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超
(西北民族大學 甘肅 蘭州 730124)
隨著科技發展及閱讀方式的改變,當代讀者已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文獻閱讀。在網絡及4G時代,電腦閱讀、特別是手機閱讀、微信閱讀已經十分普遍,高等院校圖書館的借閱率也有所下降。以長江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其結果如下:
從下表可看出,近十年來,長江師范學院圖書館紙質文獻借閱量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高時下降了兩位數。從2015年開始,長江師范學院對入學新生進行如何利用圖書館的培訓,以物質獎勵和現金獎勵等形式激勵學生到圖書館借書,并采取書展、新書介紹等方式,加大對圖書館的宣傳力度。這些激勵措施,紙質圖書借閱率下滑問題有所減緩;但從2017年開始,使紙質圖書借閱率降幅為20.34%,創近十年來降幅歷史新高。
當代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是高校圖書館紙質文獻下降的主要原因。隨著電腦的普及,特別是網絡、在線閱讀的普及,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讀者不再局限于在圖書館借閱紙質文獻來閱讀了。特別是近兩年WIFI的全面覆蓋,更多人選擇利用手機,以微博、微信、微小說等方式進行閱讀。

長江師范學院圖書館紙質文獻借閱量統計分析
許多學校新增設了超星數字移動圖書館,讀者只要用手機安裝超星圖書館終端并注冊,就可以把里面的電子圖書掃描到手機中,一部手機就是一座微型數字圖書館。人們隨身閱讀、隨時閱讀,這種閱讀習慣的改變,對傳統閱讀方式形成了強烈沖擊。
據統計,長江師范學院圖書館實現自動化管理以來,共有館藏文獻220余萬冊,其中電子文獻63萬;紙質文獻有157余萬冊,約有50余萬種書籍,但流通的紙質文獻不到5萬種,這還包括流通了一次的紙質圖書。借閱率不到10%,這說明所購紙質圖書流通利用率不高,館藏結構極為不合理,這是紙質文獻借閱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同時,由于文科學生不借或很少去借理工科書籍(計算機方面書籍除外),而理工科學生借閱社科類書籍很普遍,因此圖書館應加大社科類圖書購買力度。
從教育擴招以來,長江師范學院在校學生規模從不到一萬人擴展到二萬二千余人(2017年),每年進校人數逐年增加,圖書館紙質文獻采購數量也有所增加,而紙質圖書借閱量卻逐年下降。這也是造成紙質圖書借閱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長江師范學院是由原涪陵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涪陵教育學院、涪陵師范學校、涪陵技工學校和涪陵進修校等幾所學校組成,各學校圖書著錄信息良莠不齊,有的甚至沒著錄0字段和1字段等計算機識別信息。在將這些學校的圖書著錄數據進行合并時,造成近40萬冊紙質圖書無索書號和檢索字段,學生在檢索這部分圖書信息時找不到索書號。這就造成借閱障礙,原想借閱的書籍借不到了。
加大經費投入、優化圖書館館藏結構,即增加借閱率相對大的圖書,如語言學大類、文學大類復本或種類可酌情增加;對借閱率不高的圖書,如科技大類的(計算機大類除外)復本或種類可酌情減少,以提高紙質文獻借閱率。2004年教育部出臺文件,要求高校根據學生人數來配備館藏圖書,而且人均藏書量必須達到生均100冊。長江師范學院2017年在校人數已達22000余學生,而圖書館紙質圖書只160余萬冊,尚差50余萬冊;應及時優化館藏結構,滿足師生閱讀需求。
高校圖書館應采取新書通報、新書展覽、新生入學教育等活動,鼓勵學生到圖書館多借書。例如長江師范學院舉辦“我在大學借閱的第一本書”活動,就是在第一周內對每天到館借閱圖書的前十名新生進行物質獎勵,所以新生到圖書館借閱圖書非常踴躍;每月舉辦“十佳讀者”活動,即每月針對紙質圖書借閱量前十名的讀者,予以物質獎勵或現金獎勵;在每年4月的讀書月活動中,連續三周對各書庫的前十名讀者進行物質獎勵,使學生到圖書館借閱圖書的熱情空前高漲。
過去,高校圖書館對即將入庫的新書直接放到書架上,學生分辨不出哪些是新書、哪些是舊書。應采取新書入庫新措施,即對將要入庫的新書單獨列出,集中放到書架上讓讀者借閱,從而提高新書借閱率。
在數字時代,高校在評估圖書館借閱率時不能片面看紙質文獻的借閱率,評估的手段也應多元化。如對手機閱讀、微信閱讀、電子文檔閱讀、移動圖書館借閱等閱讀方式進行綜合評估。從現有統計數據可知,傳統借閱率與現代借閱率相加,借閱率不是每年下降,而是逐年以兩位數上升。這說明,我們的讀者不是不愛讀書,而是越來越喜歡閱讀了。
總之,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使高校紙質文獻借閱率每年下降,這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們要順應讀者這種閱讀習慣的改變,不斷創新圖書閱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