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小學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降低學習的難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學科之間的整合至關重要。如何與其他學科整合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與兒童心理學在整合
要多看兒童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了解小學生豐富多彩的內世界,掌握他們敏感、好動,好強,好奇心強、好模仿、自我控制力差等特點,知道小學生對與自己生活有聯系的事物感興趣,色彩鮮艷事物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等。這樣便于我們利用他們的特點進行教學安排,因勢利導,發揮他們的優點,克服缺點,最終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小學生活潑好動,有意識注意時間短。教師必須能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精心進行教學設計,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內容,上好每一節英語課,讓孩子覺得每一節英語課都很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F在的英語教材內容豐富多彩,課本中旋律優美的歌曲、節奏明快詩歌和繞口令等是孩子們喜愛的內容。教師要能熟練掌握教材,根據自己教學的實際活用教材,廣采博引,做適當的調整和改編,把別人的長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達到熟練駕馭教材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單詞教學中,呈現單詞以后,在鞏固練習的時候,把枯燥的單詞編排成節奏感強烈的chant,配上音樂,帶著學生一起說,比教師單調的領讀效果更好,學生更容易記住所學內容,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也更喜歡。
二、與音樂課的整合
音樂有著啟迪智慧、教化人類等種種了不起的功能。歌曲、童謠以其優美的韻律,明快歡樂或抒情的節奏吸引并打動學生的心弦,讓一個個英語詞句在美妙的歌曲、輕松的節奏中進入學生的世界。通過唱英文歌,不僅可以使學生記住很復雜的句型,還對學生的語音語調很有幫助。比如,教唱ABC song,可以讓學生輕而易舉地會說26個字母;一曲I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可以讓學生學會給別人祝福,也讓學生了解了圣誕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一首Days of the Week,可以讓學生輕松地學會說星期幾。再如,我們利用我們熟悉的節奏,編唱我們的重點句型。總之,把音樂引入英語課堂使英語和音樂“聯姻”,把英語課堂優美而富有魅力,在美妙的歌聲中,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
三、與美術課的整合
像我所帶的三年級學生剛接觸英語,重在興趣的培養。在學習Animals這一單元的內容時,為了更好地認知動物單詞,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動物進行繪畫,然后把全班所有的動物圖片集合到一起,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創作的圖片進行描述。在此基礎上,我又延伸到數量,讓學生對同類動物數量進行復習。一幅幅充滿想象力的圖片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讓學生創作了美,感受到了美,同時也將語言的美盡顯其中。
四、與體育課的整合
學生興趣濃厚,情緒高昂,學習效率才高,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中,應讓學生動起來,在輕松、活潑、愉快的氛圍下,讓學生寓學于樂,樂中去學。如,我在教I can run fast.這一課時,開展男生女生之間的比賽,看看誰跳得高,誰跳得遠。學生一聽比賽,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情緒激昂,通過緊張而又開心的比賽,學生很自然地表達出自己的能力。
五、與信息技術課的整合
21世紀,電腦和網絡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各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中國教育的主攻方向,它可以培養大批具有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信息技術三者相結合起來,并融為一體的科學素養型人才,它甚至可以促進教育跨越式的發展。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充分利用資源,使信息技術與英語的教學過程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轉變被動的學習方式,學會自主探究式的學習。
六、與科學課的整合
科學的世界是神秘的,探索未知的大自然,能讓我們欣然神讓。在學習 Weather這一課時,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表達出不同的天氣狀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為什么相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天氣。知識的呈現不局限于課本,用教材去教,還是教教材?適當地進行延伸、拓展,才能更好地讓語言為生活服務。我覺得,學科之間的整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效果,同時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科的整合,不僅是學科教學的應有之意,也是美育自身的發展方向和教育創新的需要。
整合的目的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以上只不過是我在教學中的幾種嘗試。整合的過程不是把某一門課程的內容強加在另一門課程上,而是為了利用其他學科的優勢為英語教學服務,增加英語教學的魅力,把幾門相關學科綜合起來加以考慮,使各門學科相互協調、相互滲透、共同作用,使其英語學科在保存它特有個性的前提下,吸收多學科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