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要:在科學技術推動下,世界經濟呈現一體化趨勢,國際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不僅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而且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壓力,對此本文以我國外貿發展模式為探究對象,在分析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重要意義的基礎上,重點分析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制定優化策略。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對外貿易;問題;策略
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經濟發展當中,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對外貿易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1.積極影響
首先,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從2010年開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方面與我國改革開放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與我國對外貿易規模、數量的擴大緊密相連。正是通過對外貿易,我國才從國際當中獲得發展所需的資本、技術、人才等因素,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其次,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對產品、技術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國際發展需求,我國通過產業政策、對外貿易政策等引導企業進行優化升級,在推動我國經濟轉型、結構優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再次,實現了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優化。經濟全球化對各國貿易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種國際貿易政策也應運而生,為了更好地順應國際貿易發展需求,我國不斷調整對外貿易政策,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增強市場自由競爭力度,讓我國對外貿易政策與國際貿易體系更加配套、協調,從而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為企業經營發展構建了良好的貿易環境。
2。消極影響
首先,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之間競爭日趨激烈,隨著我國市場的不斷開放,國外先進的技術、產品流人我國,對我國原有產業產生沖擊,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其次,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市場對資本的需求量不斷提升,而對外貿易是建立在資金支撐的基礎之上的,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一旦出現資金問題,就會嚴重制約對外貿易的發展,從而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危害;再次,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貿易密切,所有貿易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之上的,一旦貿易中利益受損,勢必會引發貿易雙方之間的摩擦。這種現象在幾年來較為常見,尤其是中美貿易中,由于我國對美貿易長期處于順差,由此引發了美國的不滿,美國就利用政治手段干預中美貿易,這也使得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達到頂峰。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問題
1.對外貿易摩擦問題凸出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目前,已經成為與美相匹敵的第二大經濟體系,而且在對美貿易中經常處于貿易順差。由于政治、經濟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在對外貿易中遭受資本主義國家的抵制,對外貿易摩擦問題凸顯,嚴重制約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數據顯示,在對外貿易中,2016年與我國發生貿易摩擦的國家就達到27個,貿易摩擦事件達117起,其中我國光伏產品、鋼鐵產品在出口貿易中受到嚴重影響;2017年,我國對外貿易摩擦升級,貿易保護成為一些國家抵制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舉措,美國、加拿大、土耳其等國家也開始對我國部分對外貿易產品進行立案調查,并以反傾銷為由向國際貿易組織提出調查申請,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達到頂峰,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政治手段對我國銷售產品征收額外關稅,激化中美矛盾,從而對兩國貿易產生了嚴重影響,制約了兩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對外貿易結構不合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經濟日新月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在世界產業鏈當中的地位決定了國家的未來發展地位和作用。經濟全球化從本質來講就是市場經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資源優化配置,通過全球產業鏈的構建,來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的合理利用。目前,我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依然處于生產、制造階段,貿易產品主要以服裝、防治、加工產品、農產品等為主,在科技產品、文化產品等方面缺乏競爭力,這就導致我國目前依然處于世界產業鏈的低端,差品附加值較低,核心競爭力不足。從根本來講,貿易結構不合理是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優化貿易結構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
3.外貿企業缺乏風險抵抗能力
首先,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風險因素相對較多,既有來自外部的匯率風險、競爭風險、信用風險,也有來自內部的經營風險。從目前來看,我國外貿企業主要以生產制造企業為主,在世界產業鏈中處于中下游,所以利潤空間相對薄弱,在激烈國際競爭中,一旦材料、人力等資源成本上升,就會給企業帶來較大風險。同時,在國際貿易中,外貿企業受利率波動影響較大,也會影響我國外貿效益;其次,我國外貿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缺乏核心競爭力,無論是技術投入、品牌構建、服務水平等均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擬,一旦發生國際爭端就會對我國外貿企業產生嚴重影響,例如,2018年美國對我國中興企業進行制裁,禁止企業銷售中興元器件,使得中興在對外貿易中受挫,發展處于低迷期,這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在核心技術方面缺乏自主權,無法在對外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模式的優化路徑
1.樹立全球發展理念。做好自我定位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必須要進行重新定位,要從全球產業鏈層面人手,樹立全球產業鏈發展模式,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市場當中的地位。要堅持全球發展戰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在全球價值鏈當中的地位。首先,在國際貿易中,我國企業必須要注重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創新能力,同時,注重品牌建設,樹立品牌意識,努力提升我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其次,要加快內部改革,完善貿易機制,讓我國逐漸從制造大國演變為創造大國,轉變我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形象,讓中國創造成為引領對外貿易發展的驅動力。
2.完善貿易政策,推動產業升級
在對外貿易中,我國之所以經常處于貿易順差,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生產的產品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產品具有競爭力主要依賴于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低廉的勞動力,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隨著世界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資源面臨枯竭,如果不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那么,在未來發展中我國對外貿易將會陷入困境,國際地位也將受到威脅。對此,我國必須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注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避免將精力放在中低產業。一方面,我國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投入力度,通過科學技術來實現我國產業的升級優化,將未來發展放在新技術、新能源、新概念等領域,要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走綠色發展之路。另一方面,政府要通過貿易政策優化,引領企業進行自我產業結構調整,鼓勵企業進行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以此增強外貿企業的競爭力。
3.深化改革,優化外貿環境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必須要深化改革,進一步開放市場,增強市場主體的自由競爭力度。從現有階段來看,我國市場開放水平有限,市場機制不健全,制約了市場機制的有效發揮。經濟全球化從本質來講就是市場經濟全球化,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所以,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必須要放開政策干預,發揮市場經濟的主導作用,不斷開放市場,讓我國外貿企業充分參與到國際競爭中。此外,我國還要構建良好的外貿環境。例如,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通過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來避免由于匯率因素而引發的貿易風險,為我國外貿企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
4.構建貿易預警體系,積極應對貿易摩擦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摩擦難以避免,對此,我國必須要構建貿易摩擦預警體系,提高貿易摩擦的應對效率,切實維護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合法權益。首先,我國要積極構建“三位一體”的貿易摩擦預警體系,通過政府之間、企業之間、行業之間的共同溝通、協商來避免貿易摩擦,消除貿易壁壘,確保對外貿易的持續性。”三位一體“預警體系,是指要發揮政府的核心引導作用,發揮行業的帶頭作用,發揮企業的自覺能動性。其次,我國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之一,必須要充分利用WTO制定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尤其在貿易摩擦發生時要積極應對,同時,我國要成立專業的對外貿易摩擦應對組織,一旦貿易摩擦發生,能夠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切實保障我國對外貿易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