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潔
(南京市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江蘇 南京 300800)
多式聯運舞動治療(Multimodal Dance Therapy)又稱多式聯運心理治療(Multimodal Psycho-Therapy),是指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如舞蹈、戲劇、音樂、繪畫、雕刻、素描、即興創作等融為一體的多模式的舞動治療方法[1]。目前國內的舞動治療尚未成熟,還有很多研究空間,研究該項目能夠更好地為特殊教育學校、康復機構等輸送高素質、高質量的舞蹈師資人才,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特殊學校舞蹈師資嚴重匱乏的問題,提高舞蹈教育和舞蹈康復的整體水平和質量,順應了特殊教育與康復事業發展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情緒行為障礙是指發生于兒童和少年時期的情緒行為的偏異,主要包括:1.學習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覺和身體的原因加以解釋;2.不能與同齡人和教師建立或保持良好關系;3.對正常的環境缺乏恰當的情緒和行為;4.彌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5.容易出現與個人學習困難有關的生理癥狀或恐懼反應[2]。
舞動治療,作為一門學科和一個行業,始于歐洲,興于美國。舞動治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紀末的歐洲,目前西方的相關專業課程建設及資格認定較國內更為成熟。關于情緒與障礙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紀50年代,西方研究者們相繼采用情緒失調、精神障礙、心理障礙等不同的術語來描述情緒障礙。美國在舞蹈治療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端,其行業標準也成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參照,近年來舞動治療被運用到情緒行為干預中。多式聯運舞動療法是由美國舞動治療學家弗蘭·J.維利(Fran J Levy)博士創立的,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維利博士將戲劇、音樂、繪畫等形式運用在舞蹈治療中,使舞動療法更加豐富和完善。
國內對舞動療法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起步較晚,從最初引進西方舞動療法的理論,到近年來特殊兒童舞動治療本土化實證研究取得一些進展。綜合比較研究發現,國外舞動治療的理論和實踐性技術多種多樣,且得到越來越多的科學論證,而我國對情緒行為障礙兒童舞動治療研究相對較少,運用多式聯運舞動治療方法干預更是鮮有研究。因此,本項目探討利用舞蹈、戲劇、繪畫等融合手段構建多式聯運舞動治療干預策略,拓展情緒行為障礙兒童教育康復思路。下面以具體案例說明干預過程。
花花,是一名7歲的女孩,圓臉微胖,一頭烏黑的頭發。輕微情緒行為障礙兒童患者,學習能力相對同齡人較弱,情緒波動較大,和同伴、家長交流較少,不能與同伴和家長建立或維持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
長期目標包括花花情緒保持平穩狀態,并時常伴有微笑,學習、認知能力有所提高,能與同伴、家人建立較穩定的關系;中期目標包括在情緒波動狀態下盡量克制自己,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提高學習意識,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能與同伴、家人進行簡單交流;短期目標包括與花花建立信任關系,領略舞蹈活動的樂趣,引發參與活動的動機,認識自我、同伴及家長。
主要內容包括探究運用拉班“力效”四項動作元素。空間元素直接/間接(見圖1)、重量元素強/弱(見圖2)、時間元素快/慢(見圖3)、流暢度元素自由/束縛(見圖4)的舞蹈活動與音樂游戲、體育游戲活動融合干預策略,探究情緒行為障礙兒童動作元素對應內在心理特質(見表1),改善情緒行為、學習態度等方面表現。

圖1 空間元素直接/間接

圖2 重量元素強/弱

圖3 時間元素快/慢

圖4 時間元素快/慢
活動設計以體育游戲活動“捉尾巴”為例:使孩子領略舞蹈活動的樂趣,引發參與活動的動機并與同伴建立較穩定的關系后改善情緒行為。“捉尾巴”游戲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各自在后腰帶上系上彩繩當尾巴。游戲開始,四散跑開,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對方的尾巴,同時要保護自己的尾巴。抓到對方尾巴者為勝。(只能在圓圈內跑,抓到后快速回到老師處)提出要求后,與普通孩子共同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針對情況,及時表揚鼓勵。游戲“力效”四項動作元素分析:“空間”(Space)元素與特殊兒童注意力有關,“直接”動作為直線路徑,表明特殊兒童注意力較為集中,反之,間接動作為可迂回或者是波浪形路徑,表明特殊兒童注意力不集中;“重量”(Weight)元素與特殊兒童的意圖相關,“強”表現的是具有較強的活動意識,“弱”的動作表現的是參與活動的意識較弱;“時間”(Time)元素與特殊兒童決策相關,“快”的動作表現兒童的緊迫感,而“慢”動作顯示的是緩緩的、拖延逗留的感覺;“流暢度”(Flow)元素與特殊兒童的情感流動有關,“自由”凸顯出自然的情感流動,而“束縛”的受限動作凸顯出情感流動受到阻礙。通過四項動作元素可分析案例花花矛盾和典型的沖突問題:1.奔跑:空間元素直接、重量元素強、時間元素快、流暢度元素自由;2.保護尾巴:空間元素間接、重量元素弱、時間元素快、流暢度元素束縛舞蹈活動與體育游戲融合干預策略,探究情緒行為障礙兒童動作元素對應內在心理特質(見表 1)。
主要內容包括探究運用拉班基本“力效”行為驅動力:浮動(見圖5)、沖擊(見圖6)、滑動(見圖7)、砍動(見圖8)、輕敲(見圖9)、扭動(見圖10)、彈動(見圖11)、壓動(見圖12)八種力效行為與各自對應的空間關系共同作用(見表2)及身體動態“形”鏡面反射的舞蹈活動與角色扮演、用聲音配合身體、表演、分享的戲劇活動融合干預策略,幫助情緒行為障礙兒童在最大范圍內探索人際交往空間、釋放動作和情緒能量。

圖5 浮動

圖6 沖擊

圖7 滑動

圖8 砍動

表1 動作元素對應內在心理特質

圖9 輕敲

圖10 扭動

圖11 彈動

圖12 壓動
活動設計以兒童戲劇《聰明的小兔子》為例:培養其能動性、形體協調性、語言表達邏輯性,激發情緒行為障礙兒童想象力。劇本陳述:大灰狼兩次趁兔媽媽離開家時,想辦法要抓住小兔子們,可是兩次都被聰明的小兔子們識破,最終被兔媽媽打跑。基本“力效”行為驅動力分析:“砍動”(Slashing)反映身體任何部位以快速的動態向外出擊或向對方發起攻擊,顯示出特殊兒童強烈反抗的心理狀態;“滑動”(Gliding)反映身體的某些部位在輕柔的滑動,顯示出特殊兒童順從的心理狀態;“壓動”(Pressing)反映身體在時間方面的順應性,顯示特殊兒童緊張的心理狀態;“彈動”(Fliking)反映身體在時間元素反面的反抗性,顯示出特殊兒童反抗的心理狀態;“扭動”(Wringing)反映身體在空間和時間元素方面的順應性,顯示特殊兒童沉重的心理狀態;“輕敲”(Dabbing)反映身體在空間和時間元素方面的反抗性,顯示特殊兒童輕松的心理狀態;“沖擊”(Punching)反映身體在空間、重量和時間元素方面的反抗性,顯示特殊兒童抵抗的心理狀態;“浮動”(Floating)反映身體在空間、重量和時間元素方面的延續性,顯示特殊兒童順從的心理狀態。戲劇《聰明的小兔子》基本“力效”行為驅動力動作分析:大灰狼輕邁步、敲門所對應的“力效”為“輕敲”“彈動”;小白兔觀察、思考所對應的“力效”為“輕敲”“扭動”;兔媽媽打斗所對應的“力效”為“砍動”。當這八種力效與各自對應的空間關系共同作用時,能讓案例中情緒行為障礙兒童花花最大范圍釋放動作,就好像在一個立方體內,八個對角線相對應的分別是八種力效,見表2。

表2 基本力效行為驅力與空間關系
主要內容包括真實動作探索、投射道具、夸張、客體關系舞蹈編排、鼓勵和自我表現等舞蹈活動與探索愿望、日常生活畫面和情感動力、即興創作、展示的繪畫活動融合干預策略,從繪畫內容中了解情緒行為障礙兒童內心世界、情感和性格特征,用舞蹈動作再現繪畫內容,幫助情緒行為障礙兒童在舞蹈和繪畫之間進行情感流動,培養其想表達、會表達的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設計以手影投放為例:借助燈光用手做各種姿勢,通過投影讓孩子觀察墻上所投射的形象,這樣會發現投影中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熊,還有的像小狗,然后讓花花模仿,使其感受蝴蝶的輕盈,小熊的笨重,并通過短片介紹小動物的習性后學畫這些動物。通過活動,情緒行為障礙兒童可以用各種方式表達自我,從而具有了一種內在的心理自由。
情緒行為障礙兒童多式聯運舞動治療的干預策略研究是指在引進、吸收、歸納國內外特殊兒童舞動治療的干預內容、干預技術、干預策略等研究成果基礎之上,構建適用于我國情緒行為障礙兒童多式聯運舞動治療與游戲、戲劇、繪畫的融合干預策略,為舞動治療優化方案提供實踐參考。以期將情緒行為障礙兒童身心康復問題聚焦于課堂和家庭,更好地考察干預的持久性,從理論的高度重新認識和明晰多式聯運舞動治療在情緒行為障礙兒童康復中的作用,為我國情緒行為障礙兒童舞動治療研究提供重要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