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鍵 李曉東
摘? 要: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抗疫斗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從3月初開始,陸續有學校開學復課。特殊時期,如何防控、如何科學鍛煉至關重要,本文從五個方面對開學復課后體育與健康課的開展進行指導。
關鍵詞:抗擊疫情;開學復課;體育與健康課;科學指導
庚子年初,一場來得突然、危害深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卷而來,沉痛的教訓讓人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無常,更讓我們覺悟到健康的重要。的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暴發又一次對每個人敲響了關注和維護生命健康的警鐘。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所有人群普遍易感。由于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掌握并揭示其真正的面目,所以,面對疫情,我們是否可以免除感染,感染了是否發病,發病的輕重程度如何,是否可以自愈康復,重癥病情是否能挺得過來,科學家還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但是,面對新冠病毒,可以肯定,有兩個因素至關重要,就是一個人是否有強大的自身免疫力和科學的預防手段,而支撐個體免疫功能、防控手段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健康的技能。對于兒童青少年而言,如何獲得健康的身體、健康的技能? 答案無他,高質量的體育與健康教育。
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抗疫斗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從3月初開始,陸續有學校開學復課,據報道,最早復課的是初三、高三等即將畢業的學生。4月以后,將會有更多學生返校復課。為切實做好中小學疫情防控工作,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關于依法科學精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還以附件形式發布了托幼機構、中小學校和大專院校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組織編寫了《中小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導中小學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兒童青少年健康無小事,新冠病毒肺炎這個傳染病像個幽靈,時刻威脅著他們的健康。因此,特殊時期,如何防控、如何科學鍛煉至關重要,需要特別加以關注。
一、服從防控大局,做好疫情防控是第一要務
開學之后,強化防控是首要工作。不僅如此,防控工作還要立足長遠,要以系統化的視角整合學校衛生和健康教育的全部。
近期而言,由于現實情況迫切需求,首先要建設的是切合學校實際的疫情監控快速應急響應機制。要做到對疫情的實時監控,第一時間發現,就要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隔離送醫。所有學校都要進行健康排查,都要做好教室及活動場所的衛生整治和消毒工作。要實行“一人一案”“日報告”“零報告”制度。這個機制必須做到敏感、有效。
從中期需要看,在一定時期內,就學校而言,重在圍繞防疫的制度建設及其執行、監督機制建設。比如,要建設完善的測體溫查身體、公共活動場所衛生消毒、學生錯峰入校離校、師生分段分散就餐、學生課間分區分散活動、住宿學生作息安排等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對于學生個體而言,圍繞疫情防控的自我保護,要了解防疫知識,嚴格防范措施,規范衛生行為,學會和掌握防控技能,克服困難、嚴格遵守防控紀律等。
從長遠安全看,開學之后,要持之以恒強化學校衛生和健康教育。疫情可能是短期的、階段性的,但是學生學習基礎的健康知識、掌握必要的健康技能,對學生一生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
事實上,如果沒有本次疫情,我們也不會如此重視這些工作。正如“非典”疫情暴發時,要求加強學校傳染病預防、公共衛生、健康教育和學生體質的呼吁非常強烈,但是“非典”疫情過后,一如往常。學校衛生和健康教育,缺人員、缺教材、缺制度等情況十分嚴重,一直以來是學校教育事業中的短板。
二、補齊健康教育短板,教會學生掌握必要的健康技能,最大限度提高個人預防能力
體育與健康,才是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完整稱謂。沒有本次疫情,也許發現不了身邊許多同學不會戴口罩,不會正確洗手,不知道咳嗽、打噴嚏的正確姿態。其實,這些是最基本的健康技能,本來就是應該由健康教育來完成的教學任務。令人遺憾的是,最基本的健康技能,真正做起來并不容易。本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有的民眾應對失據、不知如何自我防護的情形,將我國健康教育薄弱與缺失的短板暴露無遺。
毋庸諱言,實際上,健康教育處于可有可無、似有似無的境地。主要原因,是對健康教育沒有硬性規定。“學校要通過學科教學和班會等多種宣傳教育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學科教學每學期應安排6~7課時”“健康教育教學課時安排可有一定靈活性,如遇下雨等不適宜戶外體育教學的天氣時可安排健康教育課”。這樣的規定,根本不能保證健康教育正常開展。
事實上,現行的健康教育,不但整體上未得到真正的重視,即便偶有關注,其教育目標和教育重點也存在嚴重的偏差。健康教育往往只關注健康理念和知識的傳授,嚴重忽視健康行為的養成,嚴重忽視健康技能的體驗和培養。
一個完整的健康教育,既包括健康理念和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更包括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健康技能的學習與應用。僅僅以健康技能而言,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健康技能,是一個人管理健康危害因素、保護和促進自身健康所需要的技術、方法、策略、能力和素質。健康技能主要包括社會心理適應技能,健康危害因素管理能力,獲取、理解和利用衛生信息及知識的能力,合理利用衛生服務的能力,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以及安全避險的能力等。
健康技能是一個人在一生中使得自己避免因為患病、殘疾或早亡而不能享受高質量生活的生命基礎。但當前這種存在嚴重偏差的健康教育環境,卻使得我們的青少年一代從小未能接受良好的訓練,無法掌握必要的健康技能。健康教育如此重要,卻在我們的體育教育中被忽視,更不能在教育中占一席之地,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的遺憾與痛點。
所以,結合疫情,上好以傳授健康技能為主題的健康教育課,是刻不容緩、不能推卸的教學任務。
三、遵循防控原則,避免人群聚集,不組織集體性體育活動
《中小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規定,學校不得舉辦任何形式、人數眾多的現場集體活動。學校是人員密集場所,單位空間內人員聚集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病毒的傳播,越增加防控的難度。所以,以往校內的集體活動,開學典禮、升旗活動、文藝匯演、學生運動會等大型的體育活動在疫情期間是被禁止的。要強調的是,任何跨校、跨地區的體育競賽、交流活動都是被禁止的。
四、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在保證足夠空間和通風的前提下,組織以個體為主的身體活動
是不是可以上體育課?《指南》沒有明確規定。基于各地是在滿足教育部開學條件的前提下才允許開學的情況,基本判斷學校是安全的。所以,同樣是教學活動,體育與健康課是可以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活動的。
從先期開學的青海、云南、新疆等地的情況看,首先開學的主要是初三、高三年級,學校的空間條件可以滿足1.5~2米的隔離距離,所以,這些地方,如云南體育課正常開設,新疆以班級為單位實施分散的小組活動。現在正值初三年級的學生準備體育中考,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
盡管如此,在此特殊的階段,體育活動的開展要適度,要進行科學安排。
其一,保證足夠的間隔空間。運動時,要保持與同學有足夠的空間,運動場所通風條件良好,保證有2米的前后左右空間間隔。
其二,做好個體必要的防護。在疫情沒有完全控制前,繼續戴好口罩進行防護,清潔雙手,避免揉眼睛、摳鼻子。
其三,以個體體能訓練為主。不組織交互、對抗、集體類的體育活動,以個人體能活動為主,以個體身體素質練習為主。
其四,教會學生掌握、控制運動負荷。考慮到學生居家時間太久,體力下降、心肺能力不足等情況,特別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總體上,開學初期,運動量保持在中、小強度負荷范圍,以適應性身體活動為主,如自由的散步、慢跑等。同時,每一次的運動,都要遵循身體活動生理變化規律,運動前后的熱身、各種拉伸活動等,都要嚴格遵循。
五、家校聯合,堅持居家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由于條件受限,學生在學校不可能進行充分的體育運動。因此,學生放學回家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情況,布置必要的家庭體育作業。要聯合家長,指導家長,合理制定“鍛煉+營養計劃”,監督學生完成居家體育鍛煉任務,提高身體免疫能力。
居家體育鍛煉,與有體育教師現場監督的活動不同,需要家長進行協作和監督,并做好保護。深圳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專門制定了居家體育鍛煉的要點。
第一,應選擇寬闊平坦的地面進行鍛煉。要避免直接在瓷磚和地板上進行,要給孩子準備防滑地毯(墊)。運動時要保持房間空氣流通,開窗補充新鮮空氣,為運動提供氧氣,保證運動所需。
第二,居家鍛煉時,必須穿好適宜的運動服裝和防滑的運動鞋,要摘除頭飾、衣服上尖銳鋒利的物品。借用器械鍛煉身體時一定檢查器械的安全性,特別是有軸和螺絲鉚釘的器材。
第三,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不應進行鍛煉。在鍛煉中如有頭暈、惡心、心慌以及其他身體不適等情況發生,應立即停止鍛煉,及時就醫。有高血壓、心臟病等身體疾病的學生不宜進行劇烈運動。
第四,在鍛煉前應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以免造成運動損傷。做鍛煉時,要求由慢到快,運動強度由低到高。在鍛煉中要注意動作的準確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運動損傷。運動后出現身體肌肉疼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時,及時注意降低難度和負荷,或者停止鍛煉。
第五,家長要陪同孩子一起進行鍛煉,鼓勵孩子堅持鍛煉,培養孩子鍛煉的積極性,養成運動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