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波
近年來,隨著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攻堅實施,促使跨區域教育幫扶多元深入開展。我們通過構筑“教育部貴粵跨兩省教育幫扶計劃、廣東省千校幫扶計劃、廣州市百校幫扶計劃”等跨校幫扶的研修體系,逐步解放教師研修的區域性思想束縛,實現均衡提升跨區域的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必須構建一種跨區域研修平臺建設的研究共同體,也就是研修平臺建設要從“區域性研修”走向“跨區域研修”。
一、跨區域小學教師研修平臺建設的實施現狀
(一)明確跨區域小學教師研修平臺建設的方向
跨區域幫扶校的專任教師普遍是孤立地工作,科組研修習慣于傾向于“閉門造車”。在建設起步階段,聯盟校研修的行動保守,欠缺彼此的平衡溝通,甚至相互排斥和指責,這嚴重背離跨區域精準幫扶的初衷。作為領航校,以“十三·五”規劃課題《跨區域聯動教研平臺建設的行動研究》作為突破點。以貴粵跨兩省教育幫扶計劃、廣東省千校幫扶計劃、廣州市百校幫扶計劃等跨區域幫扶細則為重點,構建起若干聯盟校參與的共同體。
(二)分析跨區域小學教師研修平臺建設的特點
就跨區域結對幫扶的教師研修平臺建設為例,從學科專任教師的傳統觀念、建設過程中的扮演角色和教研組研修模式分化這三個特點來簡要分析。
1.教師傳統觀念和抗拒精準施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對基礎教育的高度期待,致使教育任務的不斷加重。我們不能忽視研修平臺建設中,每位專任教師的工作定位,跨區域教育教學的不均衡是聯盟研修的消極因素之一。受到跨區域環境差異與思維習慣的影響,他們很容易產生害怕失敗而萌發退縮,從而出現不太愿意接受領航校的精準施策,甚至質疑我們取得的成功教學經驗。
2.建設過程扮演角色和發展目標
加速區域間專任教師之間的密切交往和協同聯動,是實現教育部對邊遠山區、落后地區教育精準幫扶的重要國策。在建設跨區域研修平臺過程中,一定要清晰扮演的角色、參與研修后的任務與方向。只有弄清這些問題,才能讓跨區域教育幫扶走得更深更遠。當前聯盟幫扶對象普遍持著“自掃門前雪”的研修心態,缺乏研修動力,教師研修更多是低層次的活動。
3.跨區域學科組研修模式的分化
跨區域學科教研組的建設,是專任教師開展研修活動的主陣地。在此平臺里,專任教師的教育事件具有復雜性與瞬時性,加上專業發展的差異性,造成了他們應付參與研修,面臨實際困難又缺乏解決的原動力。固有運作模式,制約著不同區域學科之間研修活動的實效性,從而造成過度分化現象。聯盟體受到學校辦學水平差異大、學科教研組規模參差、學科研究實力差距大、聯盟校區域分布范圍大等因素影響,若將研修平臺建設的范圍只局限于校本化,那跨區域幫扶的步伐必將停滯不前,教育精準幫扶戰略的難以實現。
二、跨區域小學教師研修平臺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建設目標:提高跨區域幫扶校的基礎教育課程實施質量
跨區域幫扶研修平臺的建設就是提高幫扶聯盟校基礎教育課程實施的質量。但是,如果沒有考慮建設的實質需要,建設出來的研修平臺必然狹隘化,甚至僅考慮跨區域教師專業技能,而忽略課程實施質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小學教師跨區域研修平臺建設,必須堅持以“提升課堂質量和提升學科關鍵能力”作為重要研究目標。目前,隨著區域性“研學后教”課改升級版研究的縱深推進,我們將聯盟校“協同研修環境氛圍的培育”、“聯動研修行為平臺的構筑”和“聯盟研修活動范式的探索”三個研修目標整合建設,以實現研究成果跨區域的應用拓展。
(二)建設路徑:實施跨區域幫扶校研修平臺建設的聯動研究
小學教師幫扶研修平臺需要依托于研修活動的實施質量。當專任教師的學科關鍵能力得到了整體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基礎教育。試看我們跨區域幫扶聯盟校發展狀況,原有的研修路徑嚴重制約著建設的速度和效度,單靠某所學校或某個科組去實現研修平臺的建設是不可能的。建立跨區域聯盟校的研修平臺,其著眼于點就在于跨區域教師的成長欲望,單單增加專業知識也是達不到形勢發展的要求,更為迫切就是構建跨區域幫扶校研修平臺的聯動范式。
1.培育協同研修環境氛圍,達成跨區域專業團隊共識
只有充分挖掘跨區域聯盟校各學科內部的研修優勢,制定跨區域研修活動有效策劃與組織的強師目標,實現教學資源的共研共享。譬如,在“微格網絡教研”研修中,以“教學流程定格——線上集體研討——互動反饋交流”為網絡基本流程。在開展“異級同類課”研修活動中,構建起跨區域聯盟校“三·三”研修活動程式,即:三級研課和三層展示。我們達成跨區域研修的團隊共識,以聯盟研修方式提高聯盟校研修的實效性。
2.構筑聯動研修行為平臺,規劃跨區域協同成長目標
跨區域幫扶校的研修平臺應該是多層次的,協同發展目標是多維度的。小學教師研修行為應從“論道層面”走向“踐行層面”。譬如:從聯盟校中構建“四學四控——主探雙導”課堂教學范式,體現以問題為中心、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習走向成功的三核心理念。在研修范式操作指引下,專任教師經歷了從“用模——脫模——創模”三個實施階段。其次,在實施《跨區域聯動研修平臺建設的行動研究》課題研究時,我們探索出跨區域聯動研修行為的基本流程:選定課題——互動研討——課堂實證——資源共享。貴州省畢節市七所重點幫扶小學、廣東省五華縣安流第一小學和廣州番禺南村匯賢小學的專任教師研修成效十分顯著,課堂教學質量迅速提升,促使聯盟幫扶校逐步擺脫了原有的困難局面。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關注跨區域小學教師研修平臺的建設,積極發揮聯盟校中領航科組的帶動作用,才能實現從區域性分散研修走向跨區域聯動研修的建設目標,教育教學的質量才能得以均衡發展。通過實踐性的研究,跨區域小學教師研修平臺的建設研究與聯盟校發展共同體建設得到階段性可喜成效。我們不但深入推進跨區域小學教師研修平臺建設的研究,而且讓聯盟幫扶校的教師在“實踐論證”和“理論建構”兩個層面上實現跨區域教育“雙贏”格局。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