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沉浸式理念與短視頻相結合,促使短視頻更為廣泛、迅速地傳播。在傳播過程中,沉浸式短視頻作用于受眾的心理、態度和行為,使之發生積極改變,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產生正向反饋作用。文章從沉浸式短視頻傳播語境體系構建的角度出發,分析了沉浸式短視頻傳播在內容、場景、載體和驅動力上呈現的特點,探討了沉浸式短視頻傳播的語境體系構建,并對沉浸式短視頻未來的傳播發展進行研判。
【關 鍵 詞】沉浸式短視頻;傳播特點;語境體系構建
【作者單位】尹緒彪,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中圖分類號】G2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7.022
技術更迭促進新興傳播平臺的興起和發展,市場需求加速新興業態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技術更迭與市場需求是短視頻發展的核心驅動因素。短視頻借助互聯網絡、移動終端促使用戶在現實和虛擬雙重語境空間進行關聯,從而實現大眾文化傳播的目的。囿于受眾當前碎片化、淺層次閱讀習慣的影響,短視頻如果要將受眾引入沉浸式、深層次的觀看狀態,那么,在語境體系構建中還須持續創新。當下,虛擬現實技術(VR)、人工智能(AI)、大數據和5G技術為受眾沉浸體驗不斷賦能,使受眾能夠融入虛擬情境中感受信息數據、知識文化帶來的樂趣。這種以現代科技為基礎的新興傳播模式為短視頻沉浸式傳播提供了發展空間。
現階段,短視頻沉浸式傳播正是基于特定沉浸媒介,運用互聯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和智能技術,將視頻內容即時、適時、精準地傳播給受眾。因此,短視頻如果要加強沉浸式傳播效果,首要任務是構建傳播的語境體系,重點從內容語境、情境語境和網絡語境三個方面入手。從更長遠的角度上看,短視頻沉浸式傳播尤其要堅持正確導向,倒逼精品內容生產和創造,促進萬物互聯進一步發展。
一、沉浸式短視頻傳播的特點
沉浸式短視頻傳播強調受眾借助傳播媒介獲得“身處其中,親身參與”的體驗,在信息內容、故事情節的互動交流中獲得參與感、認同感和獲得感,進而促進爆炸式的網絡傳播。沉浸式短視頻傳播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以內容為核心,增強觀感體驗
內容至上的傳播理念適用于不同的傳播媒介。視頻傳播主體要以打造趣味性、可讀性視頻內容為出發點,更加注重視頻內容質量和體系建設。新興傳播媒介的發展,尤其是虛擬現實技術(VR)、穿戴設備的興起,將受眾帶入一個不同于現實世界的擬態環境。受眾的第一觀感影響著新興媒介對內容的傳播效果。這種模式促使受眾在觀看體驗過程中,實現由視覺沖擊到故事情節吸引,再到情感共鳴的轉變,進而強化沉浸式短視頻傳播效果。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沉浸式短視頻傳播首先要加強視頻本身的內容和質量建設,然后融入豐富的觀感體驗,才能充分實現媒體人性化。
2.以場景設置為支撐,提升傳播效果
人體感官是接收信息的最重要窗口,因此,信息基本上以圖形、文字等形式進行傳播。以往視頻的傳播普遍以聽覺符號和視覺符號為主要載體,即通過人物對話、文字解說、人物形態和場景布局等方式直接刺激聽覺和視覺感官,進而促使受眾獲得感知。受傳統媒介技術的影響,這些載體最后呈現的是平面二維視頻效果。在沉浸式傳播方式中,以VR為例,VR鏡頭不僅會將視頻中對白、旁白、配音、人物形體、色彩和場景布局等信息符號以三維立體空間形式進行呈現,而且會帶來一些如香味、抖動等嗅覺和觸覺上的感知效果。可以肯定的是,沉浸式傳播方式中展現的三維立體空間比平面二維視頻更好地塑造了現實場景,更直觀、有趣,提升了短視頻傳播效果。
3.以新興媒介為載體,增強互動交流
傳統媒體基本上是通過特定載體向受眾傳播信息,如廣播、電視等。這種傳播方式接收形式單一,缺乏即時互動和精準反饋。全媒體時代助推傳統媒體的交流方式進行轉變和革新,受眾參與視頻互動,實現即時互動、適時交流和精準反饋。尤其是以VR技術為主的新媒介技術,通過穿戴設備實現立體視覺顯示,有助于受眾在觀看視頻時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環境干擾,使受眾的身體、情感和心理融入新技術呈現的全方位立體畫面,并產生融入情景后的參與感;通過受眾肢體互動來推動視頻中故事情節的發展,讓受眾有一種身處現實中的觀看體驗,并深深地沉浸其中。因此,沉浸式短視頻呈現的是一種集多種感官體驗于一體的交流方式,增強了互動交流效果。
4.以技術和市場為驅動,創新傳播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新媒體技術的出現與發展,虛擬的網絡生活與真實的現實生活相互交融,傳播模式由傳統的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互動傳播。而在技術更迭與市場需求的雙向驅動下,沉浸式短視頻改變了網絡互動模式,滿足了受眾從低階到高階的文化需求。比如,可穿戴設備以及數據可視化的興起,為視頻的傳播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沉浸式傳播模式。沉浸式傳播模式打通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壁壘,構建起一個類似真實世界的虛擬空間,使得受眾可以隨時在這兩種空間中穿梭。如此,受眾既是信息內容的接收方,也是信息內容的傳播主體,這種獨特的感受關系能使受眾將觀看視頻轉換為感受視頻的沉浸式體驗。
二、沉浸式短視頻傳播的語境體系
語境即語言環境,是語言中各級詞匯在整個語言體系中產生影響而使用的各種環境,包括上下文言語環境和非語言環境。上下文言語環境為顯性環境,如漢字語言表達、邏輯關系等;非語言環境為隱性環境,如社會文化、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念等。語境作為不同于其他環境的特殊存在,擁有自身的特征。
傳播技術革新促進傳播模式的轉變。沉浸式短視頻傳播模式的興起及其傳播特點,促進了沉浸式短視頻傳播的語境體系構建。短視頻在現實和虛擬的雙重語境空間中形成并傳播,有著比傳統媒介更豐富的信息內容來源,主要體現在基礎語境、情景語境和網絡語境提供的素材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沉浸式短視頻在多種語境下促進受眾心理、態度和行為的積極變化,助推社會意識、政治和文化等語境的正向變化。因此,構建沉浸式短視頻傳播的語境體系至關重要。
1.完善基礎語境,傳播正能量內容
完善基礎語境指對社會語境、文化語境及意境語境進一步完善。完善社會語境本質是要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即人們的思想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我們要賦予短視頻創作主體更加廣闊的創作空間、寬松的創作氛圍、有力的創作政策,不斷激發創作主體的想象力和創新力,推動短視頻內容多樣化并傳遞正能量。在完善文化語境上,創作主體要胸懷天下、開拓進取,不僅要從西方文化中汲取營養,取長補短,而且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選取素材進行內容創作。在意境語境上,創作主體要堅決摒棄低級趣味、低俗、負面的短視頻創作想法,積極樹立綠色健康、正能量的內容創作意識。因此,完善社會語境、文化語境及意境語境等基礎語境,是沉浸式短視頻傳播語境快速構建的關鍵。目前,正能量的短視頻尤其注重在內容中融入社會主流價值觀,以尋求受眾的強烈認同,成為集聚擁有相同審美趣味受眾群體的載體。
2.提升情景語境,體現先進思想
情景語境主要是讓視頻創作主體和視頻觀看主體形成獨特視角,通過塑造短視頻創作主體和觀看主體的和諧主體關系,達到提升情景語境的目的。簡而言之,短視頻要營造個體和諧和社會和諧兩者相輔相成的語境。一方面,個體和諧語境能夠引導受眾的內在思想與外在表現與時俱進,尤其是要與新時代、新事物相適應,并能夠積極推動社會進步。具體來看,個體和諧語境包括思想層次、心理層次和能力層次。思想層次指人的思想觀念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視頻創作主體在創作時要注意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心理層次指人要擁有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視頻創作主體要敢于自主創新,勇于表達人民群眾心聲,并抨擊不良習俗。能力層次指人借助自身能力實現全面自由發展。視頻創作主體要加強互動學習交流,在合作共進的氛圍中不斷提升創作能力、創新能力。另一方面,社會和諧語境賦予視頻創作主體寬松、積極、向上的大環境,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內容創作素材,激發社會發展的活力。在情境語境提升過程中,短視頻通過對內容進行細分確保內容的垂直共享,以根據不同接受程度、年齡層次的人群進行精準的受眾定位,保證先進思想文化在傳播中更加精準和有效。
3.優化網絡語境,凸顯文化
受互聯網開放性和虛擬性影響,短視頻傳播的網絡語境也極具開放性。得益于此,短視頻的信息傳播更顯迅速、便捷、有效。但也要注意,網絡媒介在帶給短視頻快速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隱患。構建良好的短視頻傳播網絡語境須依據當前互聯網行業健康發展管理辦法,重點在文化內涵凸顯和內容監測管理上下功夫。
在文化內涵凸顯方面,短視頻要豐富文化內涵,從一維到多維,打造短視頻文化傳播大數據平臺,全面梳理和聚集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資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從而豐富短視頻文化內涵。同時,短視頻要充分運用全域三維模型,加快研究在實景三維圖上實現文化資源時間屬性、空間屬性的一體化呈現,在虛擬空間中將歷史文化信息與現實地理位置精確匹配,幫助受眾通過觀看短視頻回看歷史、把握當下和暢想未來。
在內容監測管理方面,以往因傳播媒介封閉性的特點,人們的言論、觀點很難傳播給其他人,媒介的互動反饋力也較弱。現階段,人們通過短視頻等交流平臺可以讓言論、觀點進行廣泛傳播,并引起較為強烈的反響。但這并不代表人們可以隨意傳播不良、有違法規的消息或視頻。因此,優化網絡語境要加強對網絡環境中視頻內容的把關,對與短視頻同生的宣傳廣告也要嚴加管控,嚴防各種不良信息傳播。值得一提的是,短視頻管控機制在逐漸完善的同時,也要避免過度管控現象的發生,避免出現大眾失聲的現象,否則網絡空間也會失去特性。
三、沉浸式短視頻的傳播發展
短視頻作為內容、信息和資源整合傳播的載體,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多從內容生產上造就精品力作,促進萬物互聯進一步發展。
第一,在堅持正確導向基礎上,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強短視頻傳播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文化相關部門可以將短視頻文化傳播納入頂層設計子項目范疇,設定傳播目標和傳播內容,實現多種渠道協同傳播機制,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
第二,創新內容生產機制,打造精品力作。一方面,短視頻要基于大數據智能化調用各基礎數據庫,萃取熱點,設置議程,研究用戶信息內容消費心理與行為;建立主流媒體與社交媒體內容共享機制;運用人工智能寫稿推送,適時推出機器人設置的故事情境。另一方面,我們要鼓勵視頻創作主體通過用戶原創內容聚合內容資源,嚴把審核關,形成內容精品,激勵更多網絡用戶參與短視頻文化傳播。
第三,編制視頻產業發展規劃,推動萬物互聯發展。規劃中要明確技術、市場和產品等領域的突破,本著以特色形成亮點、亮點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的原則,重點加強產業集群的融合發展。比如,短視頻作品與互動載體、傳播載體結合,實現萬物互聯。
在經濟社會不斷的發展中,語境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為各類傳播媒介帶來了豐富的素材,同時,傳播媒介的興起和發展也為語境注入新鮮的血液。短視頻平臺作為眾多傳播媒介中的一種,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深深地影響著受眾的日常行為和生活。研究沉浸式短視頻傳播的語境體系構建,能夠更好地建立正確的引導機制,為受眾提供更多的優質內容和高質量的視聽體驗,促進短視頻平臺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冰寒. VR視頻新聞沉浸式傳播模式構建及影響[J].中國出版,2017(21):35-38.
[2]王娜. 抖音的沉浸式傳播[J]. 傳媒論壇,2019(8):158-159.
[3]劉嵐. 語境與網民原創視頻短片傳播的交互影響研究[D].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杜雪艷. 豎屏短視頻語境體系的構建[J]. 新聞研究導刊,2018(22):143+145.
[5]孫慧英,洪耘. 手機視頻傳播的語境及其影響分析[J]. 東南傳播,2013(4):1-4.
[6]季君. 播客的傳播語境研究[J]. 傳播與版權,2014(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