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淑麗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溫泉養生是指通過溫泉的體驗方式,達到康體健身、放松身心目的的活動。溫泉養生屬于水療的范疇。溫泉水富含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對人體的神經、皮膚、血液等方面有諸多益處。溫泉水可與中藥材或動力沖擊按摩相結合,其功效則更為豐富。
2016 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1]。溫泉養生可與休閑旅游相結合,寓養生于體驗式娛樂中,對身心有很好的放松作用。因此,溫泉旅游正為現代人所青睞,它在全民健康工作推進過程中擁有重要地位。
漳州地熱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統計,全市現有出露溫泉60 多處,溫泉總流量4.23 萬m3/d 以上,占全省總流量的31%,是福建溫泉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分布密度位居我國前列;80%以上的溫泉點溫度在40℃~80℃之間,水溫高于60℃的溫泉有13 處,市區薌城地熱田是全省溫泉溫度最高的熱田,水溫達到121.5℃;漳州市的溫泉普遍含有可溶性二氧化硅、氟、鍶、鋰等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水質優良;漳州的溫泉非常適合休閑度假、體育健身、溫泉旅游、水產養殖、花卉培育等產業開發[2]。
據調查,漳州地區存在十幾條熱河,主要有九龍江河口熱河、華安北溪熱河、長泰枋洋溪熱河、漳浦鹿溪熱河、云霄漳溪熱河、詔安東溪熱河、南靖船場溪熱河、平和大溪熱河等。漳州溫泉的出露景觀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呈現的地貌景觀類型豐富,有出露在濱海地帶、山間盆地、河谷山地,還有位于市區的溫泉,周邊風景宜人,配套旅游景點眾多,絕大多數溫泉適合發展旅游業。
近年來,在漳州的不同縣區,已有投資者利用當地的溫泉資源開發了各具特色的溫泉旅游項目。例如:以云霄云頂溫泉為代表的特色溫泉景區,不僅提供面向大眾的精品山水自然溫泉景區,同時配套世界頂級的SPA 設備;以龍海龍佳生態溫泉山莊為代表的溫泉+生態農莊,將生態農莊和溫泉養生有機融合;以云霄金湯灣海水溫泉為代表的溫泉康復療養基地,利用海水富含的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為社會亞健康人群提供顯著的療養、休閑服務等等。從總體上看,漳州溫泉旅游資源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足以支撐開發溫泉旅游產業的發展。
漳州溫泉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開發層次較低,溫泉旅游產品單一,未形成旅游產業鏈,大多數溫泉還停留在傳統的洗浴和理療上。漳州市政府也制定了產業的開發利用規劃,但推進速度不理想,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并不明顯,借助溫泉產業開發促進傳統旅游業全方位發展的目標仍未實現。溫泉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強化政府的戰略規劃、政策保障、措施引導等,以保證溫泉開發的科學性、合理性,避免因市場作用而產生的盲目性、同質性和低層次性。溫泉旅游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性、資源依賴性,要想有效地開發溫泉資源,必須堅持在政府的引導下,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出臺一系列為溫泉開發和建設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國土資源局和水利局等制定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等制度;城鄉規劃局、旅游委員會等編制地熱資源開發總體規劃;商務局、當地政府在加強對資源的管理的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多元化的投資主體確保溫泉的高效、有序開發。
我國溫泉文化歷史悠久,《禮記》曾記載有“身有病則浴”,說明古人已有利用溫泉來治療疾病養生的習慣。當前,國內眾多地方的溫泉開發,只注重醫療養生的功能,沒有科學合理地結合休閑、觀賞、戶外活動、旅游地產和養老等,產品品種較為單一,難以適應市場多樣化、個性化,特色化的需求。目前,漳州溫泉旅游開發整體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是簡單的洗浴、理療,沒有開發出特色的旅游產品,缺乏集多種旅游功能綜合發展的大型溫泉旅游場所。例如漳州薌城區擁有福建省最大的地熱田,卻沒有一家以溫泉為主題的大型酒店,只有到處分布的小型洗浴中心,環境較差,設施簡陋,旅游者產品體驗不佳,滿意度較低。
溫泉旅游是一個綜合型的旅游項目,本身的特殊性就要求溫泉旅游從業人員需要更高的專業性,康復理療、健康養生、營養食療、管家服務等功能都迫切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漳州的溫泉旅游從業人員整體上看大多數員工均是初高中或中職畢業,經過短期的培訓匆匆上崗,缺乏專門性的培訓,服務水平不高,技術含量不夠,遠不能達到消費者的期望水平。經市場調研發現,漳州市溫泉旅游從業人員高中及以下學歷人員占72%(如圖1),整體文化素質水平較低,行業從業人員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缺乏潛力,難以適應旅游業快速發展需要。
圖1 漳州市溫泉旅游從業人員學歷構成
漳州溫泉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富有特色,但是卻鮮有人知。漳州溫泉旅游消費者大部分是本地游客,外來游客少,慕名而來的更是鳳毛麟角。原因主要在于漳州溫泉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市場推廣、營銷力度遠遠不夠,沒有深入挖掘旅游市場,沒有注重結合地域文化和溫泉文化,未形成品牌,社會文化認同感較低。因此,漳州溫泉的名片并不出名,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微弱,市場的潛力挖掘不足,造成資源浪費。
漳州溫泉旅游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各方面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未能更好地滿足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其旅游產品開發應考慮綜合性、一體化,完善必要的功能設施。漳州目前還沒有正式形成一個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旅游度假地,因此導致旅游者對該旅游地印象下降,降低旅游者的重游率。
漳州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為溫泉旅游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政府應當結合實際,適時制定政策,分析市場需求,制定開發策略,對溫泉資源進行有效、長遠地開發和利用,大力推動溫泉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加大政府支持,建設溫泉旅游基礎設施以及配套設施;扶持行業協會,制定溫泉旅游行業標準。以市場為導向,逐步完善具有漳州地方特色溫泉產業體系。
在溫泉旅游開發中,可依托漳州優美的自然資源、獨具特色的民俗藝術文化、內涵深厚的宗教文化,開發以溫泉為載體的溫泉文化產品。例如:將寺院文化與溫泉有機融合,依托創建于唐開元二十四年的薌城南山寺、創建于南宋德祐元年的華安南山宮、始建于唐會昌五年的平和三平寺等宗教圣地,打造具有閩南宗教文化特色鮮明的溫泉主題活動;設計旅游路線讓旅游者在體驗溫泉時觀賞閩南的燈謎、剪紙、玉雕、木版年畫、薌劇、木偶戲、大車鼓舞蹈等民間藝術文化,同時讓旅游者品嘗漳州特色小吃,推進“尋漳州路,品古早味”等旅游產品開發。充分增強旅游者的溫泉文化體驗感,挖掘傳承閩南民間藝術文化,吸引旅游者,向旅游者提供獨一無二的閩南溫泉,提高溫泉旅游品位,擴大花樣漳州溫泉品牌影響力。
漳州溫泉水質優良,水量充足,溫度適宜,普遍含有可溶性二氧化硅、氟、鍶、鋰等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對治療多種疾病效果甚佳。作為溫泉旅游,可以開發一系列溫泉旅游衍生產品,例如:從溫泉的療效出發,開發適合廣大女性美容、瘦身、美體等系列產品;在原有的花浴、藥浴、酒浴的基礎上增添心理療法、瑜伽、中醫藥等新興的手段打造溫泉產品。進一步完善溫泉旅游產品的價值鏈,集溫泉地產、酒店、體育、旅游,鄉村休閑于一體,將溫泉作為旅游的核心內容,開發綜合型的溫泉度假地,建設溫泉分時度假酒店,建設帶有閩南建筑特色的別墅式湯屋,聯排迷你湯屋和溫泉別院等。結合漳州新區建設及區內的花卉產業,打造花樣公園;利用農業產品創新,打造成融農業觀光休閑、保健娛樂為一體的休閑農莊等等。提高開發和保護意識,推動旅游、地產、農業、養生等有效融合發展,逐步形成溫泉休閑度假、體育健身、溫泉旅游、水產養殖、花卉培育等初具規模的溫泉產業[3]。
漳州溫泉旅游服務還未形成高專業化,精管理化服務水平。漳州溫泉旅游企業應加大與本地高校例如:閩南師范大學、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進行合作,培養具有溫泉產品開發設計、溫泉服務管理、溫泉營銷策劃、溫泉養生保健等綜合性溫泉旅游人才。漳州旅游行業及政府管理部門,應加大旅游人才資源庫建設,不斷地培養、積累專業人才,經常性開展學術研討、專題培訓、實踐交流等,研究溫泉旅游發展趨勢,探討特色發展模式,完善產業政策,提升行業服務能力[4]。
當前,漳州應利用溫泉水資源的優勢和生態環境,結合養生、地產、休閑、旅游、養老等,探索不同的溫泉產業開發模式,例如:溫泉+養老地產,溫泉+運動健身,溫泉+生態農業等。漳州市是全國著名的“花果之鄉”“罐頭之鄉”“臺胞祖籍地”“女排訓練基地”等,政府應加強引導,行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制定行業標準,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構建政府、行業、企業、院校專業四位一體平臺,進行行業規劃、產品開發、服務標準制定、專業培訓、品牌推廣等合作,資源和成果共享,打造富有特色的“溫泉+體育訓練”“溫泉+花卉種植”“溫泉+水產養殖”“溫泉+工業烘干”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整合地熱資源,確保漳州溫泉可持續開發利用,以期取得更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