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威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我校順應時代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提出“和美教育”辦學思想,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一、思考“和美”
“和美”,既及“和睦、和諧”,又及“集美、臻美”,表現為“和諧而美,美而和諧”。“和睦與和諧”,是指結構的協調,即事物按照規律協調運轉達到的最佳狀態。它既是一個單位和組織正常運轉的前提和基礎,又是綜合素質的本元和本質;而“集美、臻美”,是指在達到美好境界和最佳狀態的前提下,用審美的眼光和創美的方法去培養“美人之美、美己之美、美美與共”的人才,它是核心素養的目標和方向。“和美”在表達上言簡意賅,寓意深遠;在韻律上簡潔明快,既傳承著中國深厚的人文精神,又跳動著與時俱進的時代脈博;既彰顯著中國人生哲學的崇高境界,又詮釋了學校獨特的信仰追求;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承繼,又是對當今社會主流文化的弘揚。依據對學校文化的理解,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以“和美”為核心理念文化,構建校園文化,意在以儒家傳統文化的精髓來滋養、引領全校師生,發展學校文化。“和美”文化是可持續發展的主流文化、智者文化、和諧文化、高雅文化和共贏文化,“和美”文化體現了學校求真求實、同心同樂、追求卓越的大智慧。
二、探索“和美”
(一)構建和美教育理念體系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標,學校堅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立足點,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與時俱進,結合學校師生精神和學科特色,提煉出“崇和尚美”這一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辦學主張,并作出整體的規劃,全力實施。從打造和美校園文化、構建和煦德育、和樂課程、和美課堂、造就和馨教師、和美家長六個方面推動和美教育的發展,培養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和美少年”。“崇和尚美”這一辦學主張,是以全人教育為旨歸,指向終身發展,奠基未來,充滿活力。
和美教育理念體系架構圖:
(二)打造和美文化育人環境
學校從校園環境入手,努力營造“和美”的校園文化氛圍,用文化熏陶人,用環境影響人。
1.完善“一訓三風”宣傳展示。在學校大門正面墻上展示學校的辦學理念“崇和尚美”,在左側宣傳墻上展示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呈現和美教育的內涵。
2.展示和美教育元素。為了讓師生沐浴在和美文化的氛圍中,我們對學校的教學樓、功能室、景觀帶進行命名。寬敞明亮的和美館,典雅質樸的和馨樓、和樂樓、美行樓、至美樓,色彩明亮的桂和園,古色古香的和美講堂,催人奮進的和美校標,古樸厚重的和美文化墻,美倫美煥的和美宣傳欄……學校櫥窗、辦公室走廊、教室樓道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洋溢著和諧與美的氛圍,師生在不經意間便能受到美的熏陶。
3.建設和美書香校園。我們致力于和美書香校園建設,在大廳、課室設有書桌、書架、書吧、書柜、書籍,展現有讀書方法、名著導讀、閱讀心得、閱讀之星事跡,讓學生可以隨時閱讀交流,隨時學習思考,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在和美教育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和”早已融入校園的一草一木,“美”流淌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三)構建和煦德育體系
和煦德育是和美教育的靈魂,理念決定高度。和煦德育的本源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本,通過和煦德育培養和美的人。
1.開展“和美星光少年”評選活動。和美星光少年共有八個星,分別是文明之星、勤學之星、體育之星、才藝之星、勞動之星、科技之星、樂助之星、閱讀之星,它涵蓋了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要求。學校設計的“和美星光少年評比記錄手冊”對每個星都有評比的標準,而且人手一冊,每月評比一次,既要評價別人,又有自評,既有老師評,又有家長評,充分體現了全員育人,多元評價,發展個性,展示特長的評價標準,培養身心美、品行美、智能美、個性美的“和美星光少年”。
2.舉辦“和美”節文化活動。學校堅持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教育人,開展“四周五節”校園文化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過節”形式展開,并以學校特有的文化元素冠名,營造濃郁的“節”文化氛圍。“四周”即:愛心周、禮儀周、英語周、數學周。“五節”即:和美讀書節、和美藝術節、和美科技節、和美體育節、和美主持人大賽。愛心周里,孩子們向身邊的人獻上一份愛心,表達濃濃的感恩之情;英語周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聞,進一步認識了繽紛多彩的地球村;禮儀周系列活動,讓學生更加彬彬有禮,不愧于禮儀之邦后代的稱號;數學周里,孩子們學習邏輯推理;主持人大賽,像一場歡樂的嘉年華,和美館里回蕩著孩子們悠揚的歌聲,留下靈動的舞姿;讀書節期間,同學們盡情享受著知識的大餐,與智者對話,與書籍交友;科技藝術節上,閃爍過同學們智慧的火花,展示過同學們無窮的想象力和美的表現力;體育節上,同學們灑下了拼搏的汗水,凝聚了集體的力量。
(四)構建和樂課程體系
課程是和美教育植根的土壤。學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并通過大課間活動保證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我們的課程設置既落實上級的科目要求,保證各級主管部門規定的課程進課堂,又充分發揮自主性與創造性,開設了旨在促進學生特長發展的校本課程。學校逐步構建起“和樂課程”的結構體系,以課程打開特色學校之門,為實現“和美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詣發展,各美其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基礎性課程——整合、品牌。學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設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國家課程的前提下,打破分科課程的壁壘,將各學科之間的相關內容融會貫通,使相關課程有機整合,形成課程品牌。
2.人文素養課程——實踐、研究。人文素養課程關注人文情懷、科學精神、身體素質和社會實踐四個領域,學校開設有和美體育大課間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閱讀考核活動。人文素養課程抓住學生成長所需的關鍵素養,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開創厚積薄發、展示自我的機會。
3.個性發展課程——興趣、多元。為培養學生興趣和特長,學校開設了彩鉛畫、版畫、插畫、水印畫、書法、紙工制作、輕粘土制作、合唱、葫蘆絲、古箏、舞蹈、籃球、足球、武術、電腦繪畫、電腦編程、3D筆制作、航模、手抄報、閱讀工作坊等二十多門選修課程。學生樂學,老師樂教,師生和諧發展,共同提高。學生們無論是在學校各種大型集會、運動會,還是慶典活動、節文化活動,或是國家、省、市、鎮各級競賽活動中,都能嶄露頭角,為校爭光,顯示出學校和樂課程所達到的良好成效。
(五)構建和美課堂
和美課堂的集體備課路徑是“確定任務,個人初備→年級研討,形成個案→教學實踐,檢驗個案→交流討論,完善提高→反思總結,拓展提升。”我們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制度,給教師提供了合作、探討、實踐的途徑,通過參與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體智慧的分享,精華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師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拓展教學的方法與思路,進一步歸納、提升和再創造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更好地體現教學個性,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和美課堂的教學流程是“提出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評價質疑→拓展提升”,通過六個環節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核心素質提升,讓每個生命都綻放出自身的精彩。
和美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設疑→議疑→解疑”。設疑:導學引入,拋出問題,設置合作學習任務。議疑:小組學習,討論問題,集思廣益合作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解疑:總結記錄,解決問題,指導完成合作任務。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