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狀態下經濟社會運行方式發生急劇變化,不僅讓城市治理面臨重大考驗,也對黨員干部應急處置能力提出了挑戰。當前,成都市管理黨員83萬余名,黨員基數較大、領域分布廣泛、學歷結構多樣,應急狀態下黨組織如何正向引領、黨員自身建設如何加強、黨員一線作戰能力如何提升,既是客觀需求,也是現實難點,對于黨員教育培訓提出了新的課題。
直面挑戰 破解難題
傳統教育形式存在一定短板難以適應應急需求。黨員教育培訓一般按照提前制定的計劃執行,多為現場集中辦學,形式上以講授式為主。特殊狀態下,常規集中教育培訓難以開展,呈現出傳統教育布局反應不夠及時、效果相應弱化的短板。
適應時代特征的生產體系還有待探索和創新。當前經濟社會正處于信息爆炸、渠道多元的時代,如何占領政治教育主陣地,回應黨員在應急狀態下的差異化需求,推動教育培訓向全領域內容生產轉變,是急需探索和破解的課題。
“讀紙”向“讀屏”轉變倒逼推進信息化改革。傳統教育信息分布呈“倒金字塔”,通過開會發文層層傳導。而信息化傳導具有網絡化、點狀化特征,特別是應急管理更加放大了信息化學習需求,充分發揮教育陣地、平臺的網絡教學功能顯得十分緊迫。
及時將黨的聲音傳到一線的要求較為迫切。應急情況下信息資訊紛繁復雜,對于第一時間把黨的聲音、防控科普傳達到小區院落、企業車間,持續正面宣傳、傳遞正能量和必勝信心,激發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抓住關鍵 積極探索
此次疫情防控中,成都市委組織部圍繞基層一線和重點領域,著眼“扁平化”布局實現黨的聲音一貫到底,“云端化”辦學實現實戰實用技能隨時可學,“立體化”傳播實現宣傳培訓全方位全時空,教育引導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
搭建“中央廚房”,集中發布信息資訊。一是建立信息宣傳機制。制發《進一步推進疫情防控宣傳培訓六條措施》,第一時間建立疫情防控信息聯絡機制,暢通信息通聯渠道,形成一鍵采集、跨屏分發的工作格局。二是全覆蓋高密度推送資訊。運用“蓉城先鋒”融媒體平臺,統一發掘、編輯信息來稿,以新媒體語言面向廣大黨員發布疫情相關資訊,以電視頻道覆蓋農村黨員、高齡黨員等群體,傳遞清晰信號、凝聚思想共識。
聚焦“實戰實用”,深挖內容生產體系。一是緊扣熱點開設專題。圍繞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疫情防控指示,上線疫情防控專欄,創設“蓉城先鋒·戰疫快報”等8個系列專題,制作H5、動漫等課件資訊800余條、點擊量47萬余人次。二是緊扣一線挖掘典型。立足各領域黨組織和黨員在疫情防控中的經驗做法、鮮活案例,重點推介醫護人員、社區干部等先進典型192個。其中,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護士長劉之超剛結束援藏任務,隨即報名前往武漢一線抗疫,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關注報道。
注重“全面覆蓋”,創新云端培訓體系。一是主題化集成精品資源。架構以電視屏、手機屏、電腦屏為主的“蓉城先鋒”融媒體平臺,推送“抗擊疫情·黨員先鋒”等5期視頻專題,累計學習132萬余次。聯合市委社治委制作“給社區的防控小知識”原創微動漫,覆蓋全市城鄉4357個村(社區)。二是實名化組織云端培訓。主動把黨員關注點向線上延伸,舉辦“基層一線干部防疫”“企業復工復產”“學校復學復課”4期線上培訓班,平均每期培訓近6萬名黨員實名參訓。
突出“分層分類”,統籌整合培訓渠道。一是統籌行業系統資源。共享市衛健委、市疾控中心等十余個部門資源;指導區(市)縣針對社區、企業、商超等防控重點區域,分專題制作教學短片;指導特色院校制作專業課程,發揮末端培訓作用。二是廣泛集納優質資源。鏈接中國心理學會等知名機構提供專業培訓資源。聯合市經信局、市中小企業中心等業務部門和窗口單位,舉辦“企業復工復產工作隊”崗前培訓,精準培訓2200余名企業復工復產工作隊一線黨員。
打破常規 創新思維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應急條件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要勇于打破常規思維、創新方式手段、加強資源統籌,全方位、多角度強化黨員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應對能力。
要圍繞中心、主動融入,把握政治方向。黨員教育培訓,首要的是繃緊政治意識這根弦,把準政治方向。特別在宣傳培訓方面,要教育引導黨員緊跟形勢任務、服務中心大局,統籌做好應急處置和經濟社會發展。如,注重結合疫情防控開展黨的教育,深入宣傳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部署;因時度勢策劃企業復工復產、社區一線防疫等專題培訓班;結合“送幫送解”專項行動設置網絡學習專題,提高黨員教育培訓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
要摸清實情、回應需求,找準內容支撐。應急狀態下,受眾關注點必然有所傾斜,更多聚焦權威有效信息和實用實戰技能。為此,要加強調查研究,通過多種途徑摸清廣大黨員和黨組織真實需求,及時對培訓內容作出調整。如,針對一線黨員和社區工作者心理疏導需求,聯絡鏈接中國心理學會提供培訓資源;針對農業復耕防疫需求,指導區(市)縣邀請農技師線上培訓;針對商圈樓宇復市政務需求,協調職能部門為企業量身定制課程,增強黨員教育培訓的針對性。
要創新載體、多元形式,豐富實施路徑。應急狀態下傳統教育培訓組織方式難以實施,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運用成為黨員教育培訓的必然趨勢。為此,要突出人本化理念、信息化載體,突破黨員學習的時空限制。如,注重發揮黨建融媒體優勢,形成全方位、分層次的黨員教育網絡陣地集群;探索線上辦班、線上組織生活,把各領域黨員組織在線上;通過四川方言、鄉村大喇叭、微視頻、H5等鮮活生動、通俗易懂形式,提升黨員教育培訓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整合力量、協同資源,強化組織保障。長期以來,基層黨員教育優質資源缺乏,在應急狀態下資源缺乏更加制約一線黨員教育工作開展。為此,要充分整合現有渠道和多方力量,推動資源向一線貼近。如,注重運用全市基層黨建信息通聯、黨員教育聯席會等工作機制,橫向共享市級部門、行業系統資源,縱向貫通市、區(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黨組織,融合組織、干部、人才信息,集中力量、聚指成拳,形成黨員教育資源合力,推動優質資源下沉一線、服務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