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強
摘要:護士職業道德教育是通過學校或者組織者有計劃和目的地針對護生進行的職業道德活動,讓他們學習醫德知識,或者通過實踐體驗,把外在的醫德轉化為他們內在的護士執業道德信念,完成從知識的獲取到自覺的行為規范的過程。通過對新時代背景下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特點和作用展開討論,分析了護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以及醫院、病人對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的要求。提出通過搭建平臺、完善監督機制等渠道,加強護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和科學教育等策略,提高護生護士職業道德教育水平。
關鍵詞:護士職業道德 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7-0154-02
護士職業道德是護士在本職工作中所要具備的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在護士從業中的體現。它指導和規范了每一名執業護士的言行,是一個合格護士必不可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護士職業道德同時是醫德在護理工作中的體現,是護士在工作中處理護患之間、醫護之間、護士之間、護士和病人家屬之間人際關系的依據,是護士在工作中必須自覺執行的職業道德,是醫德體系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在新時代大健康背景下,要求“以病人為中心,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護士要為患者提供讓其滿意的護理服務,同時還要保證安全性和充滿人文關懷。只有這樣的具有職業道德的護士,才是讓病人滿意,讓家屬放心,讓社會、單位、學校認可的優秀護理人才。
一、護士職業道德教育
19世紀中葉,英國護士南丁格爾首創了科學的護理專業。從此,醫學院校開辦護理專業,培養護理技能人才,同時把護士執業道德教育也放在了比較重要的位置,將護士職業道德理念貫穿在了護理專業培養的全過程中。如護理學導論、護理心理學、護理營養學、護理管理學、內、外、婦、兒科護理學等專業學科中都會將護理職業道德體系內化,使學校培養的護理專業人才得到社會認可,成為行業所需。
二、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特點和作用
1.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的互動性
學校在進行護理專業學生教育的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2.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學校要通過在校期間的護士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護士職業道德風范,使形成為合格的從業護士。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秉持這樣的觀念:護士職業道德的培養不是短時間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克服自身缺點和摒棄不良價值觀的過程。
3.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
在新時代大健康背景下,護士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者要從理論性和實踐性兩方面對護理專業大學生進行教育,既要加強護士職業道德理論學習,也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大學生只有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并以此指導今后的工作,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
4.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
新時代各級醫院選用護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護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身體素質、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護士職業道德。因此,學校要培養護生具備愛心、熱心、關心、真心、耐心、細心和換位思考能力,能夠滿足病人和家屬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和競爭力,這既有利于提高社會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也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三、護士職業道德教育問題與分析
近年來,高職高專院校不斷擴招,尤其護理專業在新時代大健康背景下,逐漸發展為醫學院校的大專業,專業人數不斷增多,相對學校教學條件、師資、資源等發展較慢;同時,教育管理部門不斷壓縮理論教學課時,實習、就業的壓力逐漸加大,這些使得護士職業道德課程也不斷被壓縮。不少教師因為專業課時少,在課堂中講授專業知識時很少涉及職業道德內容,不能引導學生正確樹立護士職業道德。而醫院、病人對護士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又在不斷提高,因此,醫學院校在準確把握病人及家屬、醫院及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對護理人員的具體要求之后,需要根據具體需求不斷調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才能夠培養出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的高素質護理技能專門人才。
四、加強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的策略
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的質量關系著整個社會醫療衛生服務質量,關系著國計民生,同時影響著醫患關系的改善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1.提高護理專業教師、學生對護士職業道德的認識
護理專業教師對護士職業道德的認識直接影響著課堂的質量和效果,加強師德和醫德教育對教育學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職業道德形成至關重要。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學生都要提高對護士職業道德的認識。
2.加強護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
作為醫學院校護理專業教育管理者,應(下轉第90頁)(上接第154頁)當加強護理教育中護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的教育。不僅要在專業教學中融入職業道德內容,同時要教育學生對護理事業具有獻身精神,對病人有愛心,熱愛護理事業;對待病人要做到耐心,保護病人隱私,尊重病人,語言、行為等要禮貌有修養。
3.護士職業道德教育方法要科學
護士職業道德的教育過程要注重實踐教育與理論教育相結合。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護士職業道德教育,將切實的案例引入到理論知識的講授中。在遇到護士職業道德方面的問題時,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可以采用情景劇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護士職業道德在醫院工作中的作用,逐步把護士職業道德內化到學生內心中,指導學生做一個合格的護理工作者。
4.因材施教,重視引導
作為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我們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差異化的護士職業道德教育,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職生在家庭背景的不同、性格和是否接受過高中階段教育方面存在個體差異,普遍個性較強,高職教師應該更多地了解學生的不同情況,與他們充分交流,從而正確引導學生樹立世界觀、價值觀,進而進行護士職業道德教育時就會更得心應手。
5.搭建護士職業道德教育平臺
將護士職業道德元素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和崇尚醫德醫風的教育學習風氣。學校定期舉辦尚學特色的競賽和活動,有利于學生加強護士職業道德修養水平。學生會通過活躍第二課堂來促進護士職業道德的建設,比如愛心救護隊伍建設、急救知識興趣小組、醫德醫風社團建設、護士職業道德演講比賽等,不僅為同學們提供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業余文化生活,同時也為護士職業道德搭建了教育平臺,使同學們在無形中做到了護士職業道德的內化。
6.建立護士職業道德監督機制
在護理專業中應該建立護士職業道德監督機制,這樣做有利于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的落實,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按照護士職業道德來開展實習工作。對在實習工作中的優良行為及時給予表彰獎勵,對護士職業道德失范行為給予處罰,對實習學生的工作行為進行記錄,作為實習成績的重要參考。
五、結語
新時代大健康背景下,護士作為構建和諧社會醫療體系的主要貢獻者,護士職業道德對護士職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新時代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護士職業道德教育引起了醫學界、教育界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因此,學校要將護士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各個教學環節。相信今后護理教育一定能夠探索出更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模式,以提升護理品質、助力全民健康,把健康中國作為我們護理工作的新起點。
參考文獻:
[1]張晶昕.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實踐路徑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8).
[2]孫照勇,李娟.談高校職業道德教育創新[J].知識經濟,2019(12).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