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斌 陸美華

摘要:近年來以跨境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數字貿易發展迅猛,與此同時,交易網絡的復雜性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成為了數字貿易保持當前發展態勢的阻力。通過分析數字貿易監管難題背后的原因和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試圖構建“區塊鏈+數字貿易”模式,解決數字貿易監管問題,為我國數字貿易的監管和長足發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 數字貿易 監管問題
受金融危機及貿易摩擦的影響,近年來我國貿易進出口總值呈現下降態勢,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技術的涌現及其應用場景的增加,作為貿易新業態的跨境電商進入了發展的快速通道。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8年,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的零售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超50%。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超五千家,通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商交易的企業超20萬家。作為國際數字貿易的積極參與者,我國的數字貿易正在強勢崛起,并逐漸成為數字貿易市場重要的推動力量。但我國數字貿易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暴露出了各種問題,引起各方關注。李忠民(2014)、夏長杰(2019)等學者認為我國發展數字貿易對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但是中國的數字貿易存在基礎建設能力薄弱、規則發展滯后、支持性要素供給不足等弱點,需從立法和技術兩個維度夯實我國數字貿易的根基。隨著對數字貿易問題的深入研究,人們不僅從問題本身出發如交易規則等提出解決措施,也從技術角度尋找新的解決對策。2018年,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受到廣泛關注,其應用領域已經由最初的數字貨幣拓展到金融基礎設施和政府事務中(如中國人民銀行、納斯達克等),包括支付和清算體系、金融交易、征信管理、審計系統以及保險治理等,這標志著“區塊鏈+”的時代的到來。
現有的研究較少對數字貿易給我國帶來的貿易風險升級及其造成的監管問題進行分析,尤其是結合區塊鏈的技術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本文將探索這一技術對實現數字貿易全面監管的可能性,讓區塊鏈技術成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技術力量。
一、數字貿易監管難的背后原因
(一)數字貿易活動內部因素更加復雜
1.貿易參與主體顯著增加,貿易標的類型更加多樣。與傳統貿易相比,數字貿易涉及的相關主體的類型和數量明顯增加。數字貿易參與主體主要包括國內外生產商、國內外進出口商、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物流公司、保險公司、銀行、海關(包括檢驗檢疫部門)、稅務以及消費者等。特別是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國際貿易的門檻大大降低,大量的中小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參與進來。
互聯網等技術的迅猛發展激發了新的消費需要,數字貿易交易標的的種類范圍得以擴充,目前主要包括三大類: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的傳統實體商品;利用數字技術生產的信息產品和服務,如音樂和電影的CD、DVD、存儲軟件等;數字化傳遞的商品和服務,如搜索引擎、視頻、游戲等。其中數字化的數據信息這一類標的由于產品與服務本身的虛擬性成為目前最難攻克的監管領地。
2.貿易交易網絡復雜性增加。數字技術的出現改變了貿易在訂購、生產或者運送等環節的方式和速度,交易信息和數據的傳送路徑和頻率都明顯增加:(1)與傳統貿易相比,參與數字貿易的企業更多是利用互聯網發布產品和服務信息,交易的虛擬化、無屆化以及匿名性加大了辨認商流信息真偽的難度;(2)數字貿易包含的產品和服務比傳統貿易更加復雜,運輸、申報、通關、征稅等一系列繁瑣的流程嚴重降低貿易在物流環節的監管效率;(3)因為數字貿易的虛擬性使得交易的真實性難以辨別,不法分子可能利用這一點在資金流環節進行洗錢、非法套利等犯罪活動。數字貿易中商流、物流、資金流包含的產品信息、交易信息、保險信息、物流信息以及結匯和支付信息等信息流互相交錯滲透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深,虛擬交易監管變得愈加困難。可以預測,隨著數字化的產品和服務在數字貿易中占比的增加,物流在數字貿易的經營過程所占比重將大大下降,虛擬產品和服務交易產生的資金流動將更為頻繁,而物流正是政府部門對貿易的最主要監管環節,這一環節的弱化甚至缺失也是造成數字貿易監管難題的重要原因。
(二)數字貿易相關的規則和基礎建設等還不完善
我國目前的相關政策和基礎設施還不能與數字貿易的發展速度相匹配,關于數字貿易的治理規則還很不完善,我國在跨境電子商務的結匯等環節已具備了基本的規范性,但是由于法律法規的制定與業務實踐的差異性導致仍存在秩序混亂的問題。同時,我國還沒有出臺貫穿數字貿易整個交易過程的一致性法律法規體系,參與數字貿易的各個部門各自發布相關法規,容易造成內容沖突,監管制度的不統一難免帶來重復監管的問題。再者,我國還沒有數字貿易數據統計方面相應的劃分和追蹤機制,缺乏體系化、跨時間的數據庫,相關的監管部門和交易主體難以在微觀上對數字貿易的發展進程進行判斷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數字貿易的服務標準與法律規則體系缺失大大增加了我國數字貿易的監管難度,成為阻礙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
二、基于區塊鏈架構的數字貿易監管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數字貿易交易網絡的復雜化以及相關統計數據的缺失共同加劇了數字貿易的監管難度。而區塊鏈技術代表著一種新的價值網絡,能為網絡的所有節點賦能,解決數據造假、網絡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這一新型的關系下,不同參與主體的信息更加透明化,共享速度更快,不僅利于各主體開展新的業務合作,而且方便政府相關部門參與其中,形成聯動發展。
(一)區塊鏈應用于數字貿易的契合度高
區塊鏈是采取分布式數據存儲、非對稱加密算法、共識機制等新型互聯網技術,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方式,由多方參與者共同協作去記錄和維護的一個可靠的分布式數據庫。區塊鏈如下的核心優勢使得區塊鏈技術成為解決數字貿易監控難度大、保障交易安全的最佳技術手段選擇。
第一,共享賬本。共享賬本是多個參與節點同時復制、共享和同步數據并達成共識,是一個去中心化、可共享的分布式交易記錄系統。這一特點與數字貿易沒有中心交易主體的現實相契合。通過分布式計算和存儲去除了中心化的數字貿易監控平臺,使得任何參與者都能夠平等地參與到開拓和維護數據系統中的任一節點。因此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數字貿易,整個貿易過程涉及的相關政府部委、企業、個人等都可以參與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減少單一記錄的數據被控制或者被篡改的可能性。
第二,去信任化。在區塊鏈中,信任是所有參與者的共識結果而不是由第三方背書產生的,改變了以往介入第三方機構權威的信任機制,因此價值交換的可信度大大提升,這將有效減少契約中的失信行為,保證數字貿易中所有交易信息和數據的真實性。
第三,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是指區塊鏈的交易網絡是以時間軸作為記錄維度的,所有參與者都可以回溯之前任一區塊的交易信息數據。監管部門通過回溯查詢交易商品和服務的真假,也可以辨別交易主體身份的真偽等,這對于監管、關稅、統計、緝私、檢驗檢疫等都具有重大意義。
與傳統交易記錄模式相比,區塊鏈模式是交易與記賬同步進行,這樣一來能減少重復性工作,提升效率,減少錯誤以及避免了人為造假。綜上可見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貿易相結合的契合度較高,實施阻力較小。
(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貿易監管架構和交易流程
目前存在的監管問題一方面是貿易各部門各自擁有一套監管系統形成難以打通數據“隔閡”,另一方面是我國現在的貿易審查、預警和追溯機制還很不成熟,加之數字貿易的復雜性,無疑對尚未成熟的監管機制造成更大的工作壓力。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多方共建數字貿易監管系統的主要架構包括數據收集層、基礎網絡層、核心共識層和應用層,通過該技術架構將大大完善貿易監管機制的運行體系。以跨境數字貿易出口為例,如圖1所示:
1.數據收集層。數據收集層主要是通過連接各用戶的業務操作平臺來采集數據。從產品的制造商到最終的消費者,所有參與數字貿易的交易主體在平臺注冊并實名認證身份后可獲得公鑰和私鑰,并被該區塊鏈系統賦予在區塊上記賬的權限,同時其他交易主體則被賦予查詢的權限。比如出口商和物流商或者第三方綜合服務商只需要在該業務操作平臺上進行一次信息申報,關、檢、稅、匯、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都可以同步獲取數字貿易的產品和服務的原始信息。
2.核心共識層。區塊鏈的分類包括私有鏈、公有鏈和聯盟鏈。貿易鏈和聯盟鏈的架構相較于公有鏈,能夠靈活制定區塊鏈規則,參與者身份更加透明,交易成本也更低,是政府參與區塊鏈的首選模式。在“區塊鏈+數字貿易”應用實踐中,參與貿易的個人、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的不再是“數據孤島”,區塊鏈節點會根據參與者數量級別和監管系統的建設情況進行相應的部署,各個監管平臺聯動協作對數據信息進行梳理,再接入下一個數據資源的節點,建立數據查詢目錄。這一體系通過一個合理的共識機制實現信息和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確認,數據庫的建立、維護和信息真實性校對是同步完成的。同時政府職能部門可以作為聯盟鏈的一個“監聽”節點,既是對數字貿易的全流程監管,也是對區塊鏈模式的監督,加深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系。
3.應用層。即全過程實時監管平臺。海關監管、關稅、統計、緝私、出入境檢驗檢疫等職能通過該區塊鏈平臺得以高效實現,同時能夠打通各部門之間的操作系統,實現協同操作有效提升監管成效。
三、區塊鏈解決數字貿易監管問題的優勢
(一)以低成本實現高效監管
區塊鏈最核心的價值就是可以在信息不對稱的數字貿易中為交易網絡的每一個節點賦能,用算法和代碼構建去除第三方機構信任背書并保證數據可信任,基于這種信任建立數據信息共享和可追溯的新模式。這種模式公開了參與主體的信息,交易信息更透明,數據源頭可追蹤,交易記錄不可篡改,給數字貿易的監管問題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思路,增強了數字貿易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和協作能力。
(二)促進數字貿易協同運作
“區塊鏈+數字貿易”的模式將參與數字貿易的企業、個人、政府部門等納入其中,實現了交易網絡中信息的共享與聯動,不僅利于相關部門對數字貿易全過程進行實時監管,保證交易的真實性和安全性,而且銜接了各個與貿易相關的部門,構建了使其高效協作的機制。比如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工作量證明機制(POW),構建貫穿數字貿易所有環節的節點協同維護的貿易聯盟鏈,同時可在該區塊鏈模式中建立數據維護的參與規則與激勵機制,鼓勵節點中的貿易主體參與和維護數據。
發展數字貿易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迫切要求,是實現中國建設現代化經濟的重要推動力。但是數字貿易的發展速度和現階段我國數字貿易相關規則制定的完善程度不匹配。數字貿易參與主體的數量和類型較多,各參與主體的數據難以體系化統計,加大了政府部門的監管難度,也容易重復監管,造成資源浪費,亟需一種與這種數字化經濟相匹配的模式支撐其發展。而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正好可以有效緩解數字貿易發展中的監管難題,通過“區塊鏈+數字貿易”的模式可高效解決監管難題。但是采用區塊鏈這種技術來搭建對數字貿易的監管平臺只是一種探索性的研究,還需要大量的理論和實踐來推進實施。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貿易領域的應用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比如該技術成本昂貴、資源消耗大、數據庫存儲空間有限、推行過程需要各部門高度配合等,但是如果能逐一破解這些難題,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貿易這一場景的應用將發揮重要作用,從而促進數字貿易這一新業態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