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鑫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基于微課的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因此教師在開展鉗工實訓教學課程時,就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枷鎖,充分挖掘微課的正向引導價值,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進而激發學生在學習鉗工技能的探索熱情和積極性。只有構建以微課為載體,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才能夠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動《鉗工實訓》課程順利開展。
關鍵詞:微課;鉗工實訓;課程教學;策略
鉗工實訓課程是中職院校機械類專業重要的教學課程,但在傳統教學的模式下,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納知識的地位,很容易對該課程產生抵觸情緒,進而使教學效率低下。故此,教師就要始終基于學生視角,科學、合理有效地應用微課教學,讓學生始終保有對鉗工實訓課程積極探索的濃厚興趣。
1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帶領學生不斷探索未知領域最好的老師,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是激發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師就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為學生創設靈活、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工作氛圍,使學生在“工作”中學習。
在課前,教師要綜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該節課的重要內容,將與該節課程內容相關的音頻、視頻、圖片等內容進行整合,制作成微課內容,并用動畫模擬的方式進行演示,讓枯燥、晦澀的內容能夠更直觀地展示到學生面前。在課上,教師將微課內容分階段播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逐步理解微課內容。接著,教師可將實際加工的圖紙分發給學生,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微課內容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播放相關的工作場景,并配以真實的環境音,為學生營造出逼真的工作氛圍。同時,教師要仔細聆聽學生的討論內容,并將其中的遺漏部分和偏差部分進行整理,在課程中半段進行統一分析。在學生討論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各小組闡述最終的討論結果,在某一小組成員講述和分享時,與其持有同一觀點的小組則可進行拓展和補充,讓講述內容更加豐富和飽滿。最后,教師要綜合各小組成員的具體結論,并將其作為線索,結合該節課程出現的統一問題進行深入剖析。
2 落實實踐教學,強化學生學科技能
中職院校與普通院校有較大差別,旨在培養具有較高操作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師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尤為重要的。只有教師落實學科中的實踐部分,學生才能夠不斷適應具體工作的操作方法,從而強化自身的技能,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夯實的基礎。
比如,教師在課前先將該節課程中的核心部分以圖文資料的形式分享給班級學生,引導學生根據該內容進行輪廓性學習。同時,教師再將該節課程的實踐操作內容和相關理論知識制作成微課,在課堂前半部分播放給學生觀看。在學生觀看時,教師要將本次任務的相關知識點一一與微課中的內容對應,并對其進行梳理,分清重難點內容[1]。接著,教師要將學生按照不同層次平均劃分為多個小組,并根據制定的計劃進行零件加工。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反饋學生提出的疑問,但不過分評價學生提出疑問的難易程度,必要時教師要給予各小組幫助。然后,教師要記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精彩部分,并將其統一整合成新的微課內容,發布到班級學習群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身的薄弱點進行二次學習。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成果交流,讓各小組成員總結該節實踐課程的實訓心得,并展示勞動成果,進而使彼此吸納對方優勢,并轉化為符合自身發展的長處,實現班級整體提高的目的。
3 尊重個體差異,落實個性評價反饋
進入中職院校學習的學生會因為多種因素造成較為明顯的差異,如:家庭背景、性格特點、發展需求等。而這些差異又會對學生的各種能力產生直接影響,如:思考能力、學習能力、感悟能力等。因此,教師就要尊重個體差異,對學生落實個性化的評價反饋,指導各個學生學有所得。
比如,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就要引導該層次學生突破自身局限,結合更多元的知識開展實踐活動,往更深遠的方向發展。同時,教師要鼓勵該層次的學生總結自身的探究經驗,并分享給其他同學,使其樹立學習自信。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則要給予該層次學生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引導該層次的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并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向上攀爬,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此外,教師也要應用多元的評價反饋方式。如:小組內自我評價、小組互相評價、教師綜合評價。在多元的評價方式中,學生能夠切實了解自身的短板,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和彌補,進而培養出學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靈活應用微課開展鉗工實訓課程,不但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落實學生個性化學習,也能夠順應新課改的需求,滿足現代社會和行業對鉗工的要求。因此,教師就要充分將鉗工實訓課程與微課融合,革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最終實現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鄒秀花.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鉗工實訓》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