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琳

摘 要:健康是人正常生活、學習、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我們常說的財富、名利等“0”前最重要的那個“1”。然而,在近來的調查中可以看出,我國小學生健康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停留在“及格”,甚至“不及格”的階段,形勢并不樂觀。因此,體育作為一門以學生身心健康為目標的學科,其教學應當進行合理優化、創新,為學生的健康提升做出貢獻。
關鍵詞: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有目標的體能訓練;小學體育教學;應用實踐
體質是人體質量的一種反映,是一種體現人體各方面綜合穩定的特征。體質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正如《辭海》中談到的一樣,有計劃地改變生活條件,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等方法都可以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并且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處于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的他們身體、心理等方面素質都在迅速成長,有著更多改善體質的機會,要改善體質也更容易。體育課是能夠為學生提供鍛煉身體的機會的課堂,在改善學生體質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檢驗體能訓練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及效率,本次研究圍繞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二年級學生展開,再通過實驗對比法對所獲數據進行整理。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小學體育教學中每一節課10~15分鐘有目標的體能訓練對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
本文在《體能訓練》《體能訓練概論》等眾多書籍以及《體能訓練對某小學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實驗研究》等眾多文獻的相關理論與實驗數據中獲得支持,參考并借鑒了其中的相關內容,從而選定本文所采用的實驗對比法等實驗方法及相關的數據統計與分析方式。
2. 實驗方法
在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二年級14個班級中隨機選擇8個班級,將這8個班級隨機分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與實驗組分別由4個班級組成。其中,對照組4個班級學生在體育課上進行的是二年級段學生常規的體育學習活動以及體能訓練,實驗組4個班級學生在與對照組相同的常規體育學習活動的基礎上增加每一節課10-15分鐘有目標的體能訓練。3個月后,對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具體項目包括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通過對比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的相關身體素質指標,了解小學體育教學中每一節課10-15分鐘有目標的體能訓練對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
(1)實驗條件控制:對照組與實驗組班級學生體育課學習場地均為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操場;對照組與實驗組班級學生均來自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二年級,身體素質基礎水平與自然生長帶來的因素影響都較為同步。
(2)體能訓練方案:實驗組班級學生每一節課10~15分鐘專項體能訓練具體包括以下內容:慢跑、高抬腿跑、軟梯練習、爆發力練習、肌肉拉伸練習、彈跳力練習。每一節課進行上述一到兩個項目的訓練。
(3)體質健康水平測試指標:本研究實驗方法采用的對比測試指標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四個項目指標。其中,①肺活量:體現測試樣本胸腔壁的擴張與收縮的寬舒程度,反映測試樣本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②50米跑:體現測試樣本的快速跑能力,反映測試樣本的反應能力。③坐位體前屈:體現測試樣本靜止狀態下相關部位關節、韌帶的柔韌性,反映相關部位肌肉的柔韌素質;④跳繩:體現測試樣本下肢肌肉、關節的收縮力和靈活性,反映測試樣本大腦的反應能力及人體的平衡能力。
3. 數據統計法
為期3個月的實驗結束后,對獲得的2組樣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判斷2組樣本數據體現的統計學意義,從而了解小學體育教學中每一節課10-15分鐘有目標的體能訓練對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
二、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肺活量成績對比
相同實驗時間后,對照組班級與實驗組間班級的肺活量平均成績都獲得了提升。其中,實驗組班級男生肺活量平均值由1379.74毫升提升到1849.78毫升,與對照組班級男生由1314.75毫升提升到1605.05毫升對比明顯;實驗組班級女生平均值由1265.00毫升提高到1566.90毫升,與對照組班級女生由1180.25毫升提升到1306.89毫升對比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實驗組班級試驗前后的肺活量成績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表1)
(二)50米跑成績對比
相同實驗時間后,實驗后對照組班級與實驗組間班級的50米跑平均成績都獲得了提升。其中,實驗組班級男生50米跑用時平均值由10.75秒下降到9.65秒,與對照組班級男生由10.60秒下降到9.90秒對比明顯;實驗組班級女生50米跑由11.00秒下降到9.75秒,與對照組班級女生由10.875秒下降到10.15秒對比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實驗組班級試驗前后的50米跑成績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表1)
(三)坐位體前屈成績對比
相同實驗時間后,實驗后對照組班級與實驗組間班級的坐位體前屈平均成績都獲得了提升。其中,實驗組班級男生坐位體前屈成績平均值由6.96厘米提升到8.36厘米,與對照組班級男生由6.95厘米提升到8.36厘米對比明顯;實驗組班級女生坐位體前屈成績平均值12.22厘米由提高到15.35厘米,與對照組班級女生由11.83厘米提升到13.46厘米對比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實驗組班級試驗前后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表1)
(四)跳繩成績對比
相同實驗時間后,實驗后對照組班級與實驗組間班級的跳繩平均成績都獲得了提升。其中,實驗組班級男生跳繩平均值由75.2個/分鐘提升到90.25個/分鐘,與對照組班級男生由71.50個/分鐘提升到80.50個/分鐘對比明顯;實驗組班級女生跳繩平均值由89.75個/分鐘提高到107.50個/分鐘,與對照組班級女生由88.00個/分鐘提升到98.25個/分鐘對比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實驗組班級試驗前后的跳繩成績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表1)
三、 討論
從上述實驗的數據結果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實驗周期中,體育課上每一節課10-15分鐘有目標的體能訓練能夠為二年級學生帶來顯著的體質健康水平上的提升,說明結合學生所處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有目標性的體能訓練比無目標設置的體能訓練方式更科學、更有效。我們知道,人的各項身體素質的發展都是存在敏感期的。有研究表明,二年級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恰好處在速度、柔韌、靈敏等素質發展的敏感期范圍內。因此,在這一時期開展慢跑、高抬腿跑、軟梯練習、肌肉拉伸練習、彈跳力練習等專項訓練十分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體現出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的科學性與可應用性。
四、 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教育界對體質健康水平測試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一方面反映出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關注,一方面也反映出體育學科教學優化與創新的必要性。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在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的指導下,體育課上每一節課10-15分鐘有目標的體能訓練能夠為二年級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帶來顯著提升,體現出有目標的體能訓練在體質健康水平培養提升上的顯著作用。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處的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適當引入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項目,定期開展體能訓練活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重視與應用起體能訓練。
參考文獻:
[1]王勇.小學體育開展體能訓練的必要性研究[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論文集卷二——教育在線: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8:12-13.
[2]馮麗.小學生體能訓練實證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