識不足,鄉村規劃仍然套用城市規劃的編制方法,對于如何引導村民參與規劃編制及建設過程缺失,不符合鄉村地區的實際建設管理需求,和鄉村實際發展需求脫節,也沒有形成鄉村規劃實施的有效評估機制。
(二)群眾參與意愿不強,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基層組織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標準認識還比較片面,部分鄉鎮(街道)重視程度不高,工作的主動性和大局觀不夠,群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干部干、群眾看”現象普遍,主體作用發揮不明顯;缺乏部門聯動機制,由于缺少總牽頭部門,相關專業部門參與熱情不高,“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思想嚴重,缺乏擔當精神;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工作思路不清,貪大求洋,脫離鄉村建設的一般規律,把握不好城市、鎮區、農村三者的建設風格,過分崇拜鋼筋、混凝土建設。
(三)項目執行進度不均衡,項目執行率不高
各項目實施進度不均衡,有的項目進展緩慢,如安民鄉安岱后村紅星廣場項目、裕溪鄉小槎村古水碓坊茶吧建設項目,沒在規定的期限內完工;個別項目遲遲難以組織開工建設,如望松街道草塔村農貿市場建設項目選址規劃歷時一年半多的時間,嚴重影響了全縣美麗鄉村試點總體進展和預期績效。究其原因,一方面,項目前期調研不充分,規劃不合理,政策處理跟進不及時,部分群眾對美麗鄉村建設思想消極,涉及政策處理時漫天要價;另一方面,建設單位組織開工不力,組織能力欠缺,對項目建設沒有統籌按排、統籌推進,項目管理監督不到位,進場施工人員少,導致進度緩慢。此外,施工合同簽訂不規范,對施工單位約束不力,有些合同只有工期沒有開竣工日期,工期無限延期卻沒有約束措施。
(四)工程項目變更隨意,項目投資超合同價現象普遍
項目設計不夠深入,在項目圖紙設計時,部分設計人員未進行實地調查,僅根據地形圖等圖片材料進行理論設計,造成施工圖紙與實際出入較大,以致后期變更頻繁;部分項目存在邊設計、邊施工、邊預算的“三邊工程”,甚至是施工方倒逼設計出圖確認,項目缺乏約束機制,造價控制不力,不利于工程質量把關和資金控制;建設單位專業管理人員奇缺,工程監理履職不力,鄉村建設項目普遍存在無人監管或監管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外行人管理內行人,項目實施過程中只能被動認同施工方的行為;業主單位審核不嚴,缺乏節約意識,項目變更手續事后補辦情況普遍,聘請的監理人員不穩定,素質參差不齊,逐利思想嚴重,盲目服從于雇主,見單就簽,缺乏主人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