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 要: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為人們的物質生活的高質量提供了基礎。科技的創新將音樂帶到了人們的身邊,可以隨時隨地聽歌,音樂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九年義務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音樂在對學生的綜合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而節奏是音樂的起源,是決定音樂特點、突出情感基調的關鍵。音樂的教學可以為學生展開美育教學,突顯審美教育和情操培養,在基本的教學中逐漸豐富學生的生活,拓展學生的興趣和知識。作為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如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音樂節拍,培養音樂學習潛能,是教師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教學;策略初探;新時代
新課改的實施對于傳統的教學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工具都是革新很大。在現在的教育中,對于學生的培養要求也是煥然一新,要求學生全面發展,不僅僅要文化課基礎強,對于一些藝術類、體育類的課程也重視起來,讓學生廣泛學習,吸收不同類型的知識與文化,拓展自身技能和思想。音樂是一種陶冶情操的存在,能夠幫助人們平心靜氣,沉淀心性,提升欣賞藝術的能力,豐富自我情感世界。對小學階段的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全面拓展學生的知識能力與認知,從小便讓學生接觸音樂,體會音符的美妙。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是不同音樂作品的標志,可以有效烘托音樂情景,加強音樂的生動性,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節奏融入其中,不但可以增強音樂的節奏感,使學生代入感強烈,而且還可以通過節奏讓學生更好地鑒賞音樂,提高對音樂的審美情趣。同時,節奏感的培養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從節奏入手他們學習起來更加容易一些。下文將針對節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策略展開研究。
一、 借助實際的樂器教學,提高學生對節奏的認知
音樂的組成極為豐富,有樂理知識、情感基調、韻律樂感、樂器運用等等,每一個音樂作品都具有其特色,能夠給人傳遞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音樂節奏,節奏的合理設計能夠展現音樂的不同面貌,讓人煥然一新。樂器本身就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音樂實現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借助實際的樂器演練來提高學生對于節奏的認知,在不同的樂器中學生可以聽到不同的節奏,提高實際的教學進步,優化教學課堂環境,不斷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音樂,激發對音樂的興趣,在節奏體驗和感悟中掌握其精髓,豐富自身的思想意識,更好地提升音樂知識學習能力。
比如,教師在進行《京調》教學時,可以借助竹笛與快板的結合來為學生演奏教學曲目的片段,由于《京調》屬于民族管弦樂,以清脆的竹笛伴奏,結合京劇唱腔,給人一種別樣韻味,可以突出曲調中的歡樂氣氛。在這個教學中,學生可以明顯感受到節奏的快慢,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節奏的認知與理解,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調整節奏來讓學生進行音樂的品析,感受音樂發生的變化,思考在本章教學中節奏音符的知識點。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實踐操作,學習樂器相關的知識以及樂理知識,豐富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注意力,開發學生的大腦,學生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實際的驗證,體驗節奏快慢帶來的不同,幫助學生系統的培養節奏感,全面理解樂理知識,明白節奏在音樂中充當的成分,逐漸積累音樂感受,培養音樂興趣。
二、 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現代科技的進步為教學方式和思維帶來了多樣性,教師不必只通過黑板進行授課,而是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生動形象的將學生帶入到實際的場景中進行音樂的賞析與學習,通過場景熏陶和映射去激發學生音樂的鑒賞。而新媒體作為現在教育中的常見工具,以它的豐富、多變、靈活及功能強大廣受師生喜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地將新媒體代入其中,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又可以通過它獨特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音樂相關視頻的播放可以和節奏教學相融合,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生可以聚精會神的聆聽與欣賞,逐漸發現音樂中暗藏的節奏,體會不同的節奏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音樂節奏的學習。多媒體方式教學較為輕松,學生樂意學習,可修身養性,提升情操,降低知識難度。
比如,在學習《保衛黃河》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黃河湍急、奔流不息的場景,讓學生體會黃河的力量,在音樂和視頻的交匯中體會音律和節奏,分析作曲者借助節奏的力量表現出的情感和畫面。慷慨激昂的音樂,振奮人心的音調,結合這視頻中湍急的黃河水,可以快速將學生帶入音樂情感中,仿佛他們此時此刻就是身臨其境,目睹著祖國河山被無情的踐踏,他們此刻就是想象中的英雄,他們為保衛祖國、保衛黃河在奮戰,他們在為祖國的遭遇痛心流淚,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此時此刻,他們心中是祖國,是大愛,這種形式的教學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保家衛國的意識。隨著節奏的加快,緊張的氣氛驟然上升,可以體現節奏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欣賞完作品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開音樂節奏的教學工作,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保衛黃河》音樂的整體感受,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是什么帶動著音樂中的故事情節?學生在思考后能夠發現節奏的重要性,更好地理解節奏的牽引性,不同的節拍和速度可以營造出不同的場景和心情。
在多媒體的教學下,學生可以拉近與音樂的距離,提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生動的情景中更好地體會音樂中傳遞的情感,增加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認知,掌握節拍使用的技巧。
三、 借助游戲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節奏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學習的啟蒙時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限,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教師在對學生展開實際的教學時需要明確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更好地呼應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為教學的基礎展開有效的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對音樂教學并不重視,沒有系統的教學計劃,也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展開針對性教學,導致學生并沒有提升音樂造詣,拓展綜合素養和能力。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部對小學音樂教學提高重視,教師需要借助學生的年齡展開相應的教學計劃。
比如,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推廣游戲,一方面,游戲是小學生喜歡的活動,以游戲為切入點,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另一方面,游戲的節奏很強,通俗易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游戲的玩耍,提出“聽音識步”的游戲,教師播放不同的音樂節奏,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走路,在節拍快的地方走三步,在慢節奏的地方走一步,在高節奏的地方學生向上跳躍,在低節奏的地方學生下蹲。教師可以跟學生一起進行游戲的玩耍,在實踐中逐漸提升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感知和意識,逐漸將節奏知識的講解與游戲結合,讓學生在實際的玩耍中找到節拍和節奏,完全融入音樂課堂中進行學習與訓練,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趣味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幫助學生快速融入音樂環境進行節奏知識的學習與訓練,逐漸培養較好的樂感,增強彼此間距離,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四、 將節奏與韻律相結合,綜合提升學生的審美與情操
音樂是一種藝術,不僅可以在優美的音樂中舒緩心情,還可以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營造一個個生動逼真的畫面,幫助人們進行審美的提升,豐富內心情感,逐漸激發藝術情操。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在音樂中進行綜合素養、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將節奏與韻律相結合,結合古詩詞與音樂的搭配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節奏,增加文學藝術和情懷,拓展學生的內心世界。
比如,教師可以在進行音樂教學時為學生進行打節拍伴奏,讓學生在朗讀音樂歌詞時配合教師的節拍,將詞句與音節相結合,以節拍代替朗讀的聲調和進度,逐漸引導學生進行節奏的學習與感知。之后教師可以在音樂中引入古詩,古詩具有韻味,在朗讀和聆聽中可以快速把握節奏,體會詩情畫意,融入文學色彩之中,逐漸激發內心的情感和對藝術的理解。教師可以音樂中為學生朗讀《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配合音樂的速度進行古詩的朗誦,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古詩的斷句,如何結合音符和詩句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誦,清晰有效地掌握音樂中的節奏特點,引導學生不斷進行能力的拓展,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理解。
為了全面帶動學生的參與性,教師可以采用音樂朗讀比賽的方式,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音樂和詩詞,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趣味朗讀比賽,挑選節奏感最好的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表演,教師的肯定能夠較好地推動學生進行學習與成長,逐漸提升自身的自信,激發學生對音樂節奏教學的積極性,在實際的互動中讓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節奏與韻律的結合中對學生展開綜合能力熏陶。
五、 總結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挖掘節奏教學的有效策略,用節奏教學喚醒學生對于音樂的喜愛和天賦,同時通過節奏教學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具有獨特的性格特點,教師需要借助學生的特性展開相符的教學規劃,逐漸挖掘學生潛藏的意識,在節奏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游戲的方式來帶動學生的參與性,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掌握音樂節奏感。樂器的實際使用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綜合技能,體會節奏不同帶來的音樂變化,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多媒體與音樂的結合能夠降低知識教學難度,讓學生更加快捷的理解音樂節奏知識。上述方式在實踐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感,適合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陳小培.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策略探析[J].藝術品鑒,2017(6).
[2]王艷艷.淺析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2017(12).
[3]吳若琳.對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教學的探究[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三).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193-195.
[4]馮祥華.對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教學的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2):191.