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聲樂藝術是指包含有關聲樂的作品、創作、表演、品鑒以及教學等一系列聲樂相關的藝術。在我國對聲樂藝術的研究大多是從作品出發品鑒其中的藝術手法,基于美學視角研究的卻少之又少。在筆者看來所有聲樂從創作之初開始就應該從美學視角出發,創作者的審美風格決定其作品的美學風格和品質,也決定著聲樂作品在之后表演等方面的藝術形式和藝術高度。同時,也決定了之后鑒賞者在欣賞和評價時對這個作品的藝術審美和藝術評價。最后,還可能影響后續的教學形式。因此,聲樂藝術應該有一套審美體系,從美學視角分析聲樂藝術的內容與特點。
【關鍵詞】美學視角;聲樂藝術;美學;審美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7-0245-02
【本文著錄格式】王珊.基于美學視角下的聲樂藝術研究[J].北方音樂,2020,4(07):245-246.
引言
我國在聲樂藝術方面的美學審美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影響,西方的聲樂藝術研究一般偏重于西方的古典樂,與國內的音樂藝術有很大區別,主要研究的是以樂器為主的作品,國內的聲樂藝術還包含很多,如創作、鑒賞、演唱等。因此,在聲樂藝術方面的美學研究還需要更多專業人士研究分析,這樣才有利于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接下來,本文基于美學視角對聲樂藝術的美學內容和美學特征進行分析,為之后的聲樂藝術提供參考。
一、聲樂藝術的美學內容
(一)聲樂藝術的文學之美
在我國聲樂藝術除了演唱和樂器伴奏外歌詞的創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歌詞對聲樂藝術的美學表現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是聲樂藝術深層的思想傳遞和情感表達,是聲樂藝術的文學之美。好的歌詞創作能帶給人力量,引起人們的共鳴[1]。因此,在美學角度來講歌詞就是聲樂藝術的文學之美,是創作者的心聲表達,甚至有時也會是文化的載體,詮釋著聲樂作品的主題思想、文化內涵,是聲樂作品的根本。例如在我國流傳很廣的一首流行歌曲《茉莉花》之所以被大家廣為傳唱,一方面因為作品的曲調美且朗朗上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首歌的作詞。不僅表達了創作者對茉莉花的極致欣賞,也通過歌詞描述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的心理活動,表現一個天真可愛純潔的美好形象,生動而又含蓄地表達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聲樂藝術的韻律之美
韻律是聲樂藝術在傳唱時的靈魂,是韻律讓聲樂作品有感染他人的能力。當聲樂藝術被表演者表現出來時,韻律的美妙之處就會被周圍的人感受到[2]。這就是韻律所能帶給人們的感染,就像很多聲樂作品即使語言不通依然被世界人們喜愛,甚至通過這種韻律的傳達讓聲樂作品影響更多人。例如法國歌曲《卡門》即便作為一個沒有學習過法語的人也可以通過演奏者一個個音符的配合讓人明白這首歌曲的主題,隨著韻調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感情,感受卡門內心的情感。隨著韻調一起感受它的奔放熱情、溫柔善良,從而讓自己融入聲樂中。
(三)聲樂藝術的情境之美
欣賞過聲樂藝術的人都有過這種感受,就是雖然是一個局外人卻因為聲樂表演者所營造的情景深陷其中,讓聆聽者感受到情景中的美好,也讓聆聽產生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而營造這種聲樂藝術的情景之美憑借單純的演奏是無法完成的,還需要演奏方在演奏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布置場景、安排燈光,通過這些外在的東西為聆聽者布置一個舒適的環境,與演奏的歌曲相互呼應。例如,在欣賞百老匯歌劇《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時不僅有精彩的音樂、驚險的劇情,還會將舞臺布置的特別完美,營造出恐怖的氛圍,成為音樂劇中永恒的佳作。
(四)聲樂藝術的聲樂之美
有了一個好的聲樂作品,如果沒有一個與之匹配的好的聲音也無法展現聲樂藝術的美好。因為聽眾是通過演奏者欣賞聲樂作品,不同的嗓音條件,表現出來的效果完全不同[3]。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現在很多音樂作品因為翻唱等形式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這就是所謂的聲樂藝術的聲樂之美。例如,在欣賞《我的歌聲里》這首歌時男聲演唱和女聲演唱會給你不同的感受。男聲演唱會讓人有種恢弘的感受,而女聲則更溫婉流長。不同的唱腔也有不同感受,比如美聲給人一種恢弘的場面感,能夠一瞬間把人帶入一個情境畫面中,情感上的沖擊很直接。因此,對聲樂藝術來說聲樂之美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二、聲樂藝術的美學特性
聲樂藝術所呈現的美不是單一的,是通過各種特性的結合呈現出的藝術形式,包含韻律特性、時代特性、民族特性、抒情特性四個方面,接下來筆者將對這四個方面具體闡述。
(一)聲樂藝術的韻律特性
聲樂藝術的韻律特性主要是旋律和節奏。從聲樂藝術的旋律方面來講,根據旋律或悠揚、或高亢等表達出不同的音樂主題[4]。它是嚴格基于一定的韻律節奏和音調調試的關系塑造音樂形象,表達特定的內容和情感。從聲樂藝術的節奏上來講,這是一個結合聲音強度、聲學長度的組合,能夠傳達聲樂一些情感方面的起伏,增強聲樂對聆聽著的感染,并極大地提高歌曲的表現力和吸引力。例如在《黃河大河唱-黃河船夫曲》一曲中歌曲節奏根據段落的不同演繹出不同效果。第一部分描繪船夫與風浪搏擊的場面,音樂充滿戰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據開始的主題旋律,拉寬了節奏、放慢了速度,表現船夫穿過急流、靠近河岸的那種欣慰。第三部分,音樂又回到樂章開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強漸弱、由近到遠。這一樂章通過黃河船夫與急浪、險灘的搏斗,象征著中國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日趨激烈的民族矛盾。
(二)聲樂藝術的時代特性
藝術的發展與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藝術是時代的脈搏,反映著時代的精神。聲樂藝術也是,每個階段的聲樂藝術都與這個時代的特性有關,這是藝術逃不開的命運[5]。就像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正是創作于法國大革命的時代,深受1789 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的思想意識影響,作品表達作者對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批判,對資產階級民主精神的贊頌,對自由和歡樂的渴求,對自然的熱愛,充分體現大革命時代的精神。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音樂家可以脫離時代創作音樂。例如在我國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現在聲樂藝術在不同時代都煥發出不同的藝術色彩。在人們生活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越來越好時,為了表達內心的喜悅詞作家寫下《在希望的田野上》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祝福。在1994年為了歌頌改革帶給人們的好處,蔣開儒和葉旭全寫出《春天的故事》,表達人民對改革開放的擁護和對小平同志的崇敬。在2008年奧運會時期又有一曲《北京歡迎你》表達了人們的喜悅以及對世界人民到來的熱情。總之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中國的聲樂藝術一直隨著時代改變。即便只是流行樂就有各種不同的風格,從學習國外到之后國內傳統文化的風氣越來越濃厚,又刮起“中國風”,王力宏、周杰倫就是在這個時期脫穎而出??傊?,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聲樂藝術出現,經過質疑慢慢被大家接受,再被大家所喜愛,最后走向沒落。這是聲樂藝術發展的的必然特性,被時代成就,也因時代所沒落。
(三)聲樂藝術的抒情特性
聲樂藝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審美特性,那就是抒發情感。無論在哪個國家,用歌聲表達情感是每個音樂家都會做的事情[6]。因為聲樂本身就和語言一樣是一種內心情感的外放表現,如果沒有抒情,那么再美好的音樂也只是一個空洞且沒有內涵的口水歌,因此“唱歌先唱情”是每個音樂人都該做到的。就像是結婚時要演奏《婚禮進行曲》,過年時會為了表達喜悅唱《新年好》,在朋友之間要離別時一起唱《朋友,再見》,在失去親人時要奏響哀樂,這些都是人們通過聲樂表達當下的情感。如此,這些聲樂作品才更容易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特定情感下的一個表達出口,被人永遠銘記于心。
(四)聲樂藝術的民族特性
凡是藝術都帶有不同民族的特性,因為每個音樂家生長的環境不同,所接受的審美觀念也不同,正是因為這些不同讓聲樂藝術煥發出不同的美。民族特性是聲樂藝術本身就帶有的一種特性,就像在中國即使同屬于一個國家,但在聲樂藝術上也有截然不同的表現。例如在西藏等少數民族有像才旦卓瑪這樣的老歌唱家,歌聲高亢悠揚,滿溢著藏族人民的樸實熱情。而東北有歌手郭松,他的歌聲有東北人的豪爽奔放,除此之外還有閩南歌手的溫婉悠長等。這些還都只是在國內,國外就更多了,各種美聲、說唱等,表現出聲樂藝術的民族特性[7]。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普遍,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藝術的審美也有了改變。特別是當下,在中外文化相互影響的今天,在聲樂藝術上的審美也發生了改變,大眾越來越更崇尚國外的一些聲樂藝術,因此想說唱等藝術形式在生活中變得越發常見。與此同時,對于我國一些傳統的聲樂藝術大家關注度卻明顯不足,因此,為了我國聲樂藝術的蓬勃發展,應該從聲樂教育、創作、表演等多方面入手,讓國內的聲樂藝術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套審美流程,從而促進內聲樂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閔.美學視角下的音樂表演藝術解讀——評《音樂表演美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8(9):5.
[2]王育紅.美學視角下的閩東畬族民歌[J].音樂創作, 2018(10):145-147.
[3]易寧艷.音樂美學視域下的民族聲樂表演藝術[J].藝術教育,2019(9):209-210.
[4]周雙.時代美學特征視域下的聲樂藝術分析[J].藝術研究,2019(1):64-65.
[5]陳靜雯.音樂美學與聲樂藝術的交織——以莫扎特《安魂曲》為例[J].大眾文藝,2019(3):144.
[6]鄭璐,朱藝璇.基于美學視域的中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7(6):104-110.
[7]李谷月.美學視角下的巴赫鍵盤音樂[J].青春歲月, 2018(1).
作者簡介:王珊(1999—),女,漢族,河北保定市人,在讀本科大學生,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