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卉 李倩


[摘要]目的:探討毫火針聯合中藥藥膜外敷治療輕中度痤瘡患者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將100例門診確診為輕中度痤瘡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0例,使用毫火針配合中藥藥膜外敷治療(每周2次,8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50例,僅采用毫火針治療(每周2次,8周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結果:治療組:治愈6例,顯效19例,有效22例,總有效率94.0%;對照組:治愈3例,顯效12例,有效25例,總有效率80.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DLQI積分為2.52±0.81,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DLQI積分下降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治療組發生不良反應1例,發生率為2%;對照組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毫火針聯合中藥藥膜外敷治療輕中度痤瘡安全、有效。
[關鍵詞]輕中度痤瘡;中藥藥膜;毫火針;痤瘡丙酸桿菌;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58.73+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20)05-011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filiform fire needl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mask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acne.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ac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iliform fire needle alo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iliform fire needl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mask.2 times a week, 8 week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after 1 course of treatment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reatment group: cured 6 cases, effective 19 cases, effective 22 cases, total effective rate 94.0% and Control group: cured 3 cases, significant effect 12 cases, effective 25 cases, total effective rate 80.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reatment, the DLQI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2.52±0.8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iliform fire needle onl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t the same time, the decrease of DLQI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iliform fire needle nol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In the treatment group,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1 case (2%).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to treat mild and moderate acn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filiform fire needle and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mask.
Key words: mild to moderate acne;Chinese medicine powder mask;filiform fire needle;propionibacterium acnes;DLQI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疾病,發病機制與痤瘡丙酸桿菌等微生物的增殖、激素誘導皮脂腺分泌過度以及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相關[1]。中醫稱之為“粉刺”,認為主要病因為熱、瘀、痰、毒,輕中度痤瘡主要皮損表現為丘疹、膿皰以及少量結節囊腫,若不及時治療易發展為重度痤瘡,留下永久性痤瘡瘢痕,影響患者容貌及心理健康,故輕中度痤瘡治療是關鍵。
《中國痤瘡治療指南》指出目前痤瘡主要分級治療,輕中度痤瘡主要以外治為主,包括外用抗菌藥物和維A酸類,但抗菌藥物易產生耐藥性,維A酸藥物因其刺激性,部分患者無法堅持使用。長期臨床實踐表明中醫藥外治法在治療輕中度痤瘡中有優勢。其中毫火針以及中藥藥膜外治療法,因其操作簡便、療效佳而備受關注。2015年5月-2018年12月,筆者科室采用毫火針聯合中藥藥膜外敷治療輕中度痤瘡患者,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5月-2018年12月來筆者醫院美容中醫科就診的輕中度痤瘡患者,共100例,按就診時順序先后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痤瘡嚴重程度分級進行統計分析,基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符合趙辨教授主編的《中國臨床皮膚病學》[2]面部輕中度尋常性痤瘡診斷標準,屬于Pillsbury分類中Ⅰ~Ⅲ級。納入標準:①年齡18~40歲,符合本病診斷標準;②同意接受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治療前30d內,未曾用過治療痤瘡的任何內服藥物及外用藥物。排除標準:①妊娠、哺乳期女性;②藥物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痤瘡;③瘢痕體質患者;④內科疾病包括合并心腦血管、造血系統、腎、肝等原發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毫火針治療時操作步驟:面部溫水清潔,碘伏常規消毒皮損,右手持針(無錫佳健,一次性無菌針灸針0.3×25mm),左手持酒精燈,點燃后燒針至針身前1cm左右發紅發白為最佳,立刻穩、準、快刺入皮損處并迅速拔出。毫火針主要治療膿皰、結節、囊腫等皮損。若為膿皰,直接將毫針針刺至膿皰中央,點刺1~2下,再使用棉簽輕輕將膿皰液、血擠出;若為結節皮損,僅在皮膚表面淺層點刺1~5下即可,每一針間隔5mm以上,無需擠壓;若為囊腫,需在治療前用手觸摸皮損辨膿,只針對有波動感的囊腫皮損,進針深度以突破感為度,在膿皰壁最薄點處點刺1~3下,再用無菌棉簽將囊腫內的膿血、膿液擠出。囑患者在治療后24h禁止沾水。每周2次,連續治療8周。
1.3.2 治療組:中藥藥膜制備:金銀花、大黃、黃柏、黃芩、硫磺、綠豆衣,采用中藥打粉機(溫嶺奧力中藥機械有限公司,型號為AK-98)分別將上述中藥粉碎至300目(其中硫磺本為粉末狀,無需打粉),等比例混合后入藥,干燥保存。
治療過程,用0.9%生理鹽水將藥膜粉調勻至糊狀,敷于面部,上面覆蓋生理鹽水濕紗布(2~4層),以防止中藥面膜迅速風干,20min后移除中藥藥膜。清潔面部后,進行毫火針治療,步驟同對照組,治療后24h禁止沾水。每周2次,8周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4.1 療效判定標準[3]:治愈:治療后皮損比原有皮損減少≥90%;顯效:治療后皮損比原有皮損減少60%~89%;好轉:治療后皮損比原有皮損減少20%~59%;無效:治療后皮損比原有皮損減少≤19%。
1.4.2 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量表使用DLQI調查問卷法,患者第一次治療前進行詢問[4]。內容包括10個方面的問題:瘙癢和疼痛感、皮膚問題所引發的尷尬問題、家庭勞動、衣物選擇、社交與休閑、學習與工作、體育活動、兩性關系、人際關系、皮膚護理問題。每個問題有4個答案可供選擇,即無、少、嚴重、非常嚴重,依次對應0、1、2、3分。然后將得分求和,最小為0分,最大為30分,治療8周后再次填寫DLQI問卷,算出第2次問卷的總分。
1.4.3 不良反應:觀察毫火針治療部位是否出現持續出血、滲出、紅腫,是否出現暈針以及治療不耐受情況。中藥藥膜使用后局部皮膚是否出現刺痛、瘙癢、紅腫。記錄不良反應嚴重程度、發生時間、需要多久緩解及處理方式等。
1.5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來表示,組間差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組內差異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使用卡方檢驗法。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療效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法對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94.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DLQ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DLQI(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差異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見表3。治療后,兩組患者的DLQI積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DLQI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DLQI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DLQI積分下降的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治療組1例患者治療后出現局部紅腫,不良反應率為2.00%。予間斷性冰敷,24h內紅腫消退;對照組無不良反應發生,兩組患者治療的不良反應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χ2=1.010, P>0.05)。
2.4 典型病例:朱某,27歲,2017年6月23日初診。因面部散在紅色丘疹、丘皰疹1年余來診。未曾外院治療,門診時見全面部散在紅色丘疹、小膿皰,少量結節。治予毫火針聯合中藥藥膜治療,每周2次,連續8周后,皮疹明顯改善。見圖1。
3 ?討論
火針,《黃帝內經》中稱之為“大針”或“燔針”。古代醫家首先把火針運用于寒凝痹癥之中,其中《靈樞·官針》中記載,“淬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而后逐漸運用于癰疽膿腫等癥。現代醫家將火針運用于寒濕痹痛的治療,也廣泛運用于皮膚疾病的治療中,張軍弼等[5]使用火針治療脂溢性角化,療效良好。陳純濤等[6]使用火針治療痤瘡患者1 148例,總有效率達到90.68%。但傳統火針針體較粗,操作過程中局部疼痛較劇,且易形成瘢痕,故現代部分醫生用一次性針灸代替火針,即毫火針。毫火針常聯合使用,張成會等[7]使用毫火針聯合中藥內服的方法治療痤瘡,總有效率95.38%。鄭雪梅等[8]利用毫火針局部點刺聯合刺絡拔罐,也取得了良好療效。毫火針治療痤瘡主要原理如下:①直接作用于膿腫中央,促進皮脂以及炎癥產物排出;②熱力破壞痤瘡病酸桿菌等菌群的生存環境;③破壞結節囊腫結締組織及囊壁,去腐生新;④促進皮損修復,防止瘢痕產生。操作過程中,需謹記“穩、準、快”三字要領,毫火針用于膿皰、結節、囊腫的局部,排膿外出,操作簡便,治療痤瘡效果良好。同時由于毫火針比傳統火針針體短而細,故其安全性更高。
本次臨床結果表明:治療組療效高于只使用毫火針治療的對照組。治療組在毫火針治療之前將中藥藥材打粉制成面膜敷于患處,藥物的有效成分通過透皮吸收,不僅能抑制局部菌群的增殖,還能達到疏通經絡以及宣導局部氣血的作用。一直以來,中藥藥膜用于痤瘡治療有其獨特優勢。黃多臨等[9]將黃芩、黃柏、茯苓、白芨等制成藥膜治療青少年痤瘡,發現其療效優于外用阿達帕林組。曾雪等[10]使用大青葉、石膏粉、黃柏、黃芩等制備中藥面膜治療痤瘡,效果優于使用5%過氧苯甲酰凝膠的對照組。本研究具體方藥包含了金銀花、大黃、黃柏、黃芩、硫磺、綠豆衣,這是在古方顛倒散的基礎上進行加減,主清熱活血、消腫止痛。大黃、黃柏、黃芩、金銀花、硫磺均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綠豆衣加入則既增強清熱解毒藥效又調和諸藥藥性。現代醫學對上述中藥外用治療痤瘡的原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臨床中藥學研究發現中草藥對引起痤瘡的相關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11]有一定抑制作用。江麗等[12]研究20味中草藥對痤瘡致病菌的體外抑菌性時發現金銀花、黃芩、大黃等中藥提取液表現出良好的抑菌效果。進一步研究表明,可能與黃芩中的黃芩苷、大黃中的大黃酸關系更大。朱亞芳等[13]試驗發現,金銀花、大黃、黃柏、黃芩四味中藥在體外抑制痤瘡丙酸桿菌的活性測定中,表現出良好的抑菌效果。本研究中將中藥藥膜與毫火針聯合使用,發揮了兩者的優勢,清熱排膿、解毒散結的效果更佳。
痤瘡多發生于面部,對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亦有較大的影響。通過本研究發現,毫火針聯合中藥藥膜外敷治療后患者DLQI的積分明顯降低,該結果表明,毫火針聯合中藥藥膜外敷更顯著地提高了輕中度痤瘡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鞠強.中國痤瘡治療指南(2019修訂版)[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9,48(9):583-588.
[2]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66.
[3]郭靜,李林峰.痤瘡臨床分級方法及其評價[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2,8(5):273-274.
[4]Richter C,Trojahn C,Hillmann K,et al.Sensitivity to change of 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in adult females with facial acne vulgaris: a validation study[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7,31(1):169-174.
[5]張軍弼,佘遠遙,陳少君.火針治療脂溢性角化病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9,18(4):345-347.
[6]陳純濤,黃蜀,鄭蓉,等.火針治療痤瘡1148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6,16(1):38-39.
[7]張成會,歐韻,劉朝霞,等.毫火針聯合銀花湯治療肺胃蘊熱型尋常痤瘡的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9):4237-4239.
[8]鄭雪梅.“毫火針”局部點刺配合背腧穴刺絡拔罐治療痤瘡330例[J].陜西中醫,2010,31(6):727-728.
[9]黃多臨,曹莉.中藥面膜綜合療法治療青春期尋常痤瘡療效觀察[J].現代中醫藥,2016,36(4):39-40.
[10]曾雪,劉瓦利,趙婷,等.中藥面膜綜合療法治療113例尋常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25(10):812-814.
[11]Afifa Qidwai,Manisha Pandey,Sarvesh Pathak,et al.The emerging principles for acne biogenesis: A dermatological problem of puberty[J].Human Microbiome J,2017,4:7-13.
[12]江麗,單萍萍,申國慶,等.中藥對痤瘡致病菌的體外抑菌活性實驗研究[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4,22(4):315-318.
[13]朱亞芳,趙浩如.中藥體外抑制痤瘡丙酸桿菌的活性測定[J].藥學與臨床研究,2009,17(3):224-226.
[收稿日期]2019-11-09
本文引用格式:晏卉,李倩,周蓓,等.毫火針聯合中藥藥膜外敷治療輕中度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5):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