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蓉
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必然伴隨著中國城市崛起和走向世界。城市競爭正逐步成為全球競爭焦點,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已經成為城市在全球范圍吸引、匯聚和配置優質資源要素的核心資產。成都已經具備了進入國際城市序列的基本條件,正加快建設新興世界城市,如何建立起相匹配的國際傳播能力與傳播體系,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新課題新任務新挑戰。這需要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國際傳播的系列重要論述,持續轉理念轉方式轉作風提能力,吸收前沿傳播理論,借鑒先進城市經驗,走出一條城市國際傳播創新之路,講好中國故事成都篇章,擴大城市國際影響,更好擔負起“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國際話語權的系列重要論述是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爭取國際話語權是我們當前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明確要求要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加快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讓全世界都能聽到并聽清中國聲音,鮮明提出塑造“四個大國形象”的新目標、講好中國故事的新策略、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新思路、融通中外的新理念、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新任務、以文化人的新手段。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國際話語權的系列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組成部分,是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根本遵循,必須深學細悟、融會貫通,堅決以此指導工作、推動實踐。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引領城市崛起、走向世界。中央賦予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歷史使命,被確定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一極,省委發展戰略前所未有地突出成都“主干”地位。市委踐行新思想,勇當“主干”,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推進成都邁向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市委的戰略謀劃和全市的創新實踐本身極其富于傳播性,為城市擴大國際影響提供了大量豐富素材,成都的國際傳播迎來了歷史最好時期。
成都走向世界,融入國際城市競爭,要在全球吸引優質要素,其國際影響力必須先期到達。為此,必須始終創新舉措,重塑外宣格局,積極構建與世界城市、一線城市相匹配的國際傳播新格局,以國家重大戰略為契機謀勢造勢、以在全國全球爭先進位實踐聚力匯場,全面提升成都的國際知名度,用新思想指引下的成都蓬勃興旺故事助力國家“展形象”,擴大成都的全球影響。
成都市國際傳播基本情況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城市宣傳守正創新,城市國際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一是開放化,城市宣傳形成多元參與的傳播格局。主流媒體、互聯網自媒體、對外文化與經貿交流活動、國際國內智庫等多維度形成對成都的合唱,成都影響持續擴大。最具國際權威性的布魯金斯學會發布《全球大都市監測報告》,成都位居全球300個城市第3、中國第1;城市化發展水平研究智庫GaWC發布《世界城市評價報告》,成都在上榜的中國城市中名列第5;持續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新一線城市”榜首。二是策劃化,城市宣傳進入主動設置議題的新階段。主動策劃,講好中國故事成都篇章。持續展現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國際門戶樞紐、經濟澎湃、文化名城、未來之城、熊貓之都等奮進與美好形象,彰顯了成都“近悅遠來”的深厚文化、創新品格、生活美學、時尚氣質,“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更加深入人心。持續保持話題熱度,兩年來,成都獲得主流媒體、境外(涉外)媒體報道5000多篇,居全國各大城市第四,居國內主流媒體中全國顯示度第二。三是人文化,城市宣傳堅持突出天府文化的深厚魅力。以文化人,從受眾心理感受及其所引起的行為出發,依托世界文化名城目標和“三城三都”建設,傳播天府文化,增加受眾對成都的良好感知、情感認同。以天府文化貫穿于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大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熊貓亞洲美食節、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國際時尚周等境內外交流活動,力推天府文化交流走出國門。
對標紐約、巴黎、東京、新加坡、上海五座世界名城,從城市營銷活動、城市品牌建構、城市文化彰顯、傳播能力構建等進行分析,在國際競爭和國際語境下的成都國際傳播短板在于國際傳播能力與城市發展格局不相稱。具體來說:
一是頂層設計不足。系統謀劃成都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形象定位不夠,城市形象定位多、宣傳語多,多個碎片化“標簽”不容易讓人形成對成都的整體印象,“我是誰”“影響誰”“用什么來影響”的研究需要深入,國際語境下成都價值、氣質、活力的體系化塑造不夠。二是國際傳播渠道不足。國際主流媒體、國際主流智庫、國際文學影視手段等三大渠道缺乏開拓,國際互聯網社交平臺上的成都話題不多,市級媒體國際傳播力不強。三是議題設置國際化不足。面對老牌世界城市,成都美譽度宣傳如何差異化,如何以國際受眾習慣方式獲取全球注意力,議題議程、話語姿態如何國際化,尚未破題。四是國際化人才不足。缺乏既熟悉新聞運作、營銷整合,又掌握社交媒體技巧、深諳跨文化溝通,具有國際視野、熟練使用英文的專業人才。
下一步努力方向
堅定貫徹新思想,堅持國家站位,借鑒國際方法,切實建立與成都世界新興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國際傳播格局,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成都篇章,讓世界了解成都、看好成都。
(一)強化頂層設計。精準定位國際形象,明確向誰傳播、傳播什么、怎么傳播。
一是全面對標上海、倫敦等城市,制定國際傳播三年行動計劃,整合對外經貿與文化交流活動資源,統籌推進外宣業務、傳播渠道、議題設置、內容表達、品牌塑造、人才建設,全方位重塑成都外宣格局、提升城市外宣能級,獲取全球高度注意力。二是突出成都新興世界城市的形象定位,突出天府文化人文藝術氣質和創新創造特質,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國際消費城市、國際門戶樞紐、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東部新區、熊貓之都、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新經濟新動能、社區發展治理等魅力,展現成都推動城市轉型升級和建設未來之城的創新實踐,展現成都的蓬勃態勢與生機活力,展現成都的溫暖關愛與生活宜居。三是目標受眾瞄準重點區域、主流人群,聚焦發達國家和國際企業,聚焦高端人才和青年,精準畫像不同國別、不同文化圈受眾群體的特征與需求,貼近國際關切,提高傳播實效,力求影響主流人群,吸引全球優質要素。
(二)全面拓寬國際傳播渠道。堅持“渠道為王”,開辟國際主流渠道,匯聚全球資源,“遇水搭橋”“借船出?!?,打出品牌化國際傳播組合拳。
一是主動聯系國際媒體,開展合作,借口發聲,擴大影響。向境外主流媒體推送“成都故事”,深化國際友城媒體互訪,用好駐蓉領事機構、國際友城等資源,擴大成都形象海外傳播覆蓋面。二是開辟國際智庫渠道,借力國際各類專業機構聲音,營銷成都。支持海外權威智庫、國內外高端咨詢公司、海外公關顧問團隊等入駐成都,虹吸跨文化傳播智囊機構,建立城市國際傳播專家智庫,為成都國際傳播事業出謀劃策。三是借力國家高端外訪等高級活動平臺,借力央級媒體駐外機構,宣傳成都。著力建設成都“外宣廚房”,主動向中央和省級涉外媒體、海外華文媒體等合作傳播,擴大成都聲音境外主流媒體落地率。四是強化事件傳播,整合全市各類國際經貿活動、國際文化活動、重大項目、展會等資源,向世界傳播成都美譽。建立海外傳播基地,開展國際合作計劃,成立國際營銷合作聯盟,開拓外宣品海外發行渠道,推動更多境外主流媒體和華文媒體在蓉設立分支機構。五是加快培育市級英文媒體,提升《每日經濟新聞》英文網站、GO CHENGDU網站、HELLO CHENGDU雜志,強化英文內容生產。適應數字化和“微時代”要求,建設基于互聯網傳播、以“一帶一路”國家受眾為主要方向、以社交媒體賬號和成都英文門戶網站為骨干的國際新媒體傳播矩陣。六是支持企業、學校、社會等機構成為傳播主體,擴大參與。加強企業外宣,鼓勵一批“走出去”市屬國有企業開展城市國際傳播工作。加強高校外宣,通過聯合研究、學術探討、學生交流等方式,加強與境外高校和學術機構的深層次合作。加強經濟外宣,用好自貿試驗區、國別園區以及招商引資、重大項目等經濟活動宣傳成都。加強民間外宣,激發文化、旅游、美食、貿易等機構積極性,參與到擴大成都美譽度的宣傳中來。
(三)主動設置國際交流議題。深刻把握國際傳播中價值觀接受、社會與行為關注、話語表達與理解、傳播互動等四個核心要素,將跨國傳播轉化為受眾的興趣與偏好。
一是以天府文化牽手世界,增強概念化能力,創作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學、影視、音樂、藝術精品,打造文化、科技、藝術、生活融合的數字產品,使成都故事更高效、更廣泛地抵達受眾,用城市樂觀友善人文光輝提升感染力。二是擴大跨文化溝通,策劃國際文化交流、國際經濟往來等高品質活動,增加時尚設計與藝術話題,突出城市開放包容胸襟與文化繁榮高級氣質。加快引進國際品牌機構,策劃引入國際藝術博覽會,升級打造亞洲美食節、國際非遺節、國際時尚周等一批文化名片,構建國際文化交流高地。三是發展創意空間,吸引世界設計機構、國際藝術家駐留創作,提升文創街(園)區、博物館的國際影響。以文化與審美為核心,匠心打造世界級水平藝術設施,建立國際水準的公共藝術區,舉辦國際藝術節活動,打造一批國際化的文化消費空間,讓成都成為中外文化交流必選之地。四是強化場景營銷,抓住成都營城邏輯深刻變革,場景營造驅動城市發展革命的契機,針對不同國別、年齡層次、職業類型、文化圈層等群體,深度挖掘智慧智能、科創空間、創業平臺、美學體驗、生活特質、公園形態等城市場景,向受眾精準傳遞場景營造帶來的城市機遇、生活美學和人文價值,大力開展大運會等重大賽事營銷,講好辦賽營城興業惠民故事,以沉浸式、體驗式宣傳增強傳播感染力吸引力,彰顯城市現代化國際化風采。五是探索話題的國際化方式,“成都想說”須結合“受眾想聽”,“自己說”結合“被人說”,潤物無聲地講述成都。堅持“以小見大”,以小切口、小故事、小角度講述城市發展故事;堅持“化遠為近”,找準情感共鳴點、利益交匯點;堅持“化文為圖”,用圖片、漫畫、視頻等讓故事更鮮活。
(四)加快走進國際互聯網社交平臺?;ヂ摼W社交媒體已成國際輿論流通的重要場域,成都必須在國際信息流動中放大聲音,構建全面協調、重點突出的立體營銷體系。
一是技術邏輯與數據邏輯已隨人工智能深刻影響國際傳播,將充分應用數據挖掘、機器寫作、精準推送等方式擴大宣傳,整合優質UGC、PGC、OGC資源,優化采集、創作、編輯、推薦、推送等流程,保障優質內容持續輸出。二是國際互聯網社交平臺海量的生活化話題,正好吻合成都生活城市特質。以生活化內容為重點,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LinkedIn等國際平臺上,策劃更多成都話題,培育更多發聲者,鼓勵在蓉外籍人士、行業精英和自媒體大V等,面向世界講成都,形成廣泛影響。三是推動市級媒體盡快走入國際互聯網,開設國外社交賬號發出成都聲音。堅持“移動優先”,提速成都市級媒體新聞和外宣網站的品牌化、平臺化、國家化進程,加快建設天府國際傳播中心,打造“天府文化海外傳播精品矩陣”,全力打造每經英文網、成都發布、錦觀、看度、YOU成都等新媒體品牌。四是加強人才建設,下功夫培育國際傳播專業化隊伍,聯合國內外高等院所、咨詢機構做強專業支撐。創新人才吸引機制,集聚一批科技創新、文化藝術、創意設計、品牌運營、媒體傳播等領域領軍人才與具有成長潛力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